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见证人,使我度过一个愉快的星期六”
《儆醒!》驻挪威通讯员报道
专栏作家艾温·布利克斯达在挪威的《特勒马克工人报》中,就曾以上述的话作为他文章的标题。文章首先指出,他自己不喜欢收到大量宣传邮件,或接听一些推销货品的电话,和有不速之客上门探访,尤其是在星期六。然后他写道:
“不料,耶和华见证人就在星期六早上登门造访,向我介绍第17期的《儆醒!》,即1996年9月8日刊。[封面题目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前景如何?]他们问我会不会喜欢读读这期杂志,因为他们认为其中载有一些我会感兴趣的内容。……我还来不及开口拒绝,另一个见证人就说:‘杂志载有一篇文章,是跟美洲印第安人有关的。我们知道你也曾就这个题目写过不少文章。’
“我顿时无言以对。我既然受到抬举,感到飘飘然,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了。后来我回到餐桌前吃早餐。不过,我着实有点好奇,究竟耶和华见证人跟美洲印第安人的前景有什么关系!于是戴上眼镜,开始翻阅其中的内容。但我总觉得,阅读这些杂志是浪费时间的,所以只好姑且读读罢了。
“不知不觉间,早餐的时间拖得太长了!不过,长话短说,见证人在文章里,又确实把美洲印第安人的处境写得淋漓尽致,甚至可说是精采绝伦。我建议挪威的教师们也不妨摒除成见,索取这份杂志给班里的学生读读。这篇文章的资料来源不但可靠,而且条理分明,深入浅出。文章也毫不隐瞒地把印第安人和见证人观点各异的问题如实报道。例如,有一个问题是,印第安人在若干保留地上不断开设赌博场所,这固然为人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但也产生不少弊病。见证人很机巧地处理这个问题,叫读者可以清楚明白,本世纪印第安人的实际处境。”(下接31页)
布利克斯达最后说:“我读得津津有味,所以不知不觉把其余的文章也读了一遍。我也读到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是有关在威尔士朗达煤矿谷上的教堂纷纷关闭的情形……。
“我头脑没有问题吧?既是个无神论者,难道今天要做个耶和华见证人不成?……大概言之尚早吧!但毕竟,我们人人都需要不时受到提醒,要摒除偏见。所以,下次我听见有人指责见证人胡说八道,我至低限度可以知道,他们在报道有关印第安人的事上是忠实的。”
由于这份报道有关美洲原住民的《儆醒!》需求特别殷切,结果纽约守望台社要多印制3万7000份。在亚利桑那州,有一群会众就订了1万份,特别用来分发给当地居民。
如果你也想以客观的态度认识一下耶和华见证人的信仰,请写信到香港九龙塘根德道4号(台湾:327桃园县新屋乡社子村10邻3-12号)或本刊第5页所列出的守望台社办事处,也可以前往你邻近的王国聚会所。这个安排是完全免费的,你无需负任何责任。我们会忠实地回答你的问题。
[第31页的图片鸣谢]
Indian face: D. F. Barry Photograph, Thomas M. Heski Collection; dancing Indian: Men: A Pictorial Archive from Nineteenth-Century Sources/Dover Publications, Inc.; tepees: Leslie’s; rectangular design: Decorative Art; circular designs: Authentic Indian Desig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