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守》64 2/15 126页
  • 真实的见证人仿效“上帝之道”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真实的见证人仿效“上帝之道”
  •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4年
  • 相似资料
  • 普世见证工作接近尾声了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1年
  • 永不要忘记你是个见证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84年
  • 容易的轭和轻省的担子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1年
  • 耶稣基督,忠信的见证人
    耶和华见证人——上帝王国的宣扬者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64年
《守》64 2/15 126页

真实的见证人仿效“上帝之道”

“他的名称为上帝之道。”很适当地,这样称呼耶稣基督的基督徒圣经作者在论到见证的问题方面写了比其他作者更多的参考资料。——启示录19:13。

耶稣基督是上帝的道或代言者,而他的确亦名符其实。他实现了他降世为人的目的:“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在回到天上约六十年后,他可以将自己称为“诚信真实见证,”他的使徒约翰则称他为“那诚实作见证的,”和“诚信真实的一位。”使徒保罗亦同样作证说:“向本丢彼拉多作过那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约翰福音18:37;启示录3:14;1:5;19:11;提摩太前书6:13。a

所有献了身遵行耶和华上帝的旨意并跟从上帝之道耶稣基督的脚踪的人,必须都像他一样作真实的见证人。这并不是说他们能够像他一样施行奇迹或行事完美。不是这样的意思。但是他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作真实的见证人,每个人均按其所能而行。——哥林多后书8:12。

基督徒在仿效上帝之道作真实的见证人的许多方法之一就是将一切荣誉归给耶和华,因为上帝之道从来没有引人注意自己:“耶和华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不错为了要像上帝之道一样成为一个真实的见证人我们必须时刻留意我们的话不是在引人注意自己,而是归荣耀于耶和华上帝。——马可福音10:18;约翰福音5:30。

此外上帝之道利用每一个机会作见证,例如当他在法利赛人西门的家里作客时以及当他在叙加城的井旁休息时。所以在今日像他一样作真实见证人的意思是留意一有机会便向人作见证。——路加福音7:36-50;约翰福音4:5-26;哥林多后书9:7。

再者,上帝之道在他所作的见证中总是以圣经为主,时刻以其为他说话的权威而不断引证圣经里的经文:“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上帝的大能。”“上帝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么?”“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么?”你是否亦熟悉圣经,在你的见证中以其为主,而不是倚赖自己的推理或其他不完美的人所作的佐证过于上帝的道呢?——马太福音22:29-32;约翰福音10:34。

上帝之道将他天父的圣名和王国的事务在他的生活上置于首位,不仅传扬,“要先求(上帝的)国和义,”同时亦切实地去履行。他没有不必要地使自己为俗世的财物所缠累。他对天父的崇拜具有火一般的热诚。今日真实的见证人若怀持像上帝之道同样的态度便不会让物质上关于衣、食、住的忧虑使得他们疏忽了基督徒的传道工作。——马太福音6:31-33;约翰福音2:17;提摩太前书6:6-8。

在另一方面上帝之道亦是一个模范的见证人,那便是他对人富于同情而仁慈,忍耐,温和而体贴。“他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他说的话表现出多少柔情爱心!“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9:36;11:28-30。

有一次,显然是在长期辛劳的传道活动之后,上帝之道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但是当犹太人知道了他要去那里以后,他们在耶稣和他的门徒未到之先便先到那里等候。当他看到这一大群人在那里时,耶稣有没有责备他们并告诉他们说他需要休息呢?不,他和他的门徒虽然疲劳不堪,“他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你是否也同样地愿意将属灵的事物置于个人身体的舒适之上呢?——马太福音6:31-34。

毫无疑问地,一切想成为像“上帝之道”一般的真实见证人都必须尽心努力而行。

[脚注]

a 详文请参看《守望台》1963年4月1日刊。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