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第14章注释
外族人 直译“外族人的普绪克”。(另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凭着耶和华赐的权力 直译“在主上面”,又译“靠着主”。(另见附录C)学者一般认为,希腊语介词e·piʹ(“在……上面”或“靠着……”)在本节经文中用来表示某个行动(即门徒勇敢传道)的根据或基础。从经文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出,上帝为门徒作了见证,证明他们传讲的信息确实是他的话语,也证明他们这样做是受他认可和支持的。(参看徒4:29-31)在《七十子译本》中,意思为“依靠主”的希腊语词组也用来翻译一些原文包含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的词组,而且往往用来表达“信赖耶和华”的意思。(诗31:6[在《七十子译本》里是30:7];耶17:7)有些学者因此认为,这个希腊语词组在使徒行传14:3表达的意思也包括传道时“依靠耶和华”。(另见附录C3的简介和徒14:3)
奇事 又译“异兆”。(另见徒2:19的注释)
宙斯 见词语解释。
赫耳墨斯 又译“希耳米”。赫耳墨斯是希腊的一个神,据说他是宙斯的儿子,也是众神的使者。人们相信他是睿智的谋士,为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出谋划策。他也被视为掌管商贸、口才、竞技运动、睡眠和梦境的神。由于保罗是“带头讲话的”,路司得这个罗马城市的居民就认为他是赫耳墨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赫耳墨斯是众神的使者,是个能言善辩的神。事实上,圣经用了几个跟赫耳墨斯(希腊语是Her·mesʹ)这个名字相关的词来表达“翻译”和“传译”的意思。(例如约翰福音1:42和希伯来书7:2里译作“翻译”的希腊语动词her·me·neuʹo,以及哥林多前书12:10;14:26里译作“传译”的希腊语名词her·me·niʹa;另见路24:27的注释)在路司得的遗址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赫耳墨斯的神像,还有一座献给宙斯和赫耳墨斯的祭坛。罗马人认为赫耳墨斯就是他们的商贸之神墨丘利。
花冠 又译“花环”。宙斯神殿的祭司可能是想把这些花冠戴在保罗和巴拿巴的头上,正如他们有时也会给偶像、祭牲、参加崇拜的人(包括他们自己)戴上花冠一样。制作这些花冠的材料一般是枝叶和花朵,但有时是羊毛。
撕裂衣服 这个举动表示,他们因为被民众视为神明而焦虑不安。
门徒 直译“门徒的普绪克”。(另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委任 这节经文显示,探访各群会众的监督(例如保罗和巴拿巴)会委任长老。保罗和巴拿巴是“在禁食祷告后”这样做的,这表明他们认为委任长老是一项重大的责任。根据圣经的记载,提多曾在各群会众里委任弟兄做“长老”,看来提摩太也参与过这样的工作。(多1:5;提前5:22)本节经文中译作“委任”的希腊语词是khei·ro·to·neʹo,其字面意思是“伸手”或“举手”。有些人因此认为,长老是由会众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来的。不过,这个希腊语词也有广义的用法,不一定跟委任长老的方式有关。公元1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使用希腊语词khei·ro·to·neʹo的方式就证实了这一点。他在自己的著作《犹太古史》第6卷第4和13章(在Loeb的英译本中是6:54和6:312),用了这个希腊语动词去描述上帝任命扫罗做国王这件事。当时,以色列会众并没有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扫罗做国王。圣经记载,先知撒母耳把膏油倒在扫罗头上,并对他说:“耶和华已经任命你做领袖。”可见,扫罗做国王是由耶和华上帝任命的。(撒上10:1)此外,从使徒行传14:23的希腊语原文的语法结构来看,负责“委任”(字面意思是“伸手”)的是使徒保罗和使徒巴拿巴,而不是会众。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符合资格的弟兄受委任在会众里担当重要职责时,使徒以及其他获得授权的弟兄会实际把手放在受委任的弟兄身上,以此表示这个人受到认可或委任。(参看徒6:6的注释)
长老 直译“较年长的男子”,希腊语是pre·sbyʹte·ros。在圣经里,这个希腊语词有时指年纪较长的人,但主要指那些在社区和国族里拥有权力和职责的人。(另见太16:21的注释)在古代的以色列国,成熟的男子会分担带领和管理民众的职责;类似地,在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会众,成熟的弟兄也会担任各种职责。(提前3:1-7;多1:5-9)虽然保罗和巴拿巴是“上帝通过神圣力量”派去各地传道的,他们在委任长老时还是先禁食祷告,然后“把这些长老托付给……耶和华”。(徒13:1-4;14:23)除了保罗和巴拿巴,提多也曾在会众里委任弟兄做“长老”,看来提摩太也参与过这项工作。(多1:5;提前5:22)没有记录显示,任何会众曾自行委任长老。看来,公元1世纪的各群会众里都有好几位长老,他们组成“长老团”,一起为会众服务。(提前4:14;腓1:1)
把这些长老托付给……耶和华 译作“把……托付给”的希腊语动词也出现在使徒行传20:32,在那节经文,保罗对以弗所的长老说:“我把你们托付给上帝。”这个希腊语词还出现在路加福音23:46,用来翻译耶稣说的话:“父亲啊,我把我的生命托付在你手里。”耶稣的话引自诗篇31:5,《七十子译本》在翻译那节经文(《七十子译本》的诗30:6)时就用了跟这里相同的希腊语词去表达“托付”的意思,而那节经文后半部分的希伯来语原文包含上帝的名字。在《希伯来语经卷》中,把自己托付给耶和华这个概念出现过好几次。(诗22:8;37:5;箴16:3;另见附录C3的简介和徒14:23)
上帝的话语 直译“话语”。不少可靠的希腊语抄本在这里写的都是“话语”(ton loʹgon),大多数中文译本就是按照这些抄本翻译的。不过,也有一些希腊语抄本写的是“主的话语”(ton loʹgon tou Ky·riʹou;另见附录C以及徒8:25的注释),还有几个古抄本写的是“上帝的话语”。此外,至少有两个《希腊语经卷》的希伯来语译本(即附录C4中的J17, 28)在这里使用了上帝的名字,可以翻译为“耶和华的话语”。为了更清楚地表达经文的意思,这个译本采用了“上帝的话语”这个译法。
归信之门 又译“通往信心的门”。耶和华借着让“外族人”有机会建立对他的信心,为他们打开了这扇比喻意义上的门。在圣经里,建立信心意味着培养对某个对象的信任,并且受这种信任推动而采取表示服从的行动。(雅2:17;另见约3:16的注释)保罗在他的书信里也三次用“门”作比喻。(林前16:9;林后2:12;西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