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马可福音 10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马可福音内容概要

    • F. 耶稣在比利阿一带和耶利哥城附近传道(10:1-52)

      • 耶稣谈到有关结婚和离婚的事(10:1-12)

      • 耶稣祝福小孩(10:13-16)

      • 一个富有的人向耶稣提问(10:17-27)

      • 为王国作出牺牲会得到奖赏(10:28-31)

      • 耶稣第三次预告自己的死亡和复活(10:32-34)

      • 雅各和约翰请求在上帝的王国里身居高位(10:35-45)

      • 耶稣在耶利哥附近治好了盲人巴提迈(10:46-52)

马可福音 10:1

  • 约旦河对岸,犹地亚的边界附近 看来指约旦河东岸的比利阿地区,特别是跟犹地亚交界的一带。(另见太19:1的注释以及附录A7的地图5)

多媒体资料

  • 约旦河东岸的比利阿

参考经文

  • +太 19:1, 2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2页

    《守望台》

    1989/10/15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2;《人物》 95;《守》89 10/15 8

马可福音 10:2

参考经文

  • +太 19:3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2页

    《守望台》

    1989/10/15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2;《人物》 95;《守》89 10/15 8

马可福音 10:4

  • 离婚文书 见太19:7的注释。

参考经文

  • +申 24:1; 太 5:31; 19:7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631页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631

马可福音 10:5

参考经文

  • +太 19:8
  • +申 9:6; 徒 13:18

马可福音 10:6

  • 创造的起头 看来指人类受造的时候。耶稣在这里说明,造物主创立了一男一女的婚姻安排,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就这样形成了。

    上帝 直译“他”。有些古抄本写的是“上帝”,说得比较具体。

参考经文

  • +创 1:27; 5:2; 太 19:4

马可福音 10:7

参考经文

  • +太 19:5

马可福音 10:8

  • 一体 见太19:5的注释。

参考经文

  • +创 2:24; 弗 5:31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研读版)

    2018/12刊10-11页

  • 出版物索引

    《守》18.12 10-11

马可福音 10:9

  • 上帝结合的 又译“上帝使他们同负一轭”。(另见词语解释“轭”)

参考经文

  • +太 19:6

索引

  • 检索手册

    《圣经问答》第184篇

    《守望台》(研读版)

    2018/12刊10-11页

    《聚会手册》

    2018/5刊8页

    《耶稣是道路》222页

    《守望台》

    1989/10/15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圣经问答》 184;《道路》 222;《守》18.12 11;《聚会手册》18.05 8;《人物》 95;《守》89 10/15 8

马可福音 10:11

  • 跟妻子离婚 又译“把妻子打发走”。要理解马可在这里记录的耶稣的话,就要考虑马太福音19:9,那里更详细地记录了耶稣当时说的话,其中还有“要不是因为妻子淫乱”这一句。(另见太5:32的注释)马可福音中耶稣的话适用于跟离婚有关的不同情况,但不包括因为配偶淫乱(希腊语por·neiʹa)而导致的离婚。

    通奸,对妻子不忠 耶稣在这里说的话表明,他绝不认同由拉比提倡而广受接纳的一个主张,即男人“无论用什么理由跟妻子离婚”都是可以的。(太19:3,9)当时,大多数犹太人根本不觉得男人通奸就是“对妻子不忠”。他们的拉比说,从来只有妻子对丈夫不忠,绝对没有丈夫通奸、对妻子不忠这种事。耶稣的话等于是要丈夫负起跟妻子同样的道德义务,从而提高了妇女的地位,让她们有尊严。

参考经文

  • +太 5:32; 19:9; 路 16:18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研读版)

    2018/12刊11-12页

    《洞悉圣经》(上册)896页

    《守望台》

    2012/9/1刊9页

    1995/7/15刊18页

  • 出版物索引

    《守》18.12 11-12;《守》12 9/1 9;《洞悉上》 896;《守》95 7/15 18;

    w61 7/15 435; w57 11/1 166, 171

马可福音 10:12

  • 女人跟丈夫离婚 耶稣的话表明,他承认女人有权跟不忠的丈夫离婚,而这显然是当时的犹太人无法接受的。可是按照耶稣的意思,基督徒无论是男是女都要遵守同样的标准。

参考经文

  • +罗 7:3; 林前 7:12, 13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研读版)

    2018/12刊11-12页

    《洞悉圣经》(上册)894,896页

    《守望台》

    1995/7/15刊18-19页

  • 出版物索引

    《守》18.12 11-12;《洞悉上》 894, 896;《守》95 7/15 18-19;

    w61 7/15 435; w57 11/1 166, 171

马可福音 10:13

  • 小孩 当时在场的也许有不同年龄的孩子,因为这里译作“小孩”的希腊语词除了指刚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婴孩(太2:8;路1:59),也指崖鲁那12岁的女儿(可5:39-42)。平行记载路加福音18:15描述耶稣跟这群孩子一起时,则用了另一个希腊语词,那个词专指非常小的孩子,比如胎儿或婴儿。(路1:41;2:12)

    请他把手放在小孩身上 意思是让耶稣祝福他们。

参考经文

  • +太 19:13; 路 18:15

索引

  • 检索手册

    《跟随》139-140页

    《耶稣是道路》222页

    《守望台》

    2000/2/15刊15-16页

    1998/11/1刊30页

    1989/10/15刊9页

    1988/11/1刊10-12页

    1987/6/1刊13页

  • 出版物索引

    《跟随》 139-140;《道路》 222;《守》00 2/15 15-16;《守》98 11/1 30;《人物》 95;《守》89 10/15 9;《守》88 11/1 10-12;《守》87 6/1 13;

    w74 12/15 745

马可福音 10:14

参考经文

  • +太 18:4; 19:14; 路 18:16; 彼前 2:2

索引

  • 检索手册

    《跟随》139-140页

    《洞悉圣经》(上册)797页

    《耶稣是道路》222页

    《守望台》

    1998/11/1刊30页

    1989/10/15刊9页

    1988/11/1刊10-12页

    1987/8/15刊31页

    1987/6/1刊13页

  • 出版物索引

    《跟随》 139-140;《道路》 222;《洞悉上》 797;《守》98 11/1 30;《人物》 95;《守》89 10/15 9;《守》88 11/1 10-12;《守》87 6/1 13;《守》87 8/15 31;

    w85 5/15 26; w74 12/15 745; w62 11/15 681

马可福音 10:15

  • 像小孩一样 意思是拥有一般小孩都有的美好特质,包括谦卑、喜欢学习、信任别人、乐于接受指导。(太18:5)

参考经文

  • +太 18:3; 路 18:17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2页

    《守望台》

    2007/2/1刊10-11页

    1989/10/15刊9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2;《守》07 2/1 10-11;《人物》 95;《守》89 10/15 9;

    w74 12/15 745; w72 8/15 495

马可福音 10:16

  • 用臂膀搂着孩子 只有马可福音提到了这个细节。译作“用臂膀搂着……”的希腊语词只出现在这里和马可福音9:36,也可以翻译为“拥抱”。那些带孩子来见耶稣的人本来只是希望他“把手放在小孩身上”(可10:13),但他却把孩子搂在怀里,这让那些人喜出望外。耶稣是家里的老大,至少有六个弟弟妹妹,所以很明白小孩子的需要。(太13:55,56)耶稣不但搂着孩子,还“祝福他们”。原文在这里用了意思为“祝福”的希腊语词的强调词形,这也许显示耶稣祝福他们的时候多么亲切温柔。

参考经文

  • +可 9:36

索引

  • 检索手册

    《跟随》139-140页

    《耶稣是道路》222页

    《守望台》

    2009/9/15刊10页

    2000/2/15刊16页

    1998/11/1刊30-31页

    1989/10/15刊9页

    1988/11/1刊10-11页

    1987/6/1刊13页

  • 出版物索引

    《跟随》 139-140;《道路》 222;《守》09 9/15 10;《守》00 2/15 16;《守》98 11/1 30-31;《人物》 95;《守》89 10/15 9;《守》88 11/1 10-11;《守》87 6/1 13;

    w85 5/15 26; w74 12/15 745; g74 2/8 21

马可福音 10:17

  • 良善的老师 这个人看来把“良善的老师”当作一个特别的头衔,他这样称呼耶稣是想要奉承他,因为当时的宗教领袖都喜欢别人用这一类的头衔来尊称他们。虽然耶稣不反对人称呼他为“老师”和“主”(约13:13),但他总是把所有荣耀都归给他的天父。

参考经文

  • +太 19:16-22; 路 18:18-23

索引

  • 检索手册

    《跟随》5-6页

    《亲近》271页

    《洞悉圣经》(上册)934页

    《耶稣是道路》224页

    《守望台》

    2009/8/15刊7-8页

    2008/2/15刊30页

    2000/6/1刊11-12页

    1989/11/1刊8页

    1986/12/15刊11页

    《推理》353页

  • 出版物索引

    《跟随》 5-6;《亲近》 271;《道路》 224;《洞悉上》 934;《守》09 8/15 7-8;《守》08 2/15 30;《推理》 353;《守》00 6/1 11-12;《人物》 96;《守》89 11/1 8;《守》86 12/15 11;

    w76 2/1 72

马可福音 10:18

  • 没有谁配称为良善的,除了一位,就是上帝 耶稣在这里承认,耶和华是良善的至高典范,是至高的主宰,只有他才有权制定标准,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亚当和夏娃反叛上帝,吃了决定善恶之树的果子,妄图得到制定善恶标准的权力。(创2:17;3:4-6)耶稣却截然不同,他谦卑地承认,制定标准的权力只属于他的天父。上帝已经吩咐人在圣经里记下他的诫命,为“善”下了明确的定义。(可10:19)

参考经文

  • +诗 86:5; 太 19:17; 路 18:19

索引

  • 检索手册

    《亲近》271页

    《洞悉圣经》(上册)934页

    《洞悉圣经》(下册)792页

    《耶稣是道路》224页

    《守望台》

    2008/2/15刊30页

    1989/11/1刊8页

    《推理》353页

  • 出版物索引

    《亲近》 271;《道路》 224;《洞悉上》 934;《洞悉下》 792;《守》08 2/15 30;《推理》 353;《人物》 96;《守》89 11/1 8;

    lp 87; w76 2/1 72; w76 3/1 158; w71 12/1 709

马可福音 10:19

脚注

  • *

    又译“孝敬”。

参考经文

  • +出 20:13; 申 5:17; 太 5:21; 约一 3:15
  • +出 20:14; 申 5:18
  • +出 20:15; 申 5:19
  • +出 20:16; 申 5:20
  • +利 19:13
  • +出 20:12; 申 5:16; 弗 6:2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1986/12/15刊11页

  • 出版物索引

    《守》86 12/15 11

马可福音 10:20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1986/12/15刊11页

  • 出版物索引

    《守》86 12/15 11

马可福音 10:21

  • 就爱他 只有马可提到耶稣爱这个富有的年轻人。(太19:16-26;路18:18-30)马可很可能是从感情丰富的彼得那里,知道了耶稣对这个人有什么感觉。(另见“马可福音简介”)

参考经文

  • +太 19:21, 22; 路 18:22, 23

索引

  • 检索手册

    《跟随》5-8页

    《守望台》(研读版)

    2019/9刊24页

    《耶稣是道路》224-225页

    《守望台》

    2007/10/1刊3-4页

    1989/11/1刊8-9页

    1986/12/15刊11-12页

    《警醒!》

    2003/3/8刊10-11页

  • 出版物索引

    《跟随》 5-8;《道路》 224-225;《守》19.09 24;《守》07 10/1 3-4;《警》03 3/8 10-11;《人物》 96;《守》89 11/1 8-9;《守》86 12/15 11-12;

    w67 7/15 425; w64 1/1 15; w62 7/15 446

马可福音 10:22

索引

  • 检索手册

    《跟随》7页

    《耶稣是道路》224-225页

    《守望台》

    2007/10/1刊3-4页

    1989/11/1刊9页

  • 出版物索引

    《跟随》 7;《道路》 225;《守》07 10/1 3-4;《人物》 96;《守》89 11/1 9

马可福音 10:23

参考经文

  • +伯 31:24, 28; 耶 9:23; 太 19:23; 路 18:24; 提前 6:17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1986/12/15刊11-14页

  • 出版物索引

    《守》86 12/15 11-14;

    w77 10/1 587

马可福音 10:25

  • 骆驼穿过针眼,比富有的人进上帝的王国还容易 耶稣是在用夸张法来说明一个道理:正如骆驼不可能穿过缝衣针的针眼,富有的人如果继续把财物看得比自己跟耶和华的关系更重要,就不可能进入上帝的王国。不过,耶稣的意思不是说,富有的人都不能承受上帝的王国,因为他接着说:“对上帝来说,什么都可能。”(可10:27)

参考经文

  • +太 19:24; 路 18:25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1018页

    《洞悉圣经》(下册)1138页

    《守望台》

    2004/5/15刊30-31页

    1992/11/15刊32页

    1988/11/1刊28页

    1986/12/15刊11-12页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1018;《洞悉下》 1138;《守》04 5/15 30-31;《守》92 11/15 32;《守》88 11/1 28;《守》86 12/15 11-12;

    w68 4/1 223

马可福音 10:26

  • 对他说 有些抄本写的是“彼此说”。

参考经文

  • +太 19:25, 26; 路 18:26, 27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7 7/15 425

马可福音 10:27

参考经文

  • +创 18:14; 伯 42:2; 亚 8:6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3 8/1 464

马可福音 10:28

参考经文

  • +太 19:27; 路 18:28

马可福音 10:29

参考经文

  • +太 10:37; 19:29; 路 18:29, 30

索引

  • 检索手册

    《永远享受美好的生命》46课

    《耶稣是道路》225页

    《守望台》

    2010/2/15刊26页

    1996/10/1刊14-15页

    1989/11/1刊9页

  • 出版物索引

    《美好生命》 46, 59;《道路》 225;《守》10 2/15 26;《守》96 10/1 15;《人物》 96;《守》89 11/1 9;

    w80 11/1 14; km 4/78 1; w74 1/1 18; w67 4/1 212; g66 4/8 26; g66 10/8 29; w63 12/15 752; w61 3/1 137

马可福音 10:30

  • 将来的制度 又译“将来的时代”。希腊语词ai·onʹ的基本意思是“时代”,可以指把某个年代、时期或时代区分开来的情势或特征。耶稣在这里说的是人类在未来将会进入的那个时代,到时他们会在上帝王国的统治下,享有上帝承诺的“永远的生命”。(路18:29,30;另见词语解释“制度”)

参考经文

  • +太 5:11; 徒 14:22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研读版)

    2022/9刊2-3页

    《永远享受美好的生命》46课

    《耶稣是道路》225页

    《守望台》

    2010/2/15刊26页

    1996/10/1刊14-15页

    1989/11/1刊9页

  • 出版物索引

    《守》22.09 2-3;《美好生命》 46, 59;《道路》 225;《守》10 2/15 26;《守》96 10/1 15;《人物》 96;《守》89 11/1 9;

    w80 11/1 14; km 4/78 1; w74 1/1 18; w74 10/1 598; w67 4/1 212; g66 4/8 26; g66 10/8 29; g65 11/8 31; w64 7/15 430; w63 12/15 752; g62 1/8 4; w61 3/1 137

马可福音 10:31

参考经文

  • +太 19:30; 20:16; 路 13:30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5-226页

    《守望台》

    1989/11/1刊9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5-226;《人物》 96-97;《守》89 11/1 9;

    w67 7/15 425

马可福音 10:32

  • 上耶路撒冷去 由于耶路撒冷城位于海平面以上750米,圣经常常说上帝的子民“上耶路撒冷去”崇拜。(路2:22;约2:13)在这个记载里,耶稣和门徒出发的地方是约旦河谷(另见可10:1的注释),而这个地区的最低点位于海平面以下400米。他们从约旦河谷上耶路撒冷的这段旅程,海拔上升了1000多米。

参考经文

  • +太 20:17-19; 可 8:31; 9:31; 路 9:22; 18:31-33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8页

    《守望台》

    1989/12/1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8;《人物》 98;《守》89 12/1 8

马可福音 10:33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8;《人物》 98

马可福音 10:34

  • 向他吐唾沫 往别人身上或脸上吐唾沫,是一种表达极度蔑视、憎恨或愤慨的举动,目的是羞辱对方。(民12:14;申25:9)耶稣在这里表明,自己将遭受这样的对待。当这样的事发生时,以下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就应验了:“别人羞辱我,向我吐唾沫,我也没有把脸遮住。”(赛50:6)后来,耶稣在公议会受审时,有些人向他吐唾沫(可14:65);受彼拉多审讯后,罗马士兵也这样对待他(可15:19)。

参考经文

  • +赛 50:6
  • +徒 10:40; 林前 15:3, 4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8;《人物》 98

马可福音 10:35

  •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上前来对耶稣说 根据马太福音,来找耶稣的是雅各和约翰的母亲,但想要提出请求的看来是她的两个儿子。这个推断跟马太的记载是一致的,他说其他十个门徒听到这个请求后,就对“这两兄弟”而不是对他们的母亲非常生气。(太20:20-24;另见太4:21;20:20的注释)

    儿子 少数抄本在这里写的是“两个儿子”,但有更多最早期的抄本支持现在这个较短的译法。

参考经文

  • +太 4:21; 10:2; 27:55, 56; 可 3:17; 约 21:2
  • +太 20:20, 21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82页

    《耶稣是道路》228-229页

    《守望台》

    1989/12/1刊8页

    《上帝的话语》89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8-229;《洞悉下》 82;《人物》 98;《守》89 12/1 8;《话语》 89;

    w79 12/1 28; is 83

马可福音 10:36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8-229页

    《守望台》

    1989/12/1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8-229;《人物》 98;《守》89 12/1 8

马可福音 10:37

  • 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这里说的右边和左边都代表荣耀和权力,但代表最高荣耀的总是右边。(诗110:1;徒7:55,56;罗8:34;另见太25:33的注释)

参考经文

  • +太 19:28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8-229页

    《守望台》

    1989/12/1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8-229;《人物》 98;《守》89 12/1 8;

    w76 12/15 756

马可福音 10:38

  • 喝的杯 见太20:22的注释。

    我正在受的浸礼,你们能受吗 耶稣在这里把“浸礼”和“杯”并列。(另见太20:22的注释)耶稣“正在受的浸礼”,在他执行传道职务期间一直在进行。公元33年尼散月十四日,耶稣在苦刑柱上被处死时,就受浸归入了死亡,也就是在比喻意义上“完全没入”死亡之中。当他死而复生时,这场浸礼就完成了。(罗6:3,4)这场归入死亡的浸礼,显然有别于他的水浸礼,因为水浸礼在他开始传道工作时就已经完成了,但归入死亡的浸礼那时才刚刚开始。

参考经文

  • +太 20:22, 23; 路 12:50; 约 18:11; 罗 6:3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研读版)

    2020/12刊14页

    《洞悉圣经》(上册)797页

    《耶稣是道路》229页

    《守望台》

    1989/12/1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守》20.12 14;《道路》 229;《洞悉上》 797;《人物》 98;《守》89 12/1 8;

    li 99; w63 3/1 149

马可福音 10:39

参考经文

  • +徒 12:2; 启 1:9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研读版)

    2020/12刊14页

    《洞悉圣经》(上册)797-798页

    《耶稣是道路》229页

    《守望台》

    1989/12/1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守》20.12 14;《道路》 229;《洞悉上》 797-798;《人物》 98;《守》89 12/1 8;

    w73 3/1 133; li 99

马可福音 10:40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im 247

马可福音 10:41

参考经文

  • +太 20:24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29页

    《守望台》

    1989/12/1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9;《人物》 98;《守》89 12/1 8

马可福音 10:42

  • 辖制 又译“压制”或“主宰”。这个希腊语词在《希腊语经卷》中只出现了四次。(太20:25;可10:42;在彼前5:3译作“作威作福”;在徒19:16译作“把……制伏”)耶稣的话让人想到罗马政府的暴政和希律王朝的压迫。(太2:16;约11:48)彼得显然明白了耶稣的意思,后来他敦促基督徒长老在带领羊群时要以身作则,不要作威作福。(彼前5:3)路加福音22:25使用了一个相关的动词,那里记载了耶稣所说的类似的话;同一个动词也出现在哥林多后书1:24,在那节经文里保罗说基督徒不该“辖制”弟兄姐妹的信心。

参考经文

  • +太 20:25; 路 22:25; 彼前 5:2, 3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2 9/1 538; w61 9/15 553

马可福音 10:43

参考经文

  • +太 20:26, 27; 可 9:35; 路 9:48; 22:26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2007/4/15刊25页

  • 出版物索引

    《守》07 4/15 25;

    w72 9/1 538; w63 12/1 725; w61 9/15 553

马可福音 10:44

索引

  • 检索手册

    《守望台》

    2007/4/15刊25页

  • 出版物索引

    《守》07 4/15 25;

    te 105; w71 10/1 580; w61 9/15 553

马可福音 10:45

  • 生命 见太20:28的注释。

脚注

  • *

    又译“作为许多人的赎价”。

参考经文

  • +约 13:14; 腓 2:7
  • +赛 53:10; 但 9:24; 太 20:28; 加 3:13; 多 2:13, 14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下册)298页

    《耶稣是道路》229页

    《守望台》

    1991/3/15刊4-5页

    1990/4/15刊5页

    1989/12/1刊9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29;《洞悉下》 298;《快乐》 105-107;《守》91 3/15 4-5;《人物》 98;《守》90 4/15 5;《守》89 12/1 9;

    w74 2/1 81; im 229; w63 7/1 411

马可福音 10:46

  • 耶利哥 见太20:29的注释。

    一个讨饭的盲人 关于这件事,马太的记载(20:30)提到当时有两个盲人。马可和路加(18:35)都只提到其中一个盲人,看来他们的焦点都放在他身上,但只有马可提到他的名字叫“巴提迈”。

参考经文

  • +太 20:29-34; 路 18:35-43

索引

  • 检索手册

    《洞悉圣经》(上册)87页

    《耶稣是道路》230页

    《守望台》

    2008/5/1刊31页

    1989/12/15刊8页

    1988/6/1刊5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30;《洞悉上》 87;《守》08 5/1 31;《人物》 99;《守》89 12/15 8;《守》88 6/1 5;

    w78 6/1 14; g64 1/8 30

马可福音 10:47

  • 拿撒勒人 这个词用来称呼耶稣,后来也用来称呼他的门徒。(徒24:5)由于当时很多犹太人的名字叫耶稣,人们常常在这个名字以外加上一个用于辨识身份的词。在圣经时代,常见的做法是一个人来自哪里,就被称作哪里的人。(撒下3:2,3;17:27;23:25-39;鸿1:1;徒13:1;21:29)耶稣在地上时,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加利利的拿撒勒,所以人们自然就称他为“拿撒勒人”。耶稣在许多不同的场合,被各种各样的人称为“拿撒勒人”。(可1:23,24;10:46,47;14:66-69;16:5,6;路24:13-19;约18:1-7)耶稣自己也接受和使用这个称呼。(约18:5-8;徒22:6-8)在耶稣的苦刑柱的上方,彼拉多用希伯来语、拉丁语、希腊语写着:“拿撒勒人耶稣,犹太人的王”。(约19:19,20)从公元33年五旬节开始,使徒和其他人也时常称耶稣为“拿撒勒人”。(徒2:22;3:6;4:10;6:14;10:38;26:9;另见太2:23的注释)

    大卫的子孙 这个叫巴提迈的盲人把耶稣称为“大卫的子孙”,就等于公开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另见太1:1,6;15:25的注释)

参考经文

  • +耶 23:5; 罗 1:3
  • +太 9:27; 15:22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4 10/15 614

马可福音 10:48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4 10/15 614

马可福音 10:49

脚注

  • *

    又译:“鼓起勇气!”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30页

    《守望台》

    1989/12/15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30;《人物》 99;《守》89 12/15 8

马可福音 10:51

  • 老师 直译“拉波尼”。原文是闪米特语词Rabboni,意思是“我的老师”。相对于“拉比”(Rabbi,即“老师”的尊称),Rabboni也许本来是个更能表示敬意、更亲切的称谓。(约1:38)不过,到了约翰写福音书的时候,Rabboni这个称谓中用来表示第一人称的后缀(-i,意思是“我的”)可能已经失去了特别的含意,因为约翰只是简单地说,这个词的意思是“老师”。(约20:16)

参考经文

  • +约 1:38; 20:16

马可福音 10:52

脚注

  • *

    又译“得救了”。

参考经文

  • +太 9:20, 22; 路 8:43, 48
  • +赛 35:5; 42:7; 可 8:25

索引

  • 检索手册

    《耶稣是道路》230页

    《守望台》

    1989/12/15刊8页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30;《人物》 99;《守》89 12/15 8

译本对照

点击经节数字,查看该节经文在其他圣经译本中的译法

平行记载

可 10:1太 19:1, 2
可 10:2太 19:3
可 10:4太 19:7
可 10:5太 19:8
可 10:6太 19:4
可 10:7太 19:5
可 10:9太 19:6
可 10:11太 19:9
可 10:13太 19:13; 路 18:15
可 10:14太 19:14; 路 18:16
可 10:15路 18:17
可 10:17太 19:16-22; 路 18:18-23
可 10:18太 19:17; 路 18:19
可 10:21太 19:21, 22; 路 18:22, 23
可 10:23太 19:23; 路 18:24
可 10:25太 19:24; 路 18:25
可 10:26太 19:25, 26; 路 18:26, 27
可 10:28太 19:27; 路 18:28
可 10:29太 19:29; 路 18:29, 30
可 10:31太 19:30
可 10:32太 20:17-19; 路 18:31-33
可 10:35太 20:20, 21
可 10:38太 20:22, 23
可 10:41太 20:24
可 10:42太 20:25
可 10:43太 20:26, 27
可 10:45太 20:28
可 10:46太 20:29-34; 路 18:35-43

引文

可 10:6创 1:27
可 10:8创 2:24
可 10:19出 20:13; 申 5:17
可 10:19出 20:14; 申 5:18
可 10:19出 20:15; 申 5:19
可 10:19出 20:16; 申 5:20
可 10:19利 19:13
可 10:19出 20:12; 申 5:16

总类

可 10:4申 24:1; 太 5:31
可 10:5申 9:6; 徒 13:18
可 10:6创 5:2
可 10:8弗 5:31
可 10:11太 5:32; 路 16:18
可 10:12罗 7:3; 林前 7:12, 13
可 10:14太 18:4; 彼前 2:2
可 10:15太 18:3
可 10:16可 9:36
可 10:18诗 86:5
可 10:19太 5:21; 约一 3:15
可 10:19弗 6:2
可 10:23伯 31:24, 28; 耶 9:23; 提前 6:17
可 10:27创 18:14; 伯 42:2; 亚 8:6
可 10:29太 10:37
可 10:30太 5:11; 徒 14:22
可 10:31太 20:16; 路 13:30
可 10:32可 8:31; 9:31; 路 9:22
可 10:34赛 50:6
可 10:34徒 10:40; 林前 15:3, 4
可 10:35太 4:21; 10:2; 27:55, 56; 可 3:17; 约 21:2
可 10:37太 19:28
可 10:38路 12:50; 约 18:11; 罗 6:3
可 10:39徒 12:2; 启 1:9
可 10:42路 22:25; 彼前 5:2, 3
可 10:43可 9:35; 路 9:48; 22:26
可 10:45约 13:14; 腓 2:7
可 10:45赛 53:10; 但 9:24; 加 3:13; 多 2:13, 14
可 10:47耶 23:5; 罗 1:3
可 10:47太 9:27; 15:22
可 10:51约 1:38; 20:16
可 10:52太 9:20, 22; 路 8:43, 48
可 10:52赛 35:5; 42:7; 可 8:25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阅读 新世界译本 (nwt)
  • 阅读 新世界译本 (bi12)
  • 阅读 和合本 (sbi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马可福音 10:1-52

马可福音

10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约旦河对岸,犹地亚的边界附近。又有一群人聚集到他那里,他就照常教导他们+。2 法利赛派的人前来试探他,问他做丈夫的跟妻子离婚是不是合法+。3 耶稣回答他们:“摩西吩咐你们的是什么呢?”4 他们说:“摩西允许人写离婚文书跟妻子离婚+。”5 耶稣对他们说:“摩西写这条诫命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心硬+。6 可是在创造的起头,‘上帝造了男人和女人+。7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8 二人合为一体+’,可见夫妻不再是两个人,而是一体了。9 所以,上帝结合的,人就不可分开+。”10 回到房子里,门徒就问他这件事。11 耶稣对他们说:“谁跟妻子离婚,另外娶妻,就是通奸+,对妻子不忠;12 女人跟丈夫离婚,另外嫁人,也是通奸+。”

13 有人把小孩带到耶稣那里,请他把手放在小孩身上,门徒却责备那些人+。14 耶稣看见,就很不高兴,对门徒说:“让小孩到我这里来,别阻止他们,因为上帝的王国是属于这样的人的+。15 我实在告诉你们,谁不像小孩一样接受上帝的王国,就绝不能进去+。”16 于是耶稣用臂膀搂着孩子,把手放在他们身上,祝福他们+。

17 耶稣走在路上时,有一个人跑上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良善的老师,我要做什么才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呢?+”18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为良善的呢?没有谁配称为良善的,除了一位,就是上帝+。19 诫命你是知道的:不可杀人+,不可通奸+,不可偷窃+,不可作伪证+,不可欺诈+,要尊敬*父母+。”20 他说:“老师,这一切我从小就遵守了。”21 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了一样。去把你的一切卖掉,分给穷人吧,这样你就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随我+。”22 他听到这些话,就很难过,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有很多财产。

23 耶稣环顾四周,对门徒说:“有钱人要进上帝的王国,是多么困难啊!+”24 门徒听到他这句话,就很惊讶。耶稣就对他们说:“孩子们,人要进上帝的王国,是多么困难啊!25 骆驼穿过针眼,比富有的人进上帝的王国还容易呢!+”26 他们就更加惊讶,对他说:“那么谁能得救呢?+”27 耶稣看着他们说:“对人来说,这不可能,但上帝不一样;对上帝来说,什么都可能+。”28 彼得就对他说:“你看,我们已经撇下一切跟随你了+。”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了我和好消息,撇下了房屋、兄弟、姐妹、母亲、父亲、儿女或田地+,30 无不在现今得到一百倍的房屋、兄弟、姐妹、母亲、儿女、田地,也会受迫害+,在将来的制度会得到永远的生命。31 但有许多人,现在是最先的,将来是最后的;现在是最后的,将来是最先的+。”

32 他们上耶路撒冷去。在路上,耶稣走在前头,门徒就十分惊讶,跟随的人也都害怕起来。耶稣又把十二使徒带到一旁,把自己必定遭遇的事告诉他们,说+:33 “看!现在我们上耶路撒冷,人子会被交给祭司长和抄经士。他们会定他死罪,把他交给外族人。34 那些人会戏弄他,向他吐唾沫+,鞭打他,杀害他,可是三天之后他会复活+。”

35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上前来对耶稣说:“老师,我们请求你的,求你都答应我们+。”36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要我为你们做什么?”37 他们说:“在你享有荣耀的时候+,求你让我们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38 耶稣说:“你们不知道自己请求的是什么。我正在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正在受的浸礼,你们能受吗?+”39 他们回答:“我们能。”耶稣就说:“我正在喝的杯,你们也会喝;我正在受的浸礼,你们也会受+。40 但坐在我的右边和左边,不是我可以赐的,而是为谁准备就归谁的。”

41 其余十个人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雅各、约翰非常生气+。42 耶稣就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在列国当中,被视为统治者的人辖制百姓,大臣掌权管理人民+。43 你们之间可不要这样。谁想在你们中间为大,就要做你们的仆人+;44 谁想在你们中间为首,就要做大家的奴隶。45 因为人子来到,不是要人为他服务+,而是要为人服务,并且献出生命,作为救赎许多人的代价*+。”

46 他们到了耶利哥。耶稣和门徒跟一大群人从耶利哥出来的时候,有一个讨饭的盲人,就是提迈的儿子巴提迈,坐在路边+。47 他听说拿撒勒人耶稣经过,就呼喊起来,说:“大卫的子孙+耶稣,可怜可怜我吧!+”48 许多人责备他,叫他不要出声,他却越发呼喊说:“大卫的子孙,可怜可怜我吧!”49 耶稣就停下来,说:“叫他来吧。”众人就去叫那个盲人,对他说:“不要怕!*起来,他叫你了。”50 盲人就扔下外衣,跳了起来,走到耶稣那里。51 耶稣问他:“你要我为你做什么呢?”盲人说:“老师+,求你使我恢复视力吧。”52 耶稣对他说:“去吧,你的信心使你痊愈了*+。”他就立刻恢复了视力+,而且跟随耶稣上路了。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