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精读本》
  • 路加福音第4章注释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路加福音第4章注释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相似资料
  • 马可福音第1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马可福音第12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马太福音第4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路加福音第20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查看更多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路加福音第4章注释

路加福音

第4章注释

4:1

受神圣力量引领 译作“神圣力量”的希腊语词是pneuʹma(普纽马),在这里指上帝发出的力量。这股力量能推动或促使人去做跟上帝旨意一致的事。(可1:12;另见词语解释“鲁阿;普纽马”)

4:2

魔鬼 见太4:1的注释。

4:4

人活着不能只靠食物 耶稣在这里引用了《希伯来语经卷》中的申命记8:3,路加记录的引文比马太记录的短。但有些希腊语古抄本和圣经译本在这里加上了“也必须靠上帝说的每一句话”,将路加记录的引文补充完整,从而跟平行记载马太福音4:4更一致。可是更早期的抄本显示,路加记录的是较短的引文。尽管如此,有一点仍值得留意,《希腊语经卷》的一些希伯来语译本(即附录C中的J7,8,10,14,15,17)也补充了后半句引文,并且使用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这些译本中的后半句引文翻译出来就是:“也必须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每一句话。”

4:5

魔鬼带他上到高处 平行记载马太福音4:8补充了一个细节,就是魔鬼带耶稣上了“一座极高的山”。关于魔鬼的三次引诱,路加记载的顺序跟马太的不一样,但马太的顺序看来是对的。(太4:1-11)按理来说,撒但应该是在头两次用拐弯抹角的方式引诱耶稣(两次都是先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最后才直截了当地引诱耶稣违犯十诫中的第一条诫命。(出20:2,3)此外,耶稣理应是在回应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引诱的时候,才说出“撒但,走开!”这句话的。(太4:10)虽然无法确定马太的顺序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但学者也指出马太福音4:5的原文在叙述第二次引诱时,用了希腊语词toʹte(这个词在这里用来表示先后次序,引出接下来发生的事;中文译作“接着”)。既然路加福音4:5的原文用了希腊语词kai(这个词只是简单地把两件事联系起来),因此马太的措辞更可能跟时间顺序有关。虽然路加的记载的确可以说是“条理分明”,但这并不表示他的叙述总是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见路1:3的注释)

万国 见太4:8的注释。

展示给他看 见太4:8的注释。

4:7

崇拜……就这一次 见太4:9的注释。

4:8

耶和华 这里引用的经文是申命记6:13,在希伯来语原文里,经文出现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另见附录C)

4:9

圣殿的外墙上 见太4:5的注释。

4:12

耶和华 这里引用的经文是申命记6:16,在希伯来语原文里,经文出现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另见附录C)

4:15

会堂 见词语解释。

4:16

他照惯例在安息日 没有证据显示,在被流放到巴比伦之前,犹太人会聚集到会堂守安息日。这个惯例可能是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时代形成的。既然这个做法有助于人们亲近耶和华,耶稣照着这个惯例去做是很恰当的。在耶稣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他和家人一直都照惯例去拿撒勒的会堂。后来,基督徒会众也设立了类似的集体崇拜安排。

站起来要宣读圣经 关于犹太会堂的崇拜活动,学者指出这是已知最早的记载。根据犹太人的传统,信众进入会堂后会先各自向上帝祷告,这通常是崇拜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之后的环节是诵读民数记15:37-41和申命记6:4-9;11:13-21。接着,会有人带领大家祷告。然后有人会按照一个安排表,把摩西五经的某个片段朗读出来。根据使徒行传15:21,在公元1世纪,“每到安息日”都会有人这样朗读摩西五经。之后的环节是朗读先知书的片段并加以讲解,这看来就是本节经文谈到的情况。朗读经文的人通常会站起来,他也可能有一定的自由选择读先知书的哪个片段。(另见徒13:15的注释)

4:17

以赛亚先知的书卷 死海古卷中的以赛亚书是由17张连接起来的羊皮纸组成的,全长大约7.3米,共有54栏文字。在公元1世纪,拿撒勒的会堂里使用的书卷可能也有这么长。那时候圣经还没有划分章节,耶稣需要自己找出他想要读的预言在哪里。但耶稣“找到了记载这段经文的地方”,这表明他非常熟悉上帝的话语。

4:18

耶和华 这里引用的经文是以赛亚书61:1,在希伯来语原文里,经文出现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另见附录C)

他任命 路加在这里引用了《七十子译本》中以赛亚书的经文,这个译本的译法是“他任命”。不过,耶稣当时读出的应该是以赛亚书(61:1,2)的希伯来语原文,其中译作“任命”的动词是跟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一起出现的。不少《希腊语经卷》的希伯来语译本(即附录C中的J7,8,10,14,15)在这里用了上帝的名字,译作“耶和华任命”。

任命 又译“膏立”。(另见词语解释“膏立”)

宣告被俘掳的得释放 耶稣在这里引用了以赛亚书的经文,而当时有些犹太人可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这个预言。(赛61:1)可是,耶稣来到地上主要是为了帮助人摆脱罪的奴役。因此,他宣告人会得到释放,是指人会在比喻意义上获得自由。无论是以赛亚的预言,还是耶稣说他的传道职务应验了这个预言,都很可能让人想到禧年的安排。在每50年庆祝一次的禧年,人们会在全境宣告自由。(利25:8-12)

4:19

耶和华 这里引用的经文是以赛亚书61:2,在希伯来语原文里,经文出现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相当于英语的YHWH)。(另见附录C)

耶和华的施恩之年 耶稣在这里引用了以赛亚书61:1,2,并说这段经文应验在自己身上。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耶稣拯救人的职务标志着耶和华的“施恩之年”已经开始。耶稣没有继续读出以赛亚书接下去的内容,没有提到时间相对较短的上帝的“治罪之日”,看来是想把焦点放在时间较长的“施恩之年”上。在这“施恩之年”,上帝会施恩给那些向他寻求拯救的人。(路19:9,10;约12:47)

4:20

就坐下来 耶稣以此示意他将要说一些话。按照犹太会堂的惯例,一个人在众人面前朗读经文后不会立刻回到原来的座位,而是会坐下来施行教导,这样“会堂里所有人”都可以看着他。(参看太5:1的注释)

4:23

俗语 又译“谚语”“寓言”“比喻”。希腊语是pa·ra·bo·leʹ,字面意思是“并排放在一起”,可以指寓言、俗语、谚语或比喻。(另见太13:3的注释)

家乡 直译“父亲的地方”,指耶稣的家乡拿撒勒。在这里,译作“家乡”的希腊语词pa·trisʹ所指的范围看来较窄,指的是耶稣和家人的故乡。不过,这个词也可以指更广阔的地理范围,例如一个人的故土或所属的国家。这个希腊语词也出现在约翰福音4:43,44,在那里看来指加利利全境。

4:25

三年零六个月 根据列王纪上18:1,以利亚是在“第三年”宣告旱灾结束的。因此,有些人声称耶稣的话跟列王纪上的记载有冲突。可是,《希伯来语经卷》中相关的记载并没有说,旱灾持续的时间不到三年。列王纪上说的“第三年”,显然是从以利亚向亚哈宣布将有旱灾的时候开始计算的。(王上17:1)在古代的以色列,旱季通常长达六个月,而那一年旱季持续的时间可能比往年更长。当以利亚宣布将有旱灾时,旱季可能已经持续了超过半年的时间。此外,旱灾也没有在以利亚于“第三年”再次去见亚哈后就立刻停止。事实上,直到后来在迦密山上的较量结束后,旱灾才停止。(王上18:18-45)由此可见,耶稣在这里说的话以及他同母异父的弟弟在雅各书5:17说的类似的话,都跟列王纪上18:1说的时间没有冲突。

4:26

撒勒法 腓尼基的一座城,位于地中海海岸,在西顿和泰尔两座城之间,是外族人的地方。列王纪上17:9,10和俄巴底亚书20都提到了撒勒法。在今天的黎巴嫩有一个地方叫做萨拉凡德,这个地名看来就源自“撒勒法”。萨拉凡德位于西顿西南偏南约13公里处,而撒勒法的遗址也许就位于不远处的地中海海岸。(另见附录B10)

4:27

被治好 这里说的是乃缦的麻风病被治好一事。(王下5:3-10,14)在本节经文中,译作“被治好”的希腊语词的字面意思是“恢复洁净”。按照摩西法典的规定,麻风病会使人在礼仪上不洁。(利13:1-59)因此,《希腊语经卷》在谈到麻风病人被治好时常常会用这个希腊语词。(太8:3;10:8;可1:40,41及脚注)

4:29

想要把他推下去 根据犹太人的一个传统(后来记载在《塔木德》里),有时候民众会把被定罪的人从山崖上推下去,然后向他扔石头,直到他死去为止。无论拿撒勒这群凶悍的民众是否打算采取这样的行动,他们肯定是想要杀死耶稣。

4:31

迦百农 这个地名源自希伯来语,意思是“那鸿的村庄”或“给人安慰的村庄”。(鸿1:1及脚注)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的西北岸,这座城对于耶稣在地上的传道活动十分重要。在马太福音9:1,这座城被称为耶稣“自己的城”。由于迦百农位于海平面以下200多米,而拿撒勒位于海平面以上大约360米,所以本节经文说耶稣“下到”迦百农是非常准确的。

4:33

不洁的邪灵见词语解释“邪灵”。

4:34

你来这里做什么? 见太8:29的注释。

4:38

西门的岳母 指的是彼得的岳母。彼得还有一个名字叫矶法(约1:42),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5也表明矶法是已婚的。彼得的岳母看来住在彼得和安得烈这两兄弟的家里。(可1:29-31;关于使徒彼得的不同名字,另见太10:2的注释)

正发高烧 马太和马可都只是说彼得的岳母躺着,“正在发烧”(太8:14;可1:30),只有路加说她正发“高烧”。路加具体说明她的病情有多严重,显然是因为他是个医生。(另见“路加福音简介”)

4:43

宣扬……好消息 希腊语是eu·ag·ge·liʹzo·mai(“宣扬好消息”),这个动词在《希腊语经卷》的原文中出现了54次,常常出现在路加执笔的经卷里。(路1:19;2:10;3:18;4:18;8:1;9:6;20:1;徒5:42;8:4;10:36;11:20;13:32;14:15,21;15:35;16:10;17:18)这个词跟通常译作“传道”或“宣扬”的希腊语词ke·rysʹso意思相近,但有一些差别。(太3:1;4:17;24:14;路4:18,19;8:1,39;9:2;24:47;徒8:5;28:31;启5:2)Ke·rysʹso强调宣扬的方式是公开和经过授权的,eu·ag·ge·liʹzo·mai则强调宣扬的内容是“好消息”。相关的名词eu·ag·geʹli·on(“好消息”)在《希腊语经卷》中出现了76次。(另见太4:23;24:14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好消息”)

上帝王国 在《希腊语经卷》中,“好消息”总是跟上帝的王国密切相关,而这个王国是耶稣传道教人的主题。在原文中,译作“上帝王国”的词组在路加福音出现了32次,在马可福音出现了14次,在马太福音出现了4次,不过类似的词组“天上的王国”在马太福音出现了差不多30次。(另见太3:2;24:14;可1:15的注释)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