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生物得以生存的奇迹
生物的生存奇迹听起来很奇怪吗?我们惯于将地球上各种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存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可是大多数人若认识到地球上生命持续所牵涉到的一切条件,就必然会大感惊异。你本身的生存包括在内。请考虑一下几项理由,何以生物在这颗行星上生存的确可以称为奇迹。这样做便会对生命,有深刻得多的体会。
来自太空的供应
地球上一切生物均须依靠太阳的光和热才能生存。科学家相信太阳每秒钟将四百万吨物质化为能量,而且能够继续如此行达许多亿年之久。太阳所产生的能量仅有两兆份之一到达地球,但这已足以使生物生生不息了。太阳这个生产巨额能量的大熔炉是凭机遇而存在的吗?
太阳大量发射的能量含有能够杀害生物的辐射线。可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却形成一项保护。例如,在离地十五哩(24公里)的上空有一层稀薄的臭氧在大气之内将大部分有害的射线滤去。倘若臭氧层漂流入太空中,有害的辐射线无疑很快便会将一切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毁灭了。难怪(史密夫逊研究院)米勒博士为了大气中的一层稀薄臭氧有所感触而声称我们之能够生活在这颗行星上是个“奇迹”。
地球上的生物不但要有保护物抵挡致命的辐射线才能生存,同时也必须从陨石的袭击受到庇护。生命的确受到保护。大多数陨石均不会落到地上。因为它们在下降时经过大气层而焚去了。在温暖的大气层中陨石爆炸或分解成为灰尘。请想象一下,大多数陨石若没有化为灰烬便会有什么情形发生!数以百万计、大小不一的陨石会落在地球各处,生命和财产无疑会大受损害。
大气层不但具有防御功用,它既供应的各种气体也是生命持续所不可或缺的。地球物理学家比尔锡将空气形容为“不变的混合物;其中包含百分之78的氮,百分之21的氧,百分之0.9的氩百分之0.03的二氧化碳,还有微量的其他气体,再加上含量不一的水蒸气。”有几种气体本身含有致命的毒性,但由于混合得适量,我们遂可以无害地呼吸。同时,倘若空气中氧的成分太高,易燃物体便会燃烧得十分厉害以致火势极难控制。
各种气体仅是偶然混合起来而恰巧宜于地上的生物呼吸吗?这种适当混合以及大气层之能够抵挡致命的辐射线和陨石岂不是表明有一位聪慧的创造者存在,而且这位造物主作了种种安排使生物可以继续生存吗?
令人惊叹的供应:水
没有水,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均无法维持。可庆幸地,水的供应十分丰寓。水确是一种不寻常的液体。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构成。氢是人所知的最易燃的气体,而氧是燃烧所必需的。可是当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时,却奇妙地构成最有效的灭火物质——水。
低温对水所生的影响也表明它是一种独特的液体。当湖沼和海洋的水遇冷时,它变得较为沉重,并迫使较轻和较暖的部分浮在表面。可是,当水的温度降至华氏39°(摄氏4°)时,一件令人惊异的事发生了——作用竟然逆转!在接近华氏32°(摄氏零度)的冰点时,水又变得较轻而上浮,让较暖的一层留在下面。于是最上层冻结成冰,冰比水轻而浮起来;水中生做遂受到保护。若非有此现象,则一切湖沼甚至海洋最后都会变成坚冰,使地球变成一个“冷藏库”,以致没有任何植物、动物或人类可以生存。
也同样令人惊异的是远离河流、湖沼和海洋的地方获得维持生命所需的水的方法。大阳的热力不断将亿万吨的水化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轻于空气,遂上浮而形成空中的云。由太阳能所造成的风和气流将云推动。云中的气体冷却时,水蒸气遂凝结和附着在微尘上而成为小水点。大气层中的尘有多种来源,包括分解了的陨石在内。小水点结合起来形成较大的水粒或雨点。
雨点达到相当大小即开始降下。若非如此,雨点便会变成极大于是遂成为灾害了。雅瑟·布朗在《上帝的足印》一书中评论说:“雨点若非柔和地降下,则植物会被摧残,农作物会被击倒在地,树木的叶和果子会零落不堪,田地成为深沟,土壤也被冲去。每块经过的云均将成为可怕的东西。但现在的安排却对生物造益非浅!雨水非但不是破坏性的瀑布,反而柔和地降下滋润地土,好像云中有个多孔的筛子一般。雨点落下来甚少使一株小草受到伤害,极纤细的花也不致被摧残。”——第110,111页。
关于地球上重要的水源供应的各种因素岂非显示有一位伟大的设计者存在吗?
生物的互赖共存
不错,当我们考虑到地球四周的环境时,我们不禁对一种生物和另一种生物互赖共存的事实获得深刻印象。
例如,绿色的植物产生碳水化合物作为人和动物的基本食物。植物究竟以什么方法如此行仍然使科学家大惑不解。植物理学家获尔加说:“最令植物学家不解的是,当配备任何植物用来构成碳水化合物的各种成分时,怎样以人工将其组成为碳水化合物。叶绿素是可以在实验室里配备的。构成空气的种种气体也可以照分量混合,作为触媒(促进剂)的光的能量亦可配备。但碳水化合物却没有出现。倘能发现这项秘密,人或者能以人工方法喂饱全世界的人——只用一间像普通学校大小的建筑物作工厂便行了。”
植物不但供应碳水化合物,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而放出氧。这对于人和动物的生存也十分重要。植物在此种制造过程中不断清洁空气。这与造成空气染污的人为工厂有多大差别!
生物互赖共存的证据从微菌、昆虫、雀鸟及其他动物使土壤保持生产力一事也可以见之。各种生物的粪便或排泄物供给有价值的养分,如可溶性的氮,使土壤肥沃。泥土中若干微菌将氮气转变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化合物。由于掘洞为生的蠕虫和昆虫不断将下层土壤的微粒推上表面,土壤的表层遂得以加厚。
这一切的互赖共存岂不是奇迹吗?
人类出生时的奇迹
请再考虑一下我们人类生到世上来的方式。例如想想人在出生时发生两次与血液循环系统有关的改变。
正常成年人的心脏像个双重的泵,分别处理两种循环系统。氧化血液藏在左方,脱氧血液藏在右方。两个心室的完全隔离使脱氧血液不致与进入肺部的氧化血液混和。
可是,未出生的胎儿却不需这种分开的血液循环系统。何以故呢?因为胎儿和母体的血液虽由胎盘分开,但借着胎盘,母亲的血液可以运走废物及供应氧气和养分给胎儿。这时胎儿的肺还未发挥功用,血液不能分开而必需流在一起。这件事怎样办得到呢?胎儿的循环系统有两条“迂回路”。在心脏的障壁(隔膜)里有一个孔。两个心室的血便从这孔混合。从心脏分出的两条大动脉之间也有导管将其连贯起来。可是,出生时心孔和连贯的导管若继续下去,婴儿便有性命之虞了。
这项安排怎样改变以及改变所牵涉到的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一个科学家们大惑不解的奇迹。心孔周围的瓣状组织在出生的刹那自动将孔封闭。新的组织随后在瓣上增殖,将心孔永远封闭。连贯的导管有一片强韧的柔软肌肉在出生时开始收缩,将掌管封闭及逼使血液流入两肺。收缩了的肌肉最后退化而消失。在每分钟出生的许多婴儿中,大多数在发生这些奇妙的调整时都不会引起毛病。我们之所以能继续生存有赖于出生时的这些调整。当然,在极少的事例上婴儿没有发生这样的调整,以致要以手术来纠正缺陷。
不错,生命的持续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生物之生生不息直至今日岂非证明有一位生命赐予者存在吗?圣经指出这一位便是上帝。(创世记1:1)他所安排便生命能够持续的方法岂非表明他十分关怀他的创造物吗?这件事岂非向我们保证他永不会让人将这个地球弄成荒寂无人的废墟吗?(启示录11:18)由此看来,相信他对人类必定有一项伟大的旨意岂非合理的想法吗?
因此,我们的确有很多理由要诚恳地设法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执行这项旨意!
[第6页的图解]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水蒸气冷却成为云
云冷却成为雨降下
人目看不见的水蒸汽层
雨
一部分的雨蒸发
河流湖沼的水蒸发
陆上的水份蒸发和植物的水份发散
雨水渗透地下
海洋的水份蒸发
地下水流入湖沼,河流和海洋
地球上一切生命所需的水由太阳能从河流和湖沼蒸发,并将其化为雨降在地上
[第8页的图解]
出生前的胎儿在心脏里有个孔——对生命极之重要。但是有如奇迹一般,在出生的刹那有一瓣状组织将孔封闭;这对婴儿在母腹外的主存十分重要
[第5页的图片]
每日有二亿陨石袭击大气层:大气层使之分解而保护我们
臭氧将来自太阳的致命射线滤去,但却让供应光的射线通过
由各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正宜于人类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