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思想的良好帮助
当你面临每日的思考或作决定时,你的头脑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吗?也许你因此便认为“思想家”都是学者或天才。未必尽然。事实上大多数“思想家”仅是普通的人,而他们却知道怎样应付日复一日所面临的无数挑战。什么可以帮助你养成同样的能力呢?
你使你的一切目标保持清晰吗?
正如上文所述,改善思想的一项基本良助是时刻将人生的主要目标谨记在心。主要目标若被置诸脑后,思想便会动摇不稳了。
但对激励思想也颇重要的是所谓次要目标。有些日常难题之所以永未能解决是因为人们仅想到长远、主要的目标,却忽视了较小而重要的目标。
次要目标如何帮助思想可再次以一次旅行来说明。从西班牙的马德里前往德国东柏林的人知道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然而,他也许希望将行程划分为较小的段落,或者在法国的土鲁斯和巴黎停留一会。这样全程看来便会较短,而他也有较近的目标去带领他的思想。
我们的生活亦然。一个人也许知道他的人生主要目标。既将主要目标置于首位,他就应该在审慎权衡本身环境之后决定某些次要目标。逐一达成次要目标会使他的主要目标看来较易和较快达到。
因此,基督徒的主要目标既是要获致上帝嘉许而得永生,他可以明智地决定生活上的次要目标。一位海外传道员会将思想集中于继续在异国教人的目标之上。他也可能定下学习新语言或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的目标。一位身为父亲的基督徒的主要目标虽与海外传道员相同,却可能立下目标要借经常家庭圣经研究的安排在灵性上造就家人。在另一方面,他的目标也许是要设法使家庭的研读计划和家庭娱乐保持平衡。
因此,以上任何一人在考虑作决定时,他不但仅想到,“这件事对我的人生主要目标有何影响?”而且要问,“它怎样影响到我的次要目标?”这可以帮助人在每日所作的思考方面有条不紊而集中在焦点上。
事实上,每日立下一个目标对人的思想大有帮助。知道自己想在一日内完成什么工作往往可以激励你去考虑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各事。当然,这意味到每日都必需计划。
有些人借着早起一点或晚睡一点以拨出时间来计划每日的工作。有些人少看点电视以争取时间供这样用途。有些人每日在下班前用几分钟计划翌日的活动。
一位有九个儿女,工作亦十分忙碌的公司主管人在乘火车返工和回家时作下活动计划。他说:“若非每日有这一段独处的时间,我永远无法作重要的思考和每日计划。”
你的思想有系统吗?
推动一个力不从心的头脑的另一助力是学习作有系统的思考。这意味到要考虑事情的每一方面。为了学习这样行,有人提议以“二十个问题”的游戏方式处理难题。在游戏中一组或一群人有二十个机会去探出对方脑中所想的题目。方法是以每个问题方式尽量淘汰各个可能的答案,将范围逐渐缩小以期获致一个合逻辑的解答。
这种游戏运用一种富于生产力的思想模式。这其实便是研究科学所用的原则,那便是,借着一系列的问题去淘汰可能的答案,直至最后剩下一个答案为止。机械师以这种方式在脑海中决定是否要以电气、水力、化学、机械或其他方法解决难题。医生在诊症时在脑中将病征相似的一系列病症逐个考虑,以淘汰方式作出正确的结论。
有秩序的思想过程可用一个决定迁居的家庭来作比喻说明,这家人定下一系列的条件作为找寻新住宅的指南;例如;(1)我们想要一间房屋或一层楼宇?(2)新建的还是较旧的?(3)一层或两层?(4)价值不超过几何?(5)在市区还是郊区?(6)距离工作地点不超过多远?(7)距离学校不超过多远?(8)距离购物中心及其他便利设施等不超过多远?
在有系统地解决难题的习惯尚未根深蒂固之前,你不妨列出一个与上述类似的查核表。当然,这种方法可以用在与你日常工作有关的一切事务上而不仅以生活上的大事为然。
例如,你是一位有思考能力的家庭主妇吗?你不必私下羡慕所谓“能干”的妇女,反之,何不采用她们在工作上所必需运用的思考方法呢?伯嘉尔在他所著的《创造思考能力要诀》一书(1962)中说明这种方法:
“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声称,‘创作力……不仅限于天分甚高的人,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普通才能。’……你若是一位家庭主妇,在你四周便有不少对你创造力的挑战存在:为了家人的方便和幸福,有许多问题有待你去解决。请考虑一下像衣橱这么简单的东西吧。你可以任由其凌乱不堪,像许多家庭一样。……或者,你可以运用创作力去计划,使橱中衣物清洁有序地安放停妥,使家人省却时间和避免气恼,亦为你自己赢得称赞。”——第1,17页。
在烹饪方面情形也一样。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精制一道第一流的汤所表现的创作力胜于第二流的髹漆。”
或者,你若身为父母,在考虑全家一同度假时,你有真正停下来想想旅行计划吗?你有考虑到汽车在途中可能发生的难题吗?天气变化时的衣服又如何?你在驾车时孩子们会怎样自娱?
抑或,你和某些人相处有点困难吗?你会考虑过采取什么具体步骤去改善情况吗?
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对当前的事物作有系统的思考,使其与你的人生目标一致,对于激励一个陷入自满的头脑具有莫大的价值。
你在作决策时趑趄不前吗?
激励犹疑不决的思想的另一个帮助是记得,将难题置之不理或不愿作出决策并不会使难题“走开”。事实上,“不作任何决定”这件事本身便是一项决定。许多人在需要作决定时趑趄不前,后来发现更难作出决定。何以许多人都有这种倾向呢?
有些人害怕他们所想象的后果。有些人记得以往所作的决定,对所产生的后果感觉懊悔,以致犹疑不敢作出新的决定。可是假如他们在以往作了不同的决策——谁敢说事情的结果会好得多呢?
在另一方面,也许你在已往曾作过错误的决策。你现在应该让自骄心阻挠你作将来的决定吗?甚至大思想家爱恩斯坦也论及他从研究中所作的结论说:“我经年累月地思考又思考,九十九次的结论都是错的。但是第一百次却对了。”可庆幸地,在个人的决定方面,一般人的犯错比率都不会这么高。
可是,若要获得帮助作出正确而迅速的决定,你当自问一下,“我愿意考虑别人的观点吗?特别是他们若在任何方面牵涉在决策中的话?”一位明智的主管人或家主体会到他不是唯一知道如何思考的人。不错,甚至在家庭水平上,每个分子可能都有所贡献。法勒治指出:
“你若想迅速地搜集男女老幼的观点,留在家里便行了。清晰思考的根据……是认识到我们的思想是从经验而来的,家庭……是最终的学习场所。……当面临重大决策如购买新屋时,通常一家人都协力考虑。这时丈夫、妻子及年长的子女可以聚集一起商讨难题,权衡各种可能的决策的利弊,用铅笔和纸写下计划,并考虑所得的实际资料。”——《清晰思考的艺术》(1951)第160,163页。
当然,不仅在作重大计划时,甚至在较小的计划上,与别人磋商也是一个好主意。圣经原则的确不错:“谋士众多,所谋乃成。”(箴言15:22)考虑别人的忠告也能阻止人作出匆促“鲁莽”的决策。正如另一句箴言提醒我们,“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言21:5。
以经验为根据的另一个知识来源是读物。读者可以从作者的经验获益,也许这个人花了多年心血研究才写成他的书或文章。可是,你若为了帮助你作决定而阅读,那就要在所读的资料方面有所取舍了。在某个题目范围内所刊出的资料往往仅有一小部分是真正对你有价值的。要谨记你所需的是那一种资料。要避免离开正题。换句话说,与其“读得快”不如学习“想得快”而将头脑集中在目标上。
你一旦从阅读和讨论搜集到合理数量的事实,以及作过相当时间的思考之后,你便可以作出决定了。最后,除非有压倒性的相反证据在后来出现,要坚持你的决定而行。——雅各书1:5-8。
总括来说,学习作清晰的思考需要我们将思想集中于人生的主要目标之上,并且定下其他的次要目标。然后在处理日常难题和计划工作方面,要作有系统的思考,同时所作的决定要与你的目标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