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普世的咒诅
世上每年大概有5000万人死去。这意味到每日有13万7000人,每小时5700人,每分钟大约100人,又或者每两秒钟便有3个人逝世。没有一个家庭可以避开死亡的咒诅。君王抑或寻常百姓,富人抑或贫民,男人抑或女性——都不免一死。
“在世上,除了死亡和纳税之外,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著名的美国出版人、发明家和外交家本杰明·法兰克林于1789年致信给朋友时说。然而,他的观察并非绝无仅有。在他之前大概2800多年前,古代以色列国睿智的所罗门王已经指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但是,所罗门其实仅是确认3000多年前上帝对地上第一个人的宣判而已:“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传道书9:5;创世记3:19。
虽然死亡乃是人类历史上决不能避免的事,它依然是一项导致极度痛苦的因由。正常人的意愿是求生而非寻死,这乃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那么浓,以致我们渴望这些关系会不断持续下去。可是,随着流年似水,死亡把这些关系逐一击破。我们的祖父母、父母和朋友一一与世长辞。
“事实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指出,“百岁以上的人瑞能够活到113岁的可说是少之又少,目前有稽可查的年岁极限是120岁。”故此,今天并没有人曾活着见证邱吉尔(1874年)或甘地(1869年)的诞生,俄罗斯在1867年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又或者林肯于1865年遇弑,更不用提及所有在19世纪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了。
事实上,纵使人类在现代医学和科学方面不断有突破,人的寿数依然跟古时摩西所说的类似,他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当然,他的话只是指一般而言,摩西本人便活到120岁。
虽然生活充满烦恼,丧失亲者却为人带来莫大的痛苦和悲伤。丧亲之痛时常对遗属在健康方面构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生病和死亡。家中不论何人死去,都会令人心如刀割。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父母逝世,你便失掉过去。儿女死去,你便失去将来。”接踵而来的沮丧和万箭穿心的感觉简直是笔墨难以形容的。家庭的经济时常会遭受打击,日益恶化。强逼人遵守若干殡葬习俗和仪式的压力更令人愁眉锁眼,百上加斤。
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在挚爱的人逝世时,减轻部分的压力和重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