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3 8/8 20-22页
  • 波利加雅——西非洲的客货两用车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波利加雅——西非洲的客货两用车
  • 警醒!1973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受人欢迎的原因
  • 模样和经营方法
  • 个人长年利用的工具
  • 办公室之行
  • 第1部分:主持人的责任
    王国传道月报-1991年
  • 会众书籍研究班促进教育活动
    王国传道月报-1994年
  • 互相帮助(第二部):通过小组研经班
    王国传道月报-1979年
  • 问题箱
    王国传道月报-198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8/8 20-22页

波利加雅——西非洲的客货两用车

《儆醒!》杂志驻尼日利亚通讯员报导

尼日利亚有多种交通工具。可是,在不少地方,步行还是最可靠,有时且是最快捷和最舒适的方法。其次便是波利加雅——这个约卢巴语名字的交通工具极受欢迎,它在西非洲的别名是妈妈客货两用车。

波利加雅或妈妈客货两用车的本身是小型货车,但改装成为客车。我曾住了二十五年的拉哥斯和附近地方的尼日利亚人都喜欢这种交通工具,尽管当地有不少公共汽车和计程汽车。何以故呢?你也许会问。

受人欢迎的原因

若要乘搭公共汽车,就必须到公共汽车站,有时要行很远路才到达。但你若打算乘搭波利加雅就可以省却这一程,因为它会在路上任何地方停下来让乘客上车。

同时,波利加雅不限于在固定的路线行驶;反之它可以随时走捷径,这在交通繁忙的时刻极为有利。工人们发现乘搭这种交通工具到工厂去比数目较少的公共汽车更为快捷。若有人想准时抵达目的地,办法往往是:乘搭波利加雅。

它的另一好处是只要另加车费,乘客可以携带笨重东西。这是公共汽车所不许的。既然波利加雅来往于市场地方,非洲妇女发现携带货物往返市场极为方便。由于妇女们惯于为了这项目的而乘搭,波利加雅遂赢得了妈妈客货车的雅号。

模样和经营方法

虽然在外观上并不十分漂亮或豪华,波利加雅却是历久不衰的流行交通工具,甚至在拉哥斯这样的大城市亦然。

波利加雅的座位是长板凳式的。长凳排列在车内两旁,中央也有一张,因此中央的乘客可以面向任何一边。座位下面用来放东西。

车蓬是用夹板造的,上面盖着防水布。上盖多数打开让空气流通。车后有一扇闸或门。近年来有一种称为摩那的改良型波利加雅出现。

每辆波利加雅有一名司机和一名收费员或学徒,他的工作是照管车箱。收费员拉钟通知前面的司机停车和开车。他也有一条短短的粗木在停车上客时楔住轮底。这样可以防止车子向后退,因为车掣有时并不可靠。

收费员坐在车里或立在梯上,现乎乘客挤逼与否而定。他是个忙人,除了作为司机在后面的耳目之外,并要照顾乘客和收费。这种工作并不容易,因为有时要挥拳相向才能从顽强的乘客收到车费。由于时常发生这样的争执,波利加雅遂由此得名,因为这个字的意思是“下来较量一下吧。”

当然,波利加雅这个名称并没有写在车上。它仅是由尝过经验的人所起的绰号而已。事实上,居住在西非洲海岸一带城市的人都熟悉这种交通工具。波利加雅和摩那常有标语或口号写在两旁!例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电话通不上天,”“敬畏上帝”,“黄金不多交不深”“简单便是天才”等。

法律容许波利加雅载客三十九名,包括司机和收费员在内。可是乘客一多,收费员便会让他们挤得透不过气来。车里挤着四十五至五十人以上是司空见惯的事。市内行车速度不许超过时速三十五哩(五十六公里),可是、波利加雅以时速五十或六十哩(八十至九十公里)飞驰并不罕见!

波利加雅时常装备甚差,不但车掣屡屡失灵,车上的燃料也有时不够全程之用。当车掣失灵或燃料用尽而迫得在半途停下来修理时,乘客便要等候。若要下车转换别的交通工具则车费概不退回,这是时常惹起动武的因素之一。

个人长年利用的工具

二十五年来说曾多次利用波利加雅旅行。在1956年我要从拉哥斯岛迁往办公地点十哩外的郊区。刚巧那时从这条小村落到拉哥斯之间的交通工具仅有波利加雅。第一辆车在早晨五时出发。车声和收费员的嘈吵声往往惊醒住在沿路的居民。

我通常在早晨六时步行几分钟前往车站。我在那里乘车比较易于决定从起点至拉哥斯市内终站的正确车费。沿路截停波利加雅上车的乘客所付车费若干视乎收费员的判断而定,意见不合便往往招致动武。有一次乘搭波利加雅的经验是难忘的。

办公室之行

那是星期一早晨。我起床太晚,急忙赶去车站。我发现那里仅有一辆波利加雅。机器已经开动,司机已坐在驾驶位上,车里如惯常一般挤满了人。若不是收费员仍然坐在车尾呼叫乘客,我便不敢上车了。

我一手提着公事包,另一手抓住木门,一脚踏在梯子上看看里面有没地方空出来。车子在这刹那已经开动。但这时我发觉到里面没有空座,司机开足了时速五十至六十哩,在崎呕的路上奔驰。

我的领带在空中飞舞,未扣好钮子的外衣歪在一边。可是收费员却不管我的苦况。他坚要我交出车费,虽然他看到我一松抓住木门的手便立刻有跌死之虞!然而,我小心翼翼不敢说出任何惹他动怒的话。我只有祷告不要跌下去。行了几哩之后,车子暂停让人下车,我才有机会到车里坐下和交付车费。

有一名男子上车在我对面坐下,收费员索取车费。但他坚决拒绝,非到达目的地不肯付钱。我不明白他拒绝的原因,可能他在以前乘搭波利加雅时在半途坏车;按照习惯,他的车费是不会退回的。

可是,收费员坚持要他即时交钱。他们彼此说了些不客气的话之后,便互相揪住,车里的人各袒一方。不久车子停了,司机到后边来。他加入要求那人立即付车费,不然就得下车。司机与收费员合力拉他下车,于是常见的事便发生了。他们大打出手。我们所有人只好等待过路人上前调停这项争执。结果车费付了,我们又再前进。但那天我迟了一小时上班。

不久之前,政府禁止波利加雅和摩那在拉哥斯行走,理由是桥梁挤得水泄不通和早晨的挤逼,可是此项法律被人公然蔑现而从未能真正执行。

我确信你若前往西非洲诸国观光,特别是尼日利亚,你会发现波利加雅和摩那仍然行走着。只要当地还有贫民和其他交通工具未甚适用,则西非洲的妈妈客货车无疑会继积兴旺。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