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精读本》
  • 路加福音第6章注释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路加福音第6章注释
  •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相似资料
  • 马可福音第1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马太福音第24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路加福音第11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马可福音第15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查看更多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路加福音第6章注释

路加福音

第6章注释

6:1

安息日 见词语解释“安息日;安息年”。

经过麦田 见太12:1的注释。

6:2

不合法的事 见太12:2的注释。

6:4

上帝的居所 指圣幕。另见可2:26的注释。

呈献的饼 又译“陈设饼”。另见太12:4的注释。

6:5

安息日的主 见太12:8的注释。

6:6

有一个人,右手萎缩了 三位福音书的执笔者都记载了耶稣在安息日治好这个人的事,但只有路加提到这个人萎缩的手是右手。(太12:10;可3:1)在描述患病或受伤的人的情况时,路加常常提供马太和马可没有记录的细节。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路加福音22:50,51,请把这段经文跟马太福音26:51和马可福音14:47比较一下。(另见“路加福音简介”)

6:8

知道他们的想法 路加说耶稣知道那些抄经士和法利赛派的人当时在想什么,但马太和马可没有记录这个细节。(参看平行记载太12:10-13;可3:1-3)

6:9

救命还是杀人 直译“救还是杀普绪克”。(另见词语解释“尼发希;普绪克”)

6:13

使徒 见太10:2的注释以及词语解释。

6:15

热心人 使徒西门的外号,用来区别他和使徒西门·彼得。(路6:14)在本节经文和使徒行传1:13,译作“热心人”的希腊语词ze·lo·tesʹ的意思是“激进派”或“热心的人”。在马太福音10:4以及马可福音3:18的十二使徒名单中,译作“热心人”的是另一个希腊语词,这个词看来源自一个希伯来语词或阿拉米语词,意思也是“激进派”或“热心的人”。西门有这个外号,可能是因为他曾经属于激进派(一个反抗罗马政府的犹太党派),也可能是因为他十分热心、充满热诚。

6:16

后来成了叛徒 这句话值得留意,因为这表示犹大是后来才改变的。当初他成为门徒时不是叛徒,他被耶稣选为使徒时也不是叛徒。他不是注定要变成叛徒的。相反,由于滥用自由意志,他在受任命后的某个时刻才“成了叛徒”。根据约翰福音6:64,耶稣从他改变的那一刻起就看出来了。

6:17

站在平地上 经文的上文谈到,耶稣在挑选十二使徒前整夜在一座山上祷告。(路6:12,13)之后他下山,在山坡上找到了一块平地,这个地方可能离他的传道基地迦百农不远。一大群民众聚集起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平行记载马太福音5:1,2说,耶稣“上山去”教导民众,这也许是指他从山坡的那块平地上了一个比较高的地方。结合马太和路加的记载,耶稣看来先下到山坡上的一块平地,然后再上到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在那里开始教导民众。马太福音5:1也许只是概述了当时发生的事,没有提及路加记录的细节。

6:20

耶稣……说 马太福音(第5-7章)和路加福音(6:20-49)都记载了登山宝训。路加的记载比较简短,马太的记载比较长,大约相当于路加的四倍。路加记载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在马太的记载里找到,只有几句话除外。两个记载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很相似,也有很多一样的词句,内容以及要点的编排顺序也基本相同。在记录同一个要点时,两个人的措辞有时相差很大,但内容仍是协调一致的。值得留意的是,登山宝训中有几段比较长的话没有出现在路加的记载中,但耶稣后来在其他场合再次用这些话教导人。例如,耶稣在登山宝训里谈到祷告(太6:9-13)以及如何看待物质方面的需要(太6:25-34)。大约一年半后,看来耶稣再次说了类似的话,这些话路加都记录了下来。(路11:2-4;12:22-31)此外,路加福音是为来自各种背景的基督徒写的,所以路加在记录登山宝训时也许省略了犹太人才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太5:17-27;6:1-18)

门徒 希腊语是ma·the·tesʹ,意思是“学生”或“受过教导的人”。这个词暗示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一种师生之情,而这种感情会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影响。虽然有许多民众聚集起来要听耶稣说话,但他教导的对象看来主要是坐在他身边的门徒。(太5:1,2;7:28,29)

你们贫穷的人 译作“贫穷”的希腊语词有“穷困”“赤贫”“像乞丐一样”的意思。本节经文是耶稣在登山宝训谈到的得福第一要诀,路加的记载跟马太福音5:3稍有不同。马太也使用了意思为“贫穷”的希腊语词,但加上了另一个希腊语词(中文译作“心灵”),合起来可以直译为“心灵贫穷(像乞丐一样)的人”。(另见太5:3;路16:20的注释)这个词组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人迫切想要满足心灵的需要,也深知自己需要上帝。虽然路加的记载只提到贫穷的人,但这跟马太的记载是协调一致的,因为贫穷而受压迫的人通常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心灵需要,更容易明白自己需要上帝。事实上,耶稣也说过,他以弥赛亚的身份来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向穷人宣扬好消息”。(路4:18)那些跟随耶稣、有希望享有“上帝的王国”所赐福分的人,大多数都是贫穷或没什么地位的人。(林前1:26-29;雅2:5)不过,马太的记载清楚表明,一个人不会只是因为贫穷就得到上帝赐福。因此,路加和马太记载的登山宝训的第一句话是互相补足的。

有福 又译“快乐”。(另见太5:3;罗4:7的注释)

6:24

已经得到了全部的安慰 译作“得到了全部”的希腊语词是a·peʹkho。这个词常常出现在商业收据上,表示“已全部付清”。耶稣在这里谈到了“祸”,也就是“富有的人”可能会经历的痛苦、悲伤或种种祸患。不过,耶稣不是说他们仅因为生活舒适安逸就会“有祸”。耶稣其实是在提出一个警告:如果人过分看重财富,就可能不会专心崇拜上帝,结果得不到真正的快乐。这样的人能得到的报酬都“已全部付清”,他们能得到的全部“安慰”都已经得到了。上帝不会再给他们什么了。(另见太6:2的注释)

6:27

要爱你们的敌人 译作“爱”的希腊语原文显示,这是持续不断的行动。(另见太5:44的注释)

6:34

借钱 指免息借钱。摩西法典禁止以色列人在借钱给贫穷的同胞时收取利息(出22:25),并鼓励他们慷慨地借钱给穷人。(申15:7,8;太25:27)

6:37

要宽恕人,你们就会被宽恕 又译“要放过人,你们就会被放过”。译作“宽恕”的希腊语原文显示这是持续不断的行动,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放过”“让……离开”“释放(囚犯)”。在本节经文里,这个词跟“审判”“谴责”形成对比,表达的意思是即使对方看来应该受到惩罚,还是判定他无罪并宽恕他。

6:38

要常常施与 译作“施与”的希腊语动词的形态显示,这是持续不断的行动。

你们的衣袋 译作“衣袋”的希腊语词的字面意思是“胸膛”,但在这里看来指宽大的外衣在腰带上方折叠而成的兜子。“倒进……衣袋里”可能指当时的一个习惯,就是商贩会把顾客买的东西放进这样的兜子里。

6:39

比喻 见太13:3的注释。

6:41

刺……梁木 见太7:3的注释。

6:42

虚伪的人! 希腊语是hy·po·kri·tesʹ,原本指古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的戏剧演员。这些演员演出时会戴着大面具,这样既能隐藏自己的身份,也有助于扩音。这个词后来被用来比喻那些虚伪装假、隐藏自己真正动机或性格的人。在马太福音6:5,16,耶稣把犹太宗教领袖称为“虚伪的人”。在本节经文里,耶稣用这个词来称呼任何一个只留意别人过失却无视自己过失的门徒。

6:48

洪水 在以色列,突如其来的冬季风暴并不罕见,尤其是在犹太历提别月(大概相当于公历12月中到1月中)期间,这样的风暴会带来狂风暴雨,以及极具破坏力的突发洪水。(另见附录B15)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