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基本的原因
数量庞大的废物和染污物直至现今仍在继续增加中。基本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由于人类的发明吗?未必,因为在整部人类历史中人曾发明过许多东西。事实上,圣经的《创世记》一书告诉我们在普世洪水之前,“犹八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土八该隐[则]是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创世记4:21,22)惹起难题的不是人的发明能力而是将这种能力误用了。
同样地,难题也不能全部归咎于工业,因为工业有大有小。带来损害的乃是工业的集中和工业的方法。工业是替人生产的。因此,基本地说来,染污来自人和他们的欲望。你在工业城市里居住和工作,驾驶汽车,用煤或石油在家中取暖,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用以“用后抛去”的容器——瓶、罐、樽等——装载的产品吗?若然,你就须要对染污的难题负一部分责任了。
真正原因
大量染污的真正原因其实可归咎于一般人所接纳的价值标准、生活方式和所形成的制度。精神的染污导致实物的染污。
庞大被人看作优点。快速大量的生产和立致的利益成为成功的尺度而被誉为人类的造福者。正如一个澳洲国会委员会在讨论染污问题时说:“增长仍然是国家的宗教,发展则是其先知。”
阳光、新鲜空气、纯净的水、花草树木、野生动物——这一切都可以牺牲不要。但是“进步”一定要继续下去!
人们以为幸福来自拥有大量的人工制品,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属灵的生活理想与道德标准遂逐渐崩溃。
诚然,今日许多人都是“无可奈何”的。他们发觉自己被困于一种并非他们所造成的制度中。他们觉得在短促的一生中无法改变事态。
可是,倘若改变的途径已经打开了又如何呢?有多少人愿意身体力行呢?你个人对于滥用地球富源的自私物质主义感觉深恶痛绝吗?今日大多数人其实都喜欢崇尚物质的生活方式,他们只不过希望能避免不愉快的后果而已。他们也许没有始创染污的方式,但却因为这种方式带来的所谓“利益”而宁愿见到染污延续下去。
来自“发展”国家的危险
我们看见一种与1750年以前大不相同的社会在许多地方发展起来。那些未有依照这条路线发展的国家发觉自己在与“进步”国家的关系上大为吃亏。他们的通货在国际市场上价值低落。
现在一般“落后”国家都在尽力设法赶上“进步”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渴慕其他国家的产品。这种情形只会使地上的难题更为复杂而已。为什么呢?
因为工业社会里的人比农业社会里的人所造成的染污大许多倍。据保罗·安烈治博士说:“每个美国儿童加于环境之上的担子比每个印度儿童多50倍。”
何以在此之前很少人理会
为什么人们让情况发展到危机的地步呢?澳洲国会的水染污处理委员会指出两项基本因素,说:“在大多数染污难题的背后有两项互相关连的因素,无知与惰性。”我们可以说,无知与冷漠。
早期的工艺科学家未能预见他们所发明的节省劳力与大量生产的工具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有这么重大的影响。早期的工业家也许没有意识到大规模运用化石燃料会造成什么程度的毒害,以及河流、湖泊甚至海洋对倒入其中的废物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早期提倡各种节省人力的机器及设备的人原意是要减轻他们的担子。他们并非故意毁坏所居的环境。可是他们在损害成为显著时也没有表示特别关怀。
作家路易士·孟福论及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冷漠观点说:“对污秽、嘈吵、震荡等问题表示关怀,被人视为女性的软弱。”他提及苏格兰的发明家占士·瓦特本想改善他所设计的机器以减少噪音,但是英国的工业家却阻止瓦特如此行。为什么呢?他们认为噪音是可以听得到的力量证据!正如《明镜》周刊在1970年九月十四日报导,当他为了莱因河的染污问题接受访问时,他虽然对于鱼类的死亡略表关怀,却补充说,“游泳,钓鱼和罗曼史——简直无聊!”牺牲这些东西乃是“进步的代价”。
生态学家巴雷·金冕那指出难题的症结说:“在较早时候摧残地球资源的人不能完全对有害的后果诿称无知,因为摧毁山上林木的人很难避免留意到随之而来的泥土崩泻。[仅具有普通常识的人都知道将垃圾倒入河中自然会影响到下游的居民。]难题不是科学的无知,而是故意的贪婪。”
当然,无知也是一个因素。科学家们承认他们尚未知道许多种混合化学剂喷在空气,陆地和水中所生的全部影响。这种无知是危险的。可是对危险的漠视,根源于人类的自私心和“故意贪婪”的那种漠视,却阻止工业技术发展在推出各种新发明和化学产品方面暂时停止或甚至缓慢下来。
那末有什么补救或希望呢?有些地方在取缔毒害环境方面的成功又如何?这能够带来完全的纾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