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洲的巨河
《儆醒!》杂志驻萨尔共和国通讯员报导
它静静地在热带的青翠丛林间移动。起伏不平的褐色表面反映着非洲的猛烈阳光。这不是森林中的大蛇而是非洲的第二长河和世界的第六长河。
这条大河便是驰名遐迩的刚果河。可是萨尔共和国在前年将其更名为萨尔河。这绝不是一条潺潺的小河。反之这条大河在宽达四哩(6.5公里)的河口每秒钟将超过10,000,000加仑的水注入海中。以水量来说,这仅次于巴西的阿美逊河而已。
上游之行
为了亲自体察这个自然奇观,请和我一起往上游参观吧。行程差不多3,000哩(近5,000公里),你可以看到令李文斯顿博士和史丹利先生流连忘返的景色。他们都是十九世纪的探险家。这地方的确是探险家的乐园。
我们在启程之前可以留意一下河口波澜的壮阔。水流直奔大西洋,留下来的三角洲十分细小,但在大陆的崖上却冲成一个近4,000尺(1,200公尺)的峡谷,它那褐色的水在海岸的百哩(160公里)外也可以认出来。
我们的行程首先抵达离河口约八十哩(130公里)的内陆港市马达蒂。我们在这里必需舍舟登陆,因为水晶山成为河流的天然障碍物。漩流的河水在此冲激成三十多个连串的小瀑布,一律称为李文斯顿瀑布。从首都金萨沙至马达蒂不过二百余哩(320公里)河流却低下了八百多尺(250公尺)。这种突然力量的一部分现在已被用来转动水力发电厂的涡轮,但由于这些瀑布,河流的源头直至仅百年之前左右才为人所知。今日在瀑布的两端有铁路连接,使乘客和货物可以转载。
过了第一个瀑布便来到政府的所在地金萨沙。这是个建设于低沙平地之上的现代城市。广阔河流的对岸是刚果共和国的首都,繁华的布拉扎维尔城。以河为界的两国边境长达数百哩。
内河船旅行
在旅行的第二程,我们必需早点到码头改乘浅水的内河船。我们把所有东西放在船上,因为小船不但载客(头等至三等)而且载运一切货物和汽车。小船的两旁和前后都挤满了平底载货船,需要推或拖住遥远的目的地。不少入口货物如燃料油和工艺品需要运往河的上游,回程时则满载橡胶、木材、咖啡、椰子和农产品。
解缆之后,我们开始随着缓慢的水流有点摇幌地在河上数千个林木青葱的小岛间穿梭前进。这些小岛和多变的水流需要最有经验的船长和海员的航行技术才应付得来。据估计虽然河流本身的货船航行范团约1,700哩(2,720公里)长,若将支流合计在内,则航行范围可达8,000哩(13,000公里)。有时河流的宽度达10至15哩(15至25公里)。
处女地
沿途的风景何等优美!我们行得愈远,便愈感觉到我们正撇下所谓的文明。沿河仅有班达卡和基辛加尼市及几个从森林砍伐出来的小镇使我们想起这个国家正在进入二十世纪。但大多数风景仍然保留未经破坏的原状。
“马蒂!”“占宝!”我们沿途抵达各埠时都听到这些习惯上的土语问候词。每经过一条乡村,我们都看见一队队光着身子的儿童跑向河畔,兴奋地叫喊和笑着露出雪白的牙齿。河畔背后有几问泥做的茅顶屋。屋旁的园子整齐地种着玉蜀黍,参茨,菠萝和香蕉。
你看见那边站在独木舟上的老人吗?或者他正期望在那里钓到今天的晚餐。头上天空有一对红色尾羽的灰鹦鹉猝然飞下,以沙哑的鸣声彼此呼应。在河的弯曲之处有一条鳄鱼从河畔悄悄爬入水里寻找食物。
今天我们很庆幸看见一群河马快乐地在泥淖里打滚。有一头在较远之处游泳,仅余下眼睛和耳朵露出水面。它泰然自若地游着,这使人记起耶和华曾向约伯论及河马说:“河水泛滥,它不发战。”——约伯记40:23。
这条热带的大河流域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和雀鸟。当我们溯流而上时,树林和灌木如此茂密,以致虽然中午时分太阳的火伞高张,在密林之下的河畔也祇看到阴暗的影子而已。
河上商贩
可是,前面的是什么呢?若上去好像卢却尔族的独木舟群;卢却尔是住在萨尔的二百多个部落之一。这些族人千百年来都居于独木舟上或河畔的茅屋里。他们是商贩,麇集在河中出售食物和种种物品给河上的旅客。
为了交易容易,他们将小舟系在迅速移动的内河船旁边。请到船旁观察一下独木舟。你会见到独木舟本身其实是一条挖空的长木头,砍挖的工作需要许多小时。它们多数是用桨划的,但今日有些大型的已装上船外马达,在黄褐色的水中飞速前进像个水雷,上面有时载着四十至五十人。它们是名符其实的‘河上巴士’。因为境内甚少大桥,乘独木舟是许多人的平常生活一部分。
吼声如雷的史丹利瀑布
当我们抵达史丹利瀑布下游的基辛加思时,我们已经乘内河船航行了一千多哩(1,600公里以上),但半途点仍在前头。我们的船要在此卸下客货回航,因为上游被七个总称为史丹利的瀑布挡住。甚至在这个深入内陆之处,瀑布每秒钟以4,500,000加仑的水冲激岩石的断层,发出如雷的吼声,水流量比北美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多出数倍。
来吧,让我指给你看看一个你不想错过的景象。在瀑布附近住着威干尼亚族人,他们以很独特的方法捕鱼。他们勇敢地冲过急流,在岩缝中设下有竿的渔网,网上附着用木和藤葛造成的圆锥形篮子,篮口直径约六尺(1.8公尺)。威干尼亚人一日两次察看陷阱,收集那被急流缠住而困在篮里的鱼。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划着独木舟冲入急流,潜下奔腾的水里搜集渔获,他们那紫擅色的肌肉如波浪般起伏者。
向水源进发
离开史丹利瀑布之后,我们继续向上游进发,但现在差不多是向南而行。这条河很像巨型的弯刀,首先向东北伸展,随后向东横越赤道,再蜿蜒流入南方。
由于赤道两旁流域的时雨季节彼此不同,这河遂不致如其他大河般发生极高和极低的水位。这河的水流高低率是1比3(这意味到水平和水流的季节性涨落不大),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1比20及尼罗河的1比48大异其趣。
越过史丹利瀑布之后,该河在当地称为卢亚拿巴。它向萨利内陆伸展,直抵卢宾巴西(即以前的伊利沙伯维利)。可是,水源却远在东北的桑比亚。
中非洲的大河!这条巨大的刚果河现在已称为萨尔河,以之为名的国家的日用所需大大有赖于这条河。不错,这个无穷的奇观又一次地证明了聪慧的造物主的智慧和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