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人薄教士而不为?
此种情形正发生于一国复一国中。大批罗马天主教教士辞职不干,报名参加神学院者继续减少。在已往七年大约已有25,000人离开教士的行列。情形看来并没有改善的趋势。自由派教士会会长白安齐评论说:“社会学家预见教士的行列只会有退无进。”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发生呢?
许多人认为因素之一是教廷坚持要强迫教士独身。愈来愈多的教士,特别是青年教士,希望废余独身的禁令。1971年三月十四至十八日在美国马利兰州巴的摩尔召开的全国教士联会中,多数代表投票通过以下的宣言:“我们请求教会当局容许在职教士有权选择独身或结婚,而且立刻采纳这项改变。”
集会中的教士约有百分之90签名公开反对教皇保罗六世在1967年颁布的教士独身通谕。由于这样行,这些教士不啻丧失了在天主教会中晋升的机会。因此他们的立场反映出大部分教士的强烈感觉。据估计这些教士的平均年龄是三十九岁,他们代表百分之60以上的美国教士的意见。
虽然这的确是一项惹起争论的问题,教廷坚持教士独身的主张却不是何以教士纷纷辞职及少人成为教士的问题的全部答案。强迫教士独身已执行了许多世纪,可是从来没有这么多教士提出反对。甚至在两年前曾反对随意独身与否的教士也改变了思想。
值得留意的是这些教士并不反对圣经的命令。事实上,《天主教百科全书》(第三卷,481页1908年版)承认说;
“我们在新约圣经中没有发现对使徒或任何受任命的人作强迫独身的规定。”
论到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3:2,12和提多书1:6所下的训示,说‘主教’或‘执事’应该仅是“一个妇人的丈夫,”这本书(第三卷,483页)声称:
“这几节经文对教士从起初就有独身义务的任何论据大为不利,但另一方面,使徒希望别人像他一样(哥林多前书第七章7-8节。……)却否定了他希望所有传福音者都要结婚的论据。这些话无疑意味到候选人除了符合圣保罗所列出的其他资格之外,还须具有稳定的性格;在当时惯于离婚的日子中,这种性格可以借着对一位妻子保持忠实表现出来……
“有些作家,其中以已故的白盖尔教授最为特出曾极力企图证明甚至早期教会也主张所有高级教士要保持独身。可是其他学者如冯克和哥洛斯等所持的相反意见却看来较有根据,并在近年来获得一般人的接纳。”
对一种制度的不满
因此许多反对强迫独身的教士其实表示他们对一种以传统为根据的流行制度深感不满。看来那些绝不考虑以教士为未来职业或舍弃此项职业的人都不相信此种流行制度对他们最为有利。他们若真心希望为别人服务,并且坚决相信根据现行标准成为一位教士是达成这项愿望的最佳方法,则无疑他们会成为教士或继续作教士。但值得留意的是,最近一项调查透露,天主教教士的许多难题均源于对现行制度的不满——与上级意见分歧、领导不当、教士彼此排挤及对教会在某些道德问题上前采取的立场感觉失望等。
在这件事上信仰无疑担任一项角色。天主教的《大众福利》杂志曾强调这点。它在1970年二月十三日刊作了以下评论:
“圣职问题其实显示出在信心和信仰方面以及对组织的信赖方面的更大危机;许多人相信教士职位比起其他的职位来已不再是最有用的职业了。……
“改变独身的规定也许会使一些已经辞职结婚的教士回归‘正统’,但这些人并不会全部或甚至大部分回归。
“极之令人怀疑的是,现在教会的决定对这个世代的生活有任何显著的影响。即使教士职位让他们享有白烈咸·杨格的特权(一夫多妻),信心和信仰仍然会有问题。
“这件事使罗马的处境十分复杂。即使罗马在明天改变独身规定,基本的难题依然存在,依然不能解决。教会的通病已无万灵之药可以补救。
“在一方面,我们可以较容易看出何以罗马要坚守古老传统。人们猛烈要求更改独身的规定,可是教会若这时作出改变,除了引起人们认为罗马由于教会的自私利益而对压力屈膝的冷嘲热讽之外,又有何所得呢?”
可是为什么罗马天主教会存在了这么多个世纪后,现在却无法灌输推使人成为教士或继续作教士所必需的信心和信仰呢?天主教会是否自己正破坏了信心和信仰的最重要基础呢?这可能是教士们对于教会在某些道德问题上所采立场感觉不满的原因之一吗?
不跟从圣经的教训
使徒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说:“全部圣经都是天主默启的;为教训人、劝诫人、责罚人、开导人遵行义德,都是有益处的;为叫人成一个完全天主的人,可以行一切善工。”(第茂德第二书3:16,17,《新经》)使徒保罗的这些话岂不是提倡以圣经为教训和行为的正确标准吗?由此类推,一个人若发现他所隶属的宗教组织主张与耶稣不符,他的信心岂不会发生动摇吗?这引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天主教会有没有以圣经所载的真理教人及倡导圣经的确受上帝所感示呢?
许多世纪以来,天主教及其他宗教组织的信徒都听说灵魂是不死的,是躯体死后仍然生存的属灵部分。但这是圣经教训吗?《新美国圣经》(经天主教华盛顿大主教奥贝尔批准出版)在“圣经神学名词字汇”中“魂”一字的标题下说:
“在新约圣经中,‘拯救一个人的魂’(马可福音8:35)并不是说拯救人的‘属灵’部分,与‘身体’相反的部分(在柏拉图式的意义上)而是指整个人,特别强调这个人是活着的,具有希望、爱心和意愿等,此外他是具体的和属肉体的(即身体)。魂与身体之间并无分别或相反之处:它们仅是描述一个实体的两种方式而已。”
同时在“身体”的标题之下,我们读到:
“在圣经中,身体并不是和魂相反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人,即整个人。魂与身体不同的希腊思想是与圣经不符的。”
天主教会许多世纪以来主张身体与魂不同,但又同时指出这并不是圣经的教训,看来岂不是十分奇怪吗?他们的主张与上帝的道所载的实际教训之间的矛盾岂不有助于破坏许多人的信心吗?你若一向相信人有个不死的灵魂,但现在读到天主教的官方出版物承认这并不是圣经的教训,你会有何感想呢?这岂不令你怀疑你以前所学到的其他教训都与圣经不符吗?
应该留意的是天主教不但承认在教义方面与圣经的道理相反,甚至对圣经是否受上帝感示也表示怀疑。神学家波姆在不久之前撰文讨论这点说:
“以住我们曾将圣经看作绝无错误。因为它是天主的道,教会不承认其中含有任何错误。可是,我们发现一种更富于批评,更有历史性的见解,即圣经含有许多错误之处。神学家们怎么对付此项难题呢?他们没有区别圣经中受天主感示而没有错误的部分,和不是受感示而可能有错误的部分。反之他们声称全本圣经都是受感示而写成的,整本圣经都将天主的话语传给人,尽管我们发现其中含有若干错误,未来的世代也会发现更多错误。此种看法起初引起天主教徒的惊愕和愤怒,甚至教廷也表示反感,可是此说终于为教会所承认而成为官方的主张。”
鉴于天主教会在教导方面提倡一些它自己公开承认不是出于圣经的教训,现在更接纳认为圣经充满错误的意见,我们对于天主教会经历危机应该感觉惊异吗?它若跟从圣经的教训及在各事上紧守圣经的标准,它岂不会获得相反的结果吗?它若这样行,强迫教士独身便不会成为一项争论了,因为圣经根本不支持这种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