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道就是真理”
使徒的承继——一条中断了的连环
犹太人的祭司制度是世代相传的,而且这种世袭有可靠的记录可资证明。但是当犹太人在巴比伦为奴70年被释回国之后便有疑难发生了;凡是在族谱中寻查不着自己的谱系的祭司都“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省长对他们说,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以斯拉记2:62,63;尼希米记7:64,65)他们对于祭司的世代相承是非常认真的,因此他们绝不容有任何疑虑存在。他们对于上帝的原则所持守的严正态度促成了全国上下的团结。
但是为什么基督教国所倡导的“使徒承继”却未能带来这种团结呢?最大的理由便是所谓使徒的承继根本是一种虚构。第一,他们所声称的连续不断的使徒承继并没有半点证据。第二,他们甚至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彼得曾在罗马。因此最初的一个链环便已不存在了。
假如我们看看宗教改革前四个半世纪的一段期间,我们便会发现虽然这是天主教势力达到最高峰的时期,它却绝没有获致任何恒久的和稳固的团结。甚至在1378年的大分裂(Grand Schism)发生之前,当其时有两个互相对立的教皇分庭抗礼,一个在罗马,一个在亚威农(Avignon),相峙达36年之久,我们已再三见到互相对立的教皇。双方都自称为彼得的承继者而拥有彼得的权威。由963年本尼提克特五世(Bene-dict V)自称为教皇而与利奥八世(Leo VIII)对抗起以至1328年尼古拉斯五世(Nicholas V)与约翰二十二世(John XXI)对抗止,在这段期间曾有过十九个另自立为教皇的人,每一个均自称为天主教会的合法元首以反抗对方。天主教会便于1380年十一月至1381年三月开会讨论此事以期在当时互相对立的厄尔班六世(Urban VI)与克雷门特七世(Clement VII)两人中间决定哪一个是真正的教皇。假如他们的证据确凿无懈可击的话,那又岂会发生这种争执呢?1411年甚至有三个人同时自称为教皇。1044年在罗马城里亦有本尼提克特九世(Benedict IX),西尔维斯德(Sylvester)和格列高利六世(Gregory VI)三个人同时自称为罗马教皇。
《天主百科全书》将伪教皇(Antipope)称为“教皇皇位的僭夺者”,而且列出29个伪教皇的名字。可是这个名单内有些伪教皇的名字竟然也出现在天主教的教皇谱系上。假如是僭夺者的话,为什么天主教的教皇谱系中竟会有他们的名字呢?天主教的权威人士也承认不甚明白早期的这些所谓承继人,“甚至对这些早期教皇的一轮半廓也模糊不清。”此外他们对于日期也只是说大约在公元220年之前”而已。可是支持“使徒承继”的人却仍然自夸罗马教皇的世代相传是连续不断的。在事实面前他们怎能作这种强辩呢?如果教皇的谱系并没有中断的话,那便无需一再将其更改了。但事实上这个名单却曾屡经修改。
据1947年正月十九日的新版《教皇年鉴》刊载,有六个教皇的名字由名单中删去。由此天主教官方承认在一向被人认为直接由彼得一脉相承地传下来达许多世纪的这条环链中竟有六个教皇弄错了:其中有两个简直无其人,其余的四个则是伪教皇。
这个新名单据说是经过两个世记的研究所得的结果。既是研究了两个世纪才考据出来的结果,自然应该不再有错误了。但事实上并不然。1961年的《教皇年鉴》表明教皇的更改还没有完结。这一期的年鉴告诉我们天主教会已从使徒承继者的名单中除去了一位第十世纪的教皇士提反八世(Stephen VIII)。1961年二月十二日的纽约《时报》对此曾提出其他的可疑之点。它指出“根据1946年的《教皇年鉴》,于公元78年登位至公元90年退位的是第三位教皇圣克雷他斯(St. Cletus),而于公元100年登位至112年退位的是第五位教皇圣安拿克雷他斯(St. Anacletus)。然而1947年的《年鉴》却把这两位教皇合为一人。”由此看来,既然在他们所谓不断的使徒谱系中也发现这样的罅隙,他们又怎可以保证进一步的研究不会发现更大的裂口呢?
教皇名单上的变化是层出不穷的。埃得加(Samuel Edgar)在他的著作中说:“一个世纪来,历史家手上所持有的教皇记录均互不相同,而教皇的选举人在30个事例中对于宗教元首的选择意见无法一致。”即使观察力最敏锐的作家,历史家高萨提(Cossart)说,也无法在早期基督教会那种暗味不明的情形下看出教皇的承继有一丝真实的影儿。另一个作者则说,“由编辑《教皇年鉴》的作者所提出的教皇名单多至不可胜数,比基督新教所有不同的教派加起来还多。”既然如此,所谓使徒的一脉相传又怎可能有任何确实性呢?这是绝不可能的。每一位历史家,无论是古代抑或现代的都各自拥有一份教皇名录,而他们的名录很少是相同的。
以下的图表表明几个历史家对第一个世纪的教皇名录,除了彼得之外,所持的不同意见。他们不能决定究竟应该以来那斯(Linus),克雷门斯(Clemens)抑或另外一个人为罗马天主教的第二任教皇。据透得连(Tertullian)说克雷门斯是彼得所任命的。但是据天主教的使徒律令则来那斯是由保罗所任命。不过现在希腊和拉丁的天主教会均都以来那斯为第二任罗马教皇。
布朗(John Brown)在所著的使徙承继一书中说:“我们所存有的最早推算是由爱利尼阿斯(Irenaeus)所作的(公元175年至190年),但他没有把彼得列入名单内(Adv. Haeres.,iii. 3.3)假如我们的推测没有错,即这便是埃彼腓尼阿斯(Eplphanius)所保存的黑哲西巴斯(Hegesippus)名单的话——爱利尼阿斯和黑哲西巴斯两者都以来那斯为第一任教皇,安拿克雷他斯为第二任,克雷门斯为第三任。但是耶隆(Jerome)在第五世纪之初才和其他早期的权威一样以彼得为第一任教皇。”这些层出不穷的变异和显然的矛盾造成了一片混乱和困惑及以致使所谓的使徒承继变成了完全没有意义。保罗曾说:“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哥林多前书14:33。
圣经既已清楚地告诉我们羔羊只有“十二使徒”,由此可知罗马教皇之自称为彼得的承继人是毫无根据的;历史和圣经均一致反对这种荒谬的声称——启示录21:14。
[第58页的图表]
奥古斯丁,俄普达他,
达马萨斯和
使徒律令 来那斯 克雷门斯 安拿克雷他斯
爱利尼阿斯,攸西俾阿斯,
耶隆和亚历山大 来那斯 安拿克雷他斯 克雷门斯
挨彼腓尼阿斯,奈塞福拉斯,
鲁菲纳和普罗斯培 来那斯 安拿克雷他斯 克雷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