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书早达
《儆醒!》杂志驻瑞士通讯员报章
你把信放进信封里,封上口,贴上邮票,往附近邮筒里一扔便寄出了。于是你对这件事就再无牵挂了。你确信所写的讯息会安全达到信封上所写的人手中。
可是为什么你可以这样确信呢?你有试过想想那为你及千百万人传递讯息,从地球的一点至另一点,甚至传到数千哩之外的远地的组织吗?一枝小小的邮票,仅花几角钱或仅是一角钱,怎么能完成这项伟举——也许将你的讯息传至地上最远的地方呢?既然信件可能要经过多处地方才能到达目的地,邮票所代表的钱归于谁呢?
也许你很想弄清楚以上和其他的问题,例如现行的国际邮政制度如何成立?有关方面正采取什么步骤去改善和扩大邮政对人类的用途?
早期阶段
早期历史透露传信制度存在于波斯人、罗马人和南美洲的印加人中间,但仅供政府通讯之用,普通市民无权享受这项安排。此外,很少平民能读能写,因此自然无法利用这种通讯方法。
使通讯的要求突然成为当务之急的几项因素是;西半球的发现及随之而来的人口散布;印刷术的发明;教育机会的普及等。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法兰兹·云·德萨斯在十六世纪创始一种国际邮务,当时仅限于在欧洲几个国家经营。邮件的交换受国际协定所管理——不是一项总协定而是包括若干双边条约。
汽船和铁路时代造成廉价运输的私营邮务,并且大大促进书信通讯方式的增长,邮政管理方法和邮费的标准化及手续的简化遂成为必需。1840年英国采用“便士邮费”以及诺伦·希路发明邮票均是有益的发展。
试想想,直至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邮政还未采用我们所知的邮票和信封;这岂不很奇怪吗?那时的寄信者仅是将信笺折好,将地址写在外面。通常最后一折用蜡封上。邮费是在邮局付的,数目印在信外。
1863年邮政业务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应美国邮政局长蒙哥马利·白里亚之请,欧洲和美洲有十五个国家派代表前往巴黎出席国际邮务促进会议。
邮政协会的成立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设立一个统一的国际协定或协约。邮政联会的大纲由北德意志联邦的一位高级官员起草。1874年由瑞士发起在贝恩召开会议。二十二个国家的代表迅速同意签订著名的贝恩条约。
邮政总会于焉产生,由1875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许多新加盟的国家建议改换另一个适合名称,那便是三年后所采纳的万国邮政协会。
协会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时在瑞士竖立了一个适切的纪念碑——在一块粗糙的花冈石台上矗立着一个地球,四周环绕着姿势优美的人物代表国际间的通讯,将信由一手传到另一手上。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前往参观。
有七十多年的一段时期,申请加入协会的新会员仅由单方面宣布加入,可是1947年的巴黎会议却将此项规定修正。此后申请加盟先由瑞士政府检讨,然后向众会员提出。最低限度要有三份之二会员赞成才能接纳申请。可是1964年的维也纳会议通过联合国任何会员国只须由瑞士政府正式宣布便可以加入为会员而不必有三份之二以上的会员投票赞成。
若干通则
协会规则的简单大大有助于组织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公众服务组织,以利他为目的。即使世上发生许多政治动乱和国际纷争,这个组织仍然继续执行其业务而获得相当成功。
协会的基本现则申明其宗旨目的及列出确切的规条,题名为“总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调整至若干程度以适应每个会员国的实际状况。
会员国家共开构成一个“互相交换邮件的邮区”,并“保证在协会区域内邮件可以自由运送。”
协会将会员国对于费用的征收加以划一化,发信国与受信国之问的分账方式已经废止。因此,自1875年以来,发信国收取全部邮费,受信国投递邮件则绝不受酬。
这项原则所根据的假定是,发信引致覆信,因此使两国的邮件数量大致均等。这是一项慷慨而切合实际的政策,使一切会员国的手续大为简化和更经济。
但自1874年以来世界的情况已大为改变。由于“Ao邮件”意即书信、明信片、航空信和小邮包以外的邮件,数量大增,有些国家在1969年的东京会议席上提出修正的建议。结果产生了新的规则,那便是,任何会员国Ao邮件寄入的重量若超过Ao邮件寄出的重量,在差额上可以收取每公斤“50金生丁”的补偿费。此早晨规定从1971年七月一日开始生效。
协会的宪章规定设立一个执行理事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会员国大会及设立一个国际事务局。
协会如何执行任务
大会是协会的最高机构,有责任处理一切立法事宜。它在原则上每五年开会一次。它与执行理事会紧密合作以处理若干事项,例如在事态的发展使其成为必需时酌量修正协会的规则等。至今已召开过十六次常会而作了不少有益大众的安排,包括邮汇业务,盲人书籍的免费邮寄等。
关于邮订报纸及定期刊物的寄发,早于1891年在维也纳获得协议;这是本刊读者特别感兴趣的一件事。像协会本身一样,出版《儆醒!》杂志的国际组织也差不多有一百年的历史。目下每两星期有超过六百万本《儆醒!》杂志以二十六种文字寄往差不多200个国家地区和海岛。此外还有其他数千种杂志和报纸每日需由邮局处理,由此你可以意识到邮政当局所执行的工作多么艰巨。
设立在瑞士贝恩城的国际事务局担任收集情报的工作,并发出任何行政机构所需求的情报和训示。它也负责发展邮务技术的协助,甚至应邀担任仲裁者的角色。它的经费由协会会员分担。最近它迁往贝恩郊区一间大建筑物中。
执行理事会是一个常设机构,由三十一个会员国组成。它的责任是继续执行由一个大会至另一个大会之间的协会活动。这个机构的工作与国际事务局有紧密联系。
瑞士联邦机构担任监督的角色而有权者咨询国际事务局的经济活动、组织和行政。它也是协会规章的官式委托者,并对于会员的资格操有相当的法律权力。
大会的工作
为了赶上世界情况的急遽变化,邮务协会的每个大会均有极繁重的节目。例如,第十五届大会于1964年在维也纳召开时就举行了140次会商。与会的500名代表检讨及票决了1,160项议案。
第十六届大会于1969年在东京召开,它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会议。与会的523名代表来自142个会员国中的132个国家。它审理及票决了几百件议案。会议的决策大大影响到普世五十五万间邮政局和每年处理超过二千五百亿国内国外邮件的四百五十万邮政从业员。
去一间现代邮政局参观一下可以观察到它对一般市民所作的庞大服务。这包括本地和外地的汇款,更有投寄包裹及送到收款的服务。此外,若要保证投递妥当,还有担保及保险的寄递方法——这项服务对昂贵及紧急邮件的邮寄极为重要。
世界各地大多数的大都市和许多较小的市镇均最低限度每日派信两次——送到家中或商业地点。直至比较近代才有空邮服务,使信件及小邮包的投递速度突飞猛进。现在二三千哩外的来鸿只需四十八小时的邮递时间便可以到达了!
许多年来铁路的发展大大有助于邮递的速度和效率。特别的有轨邮车以与火车同等的速度日夜驰往远方。在路上的小站甚至不须停车便可以放下邮袋。不但如此,借着精巧的起重机之助,飞驰的火车也可以拾起路旁的邮包。
因此关于你的信件的投递工作所牵涉的其实比你在本地邮政局所见的繁复得多。拾信、拣信、装袋以及将邮包尽快分发,仅是遍布普世的邮政网的例行公事而已。你可以坐下来写封信给远在天涯海角的另一个人,同时合理地期望你的信会达到收信人之手,即使他或她是一名战俘或平民俘虏,这岂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吗?一般地说来,你的信不会受到干扰。很少国家有能力或意向去检查每日大量涌来的信件。
由于邮政协会的安排,各地所订的邮费都是大多数人力所能及的。即使你由于政治及经济所限不能探亲远方的亲友,温暖的通信却对于保持亲情或友谊有莫大的帮助。
波斯快马传驿的速度和效率使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十分钦佩。他所写下来的感想,现在刻在租约邮政总局的门前:“雨、雪、炎热或黑夜的昏黑均无法阻止邮差迅速地完成任务。”甚至当你在睡乡的时候,你的信件正在路上向目的地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