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团结的努力
《儆醒!》杂志驻芦森堡通讯员报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欧各国面临一项经济复原的重大工作。当时各国工业毁坏,人民穷困,建立自由国际贸易和加紧合作正是当务之急。1950年代各国觉得需要加强团结,因为欧洲各国对苏联侵略的威胁日增大感恐惧。
西欧诸国采取什么步骤以获致团结呢?为此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是否成功呢?现在有什么希望他们会在将来作更大的团结呢?
早期的努力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欧洲议会在1949年五月终告成立。这个组织的目标是要促进十八个会员国的紧密团结。以期获致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可是,这个议会本身并没有实权。它只能向会员国政府作推荐以求达到目标。
在1951年,由于成立欧洲煤钢同盟,促进欧洲合作的第一部实现了。其中六个会员国包括比利时、意大利、法国、卢森堡、荷兰和西德。这个机构的总部设于卢森堡。
欧洲煤钢同盟的建立是要为西欧的煤钢和其他次要产品创造一个共同市场。它的目的是要将会员国之间煤钢贸易的各种障碍,例如关税,限额和其他输入限制等,完全加以废除。
在1950年五月九日正式宣布这项计划时,法国的罗拔·舒曼声称最终的目标是要创造一个欧洲合众国。可是,他承认这需要进一步达到更大的团结才行。
这个组织的基本计划是要促成经济团结,从而使生产和产品的分配获得改善。这个组织在达到这些将目的方面的成功导致另外两个平行的六国同盟的建立。
进一步的团结努力
其中之一是欧洲经济同盟,一般人称之为欧洲共同市场,或简称共同市场。它的会员国仍旧是欧洲煤钢同盟的六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荷兰、西德和卢森堡。共同市场借罗马条约而建立,在1958年一月一日生效。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共同市场的目的是逐渐除去一切限制,使货品、工人、劳力和资金得以在会员国中自由流通。这些目的的实现已相当成功。可是,市场所具有的真正团结只限于某些产品,如汽车、家庭用品等而已。这个组织的更大目标是欧洲的政治团结。
与共同市场在同一时间产生的六国组织是欧洲原子能委员会,亦称欧洲原子会。会员国仍旧是共同市场和欧洲煤钢共同盟的六国。
欧洲原子会是在1956年苏彝士危机发生之后建立的,当时欧洲诸国认为石油可能会产生严重缺乏,而欧洲各国不久便会需用原子能。虽然石油的运输迅速恢复,欧洲原子会的成立目的还是要发展原子能作和平用途。
这三大同盟或组织的建立是要创造一个团结的欧洲,在各方面均彼此联系。例如,他们共同组成一个拥有142个会员的欧洲议会,和七人组成的裁判法庭。此外,这三大同盟有一个行政机构称为委员会。它是由共同市场委员会、欧洲原子委员会和欧洲煤钢同盟合并而成的。这个委员会设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目前的展望
诚然,要创造一个团结的欧洲已经有不少工具了。可是现实的展望又如何呢?欧洲诸国可以更进一步团结而成为一个欧洲合众国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1950年代的环境已经改变了。这件事大大影响到目前的展望。欧洲人不再困乏以普遍享有物质上的繁荣而不再困乏贫穷了。现在许多欧洲人都认为俄国侵略的危险甚微。因此,这种情势冲淡了他们为共同利益而合作的欲望,代之以日渐增强的国家主义精神。几年前仍然存在的团结欧洲的热心已差不多化为乌有了。
有些欧洲首都甚至采取反对共同市场委员会的立场。一位德国观察家指出:“自信心已降至低潮。失望和退出的精神正在蔓延。‘六国’实际上已停止前进。”事实上,共同市场在布鲁塞尔的职员正纷纷辞职务而另谋高就。
《新闻周刊》专栏作家史钊城·阿尔索指出:“以前在欧洲衰弱之际,大战的恐怖记忆犹新,对俄国侵略的恐惧促使各国认真地讨论关于欧洲合众国。但现在谈论这事就显得可笑了。”
在头条标题《“欧洲合一”的褪了色的梦》之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说:“现时每个国家的趋势是只顾自身利益。使共同市场成为欧洲合众国核心的崇高希望已成为过去了。”
因此,尽管各国一度希望将欧洲的各近邻团结起来,由于自私和国家利益之故这个希望已烟消云散了。团结欧洲的努力留下了一个殷鉴,表明人还没有能力在世上建立那渴望已久的和平。若要见到永久的和平实现,人必须仰赖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