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4 7/8 22-24页
  • 认识香港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认识香港
  • 警醒!1974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最令人感兴趣的东西
  • 道德崩溃及其影响
  • 游览
  • 与大陆的关系
  • 饮食和购物
  • 对宗教的态度
  • 把小荒岛开辟为繁忙新机场
    警醒!1998年
  • 不受欢迎的亚洲“漂流难民”
    警醒!1981年
  • 告别大银幕,迈向更灿烂的人生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5年
  • 在人烟稠密的香港,我一天的生活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7/8 22-24页

认识香港

《儆醒!》杂志驻香港通讯员报导

1972年十一月,香港机场以红毡铺地,欢迎该年的第一百万名游客。这是历年来首次达到在一年内有百万人前来这个英国殖民地旅游。

游客们大多数从一日数十次的班机抵达启德国际机场。其余的则乘坐货船或客船抵达,这些船只泊在浮标或九龙半岛尖端现代化的海运码头,一出闸门外便是游客区。

轮船若在晚上抵埠,游客可以望到海港两岸辉煌闪耀、五光十色的霓虹广告光管。他们也看到海面上许多像发光的蜈蚣般的东西穿梭往来。它们其实是渡海小输。可是小轮窗上映出的灯光,当它们在海岛与半岛之间往来之际,在水面上反映出来仿佛明亮的百足一般。

最令人感兴趣的东西

不少前来旅游的外国人从未“见到”香港。怎会如此呢?

他们一抵达之后立刻由旅游车直接送往旅游区的酒店,将时间完全用来在同一地区忙着购物。因此他们所看到的任何东方色彩不外乎纪念品、面孔和中国书画。但香港最令人感兴趣的东西却是香港人及其生活方式。

在香港一般工商业的繁荣外表后面隐藏着勤奋、自给、友善、有礼的中国人民。他们大多数是或先或后从中国大陆迁来的移民,或是在此定居的人所生的子女。较年长的一代带来了浓厚的人情味和信赖同乡的风气。以前他们聚居于细小的乡村,互相关心和交往,犯罪行为未之前闻。可是很不幸地,这种风气已经改变了。

道德崩溃及其影响

十年前很少听闻的性犯罪和暴行现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

在以前,屋主人通常会殷勤地邀请访者入内喝杯茶。可是很可悲地,由于犯罪的激增以及与之俱来的互不信任,现在大多数人会先从防盗铁闸或门孔外望,看明是熟人才延请入内。这里的犯罪率虽然低于世上若干地方,不信任和恐惧却差不多影响到每个在街上行走的人。

同时,由于现在的青年人能自己赚钱和任意而行,传统的家庭联系也随之丧失。年幼时家贫失学的父母往往为受过教育的儿女所轻视。中国人的家庭圈子因此亦不能避免其他地方所经历的崩溃。

游览

游客不必乘坐游览车才能游览香港。差不多每种交通工具,无论是渡海小轮、巴士或电车都由起点循着路线到达终点,再从终点回到起点。因此你可以随便踏上一项交通工具去到终点,沿途浏览该地区,然后乘搭同一交通工具回到起点而不致迷路。

香港岛上的电车从岛上的一端去到另一端收费仅港币二毫,约等于美金4仙。坐在双层电车的楼上,你可以悠闲地欣赏当地的生活情形。你可以看到家庭主妇购物、轮船卸货、人力车、海味店主旧式和新式的住宅。九龙半岛的巴士路线大都以政府兴建的廉租屋区为终点,在这些地区浏览一下可以帮助你了解到香港的建筑只能向空发展。

那末,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一下香港又如何呢?在港岛的太平山顶可以俯瞰这个殖民地的全部景色。但登山时却有点惊心动魄,登山缆车的轨道在最倾斜之处是45°,据称是世界最陡峭的轨道。

海港的风光十分迷人。观察“艇家”生活的最佳方法是到水上一游。这些结实的人大都以捕鱼、殖蚝、或接载每日抵港的邮船卸下的货物为生。可是,居住在水上的人已日渐减少,因为政府将他们逐渐徙置到陆上。这项措施正投合年轻一代的所好,因为他们可以寻得较有趣味、收入较多和较不费力的工作。

与大陆的关系

九龙半岛后面的新界本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英国政府在1898年从中国租借得来,使殖民地的面积扩展至比纽约市稍大一点。

这里的乡村生活,在某些方面,几百年来未有改变。现在仍然可见农民们在肩上担着一条粗竹竿,竹竿两端平衡地吊着两个花洒桶的水用来灌园。他们以敏捷的身手同时灌溉两畦菜!现时还有人使用东方拖拉机——水牛。

前年有三千多人获准从中共前来这个殖民地。此外还有六千多人以各种偷渡方法进入英界,他们通常都获准居留。

饮食和购物

任何食不厌精的人士都可以在香港大快朵颐。这里的菜色无所不备。你可以从专长于地方风味的酒家尝到各地的菜色。北京填鸿、教化鸡、冬菰、西芹鲜鱿、干炸豆腐或炒鲜奶等仅是略举一、二而已。

中国人十分慷慨,时常不惜倾囊款待宾客和朋友。他们习惯在酒家请客,因为认为家中的烹饪不够好之故。其实大多数家庭主妇都精于烹调,而家庭气氛也比酒家较为轻松。

在进餐的礼节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十至十二客人围着圆桌而坐,每人各有自己的碗筷。上桌的菜摆在桌中央由宾客自取,他们用筷子夹一点与饭同吃。西方游客若能尝试运用筷子,所有人都会很高兴。有些西方人以为用筷子无法将食物送入口中,势非饿死不可;但他们若有点耐心学下去,不久便能将这种东方之叉运用自如了。

对宗教的态度

鉴于这里有这么多学校、医院和社交俱乐部与教会有关,你也许以为基督教国操有很大影响。可是,大多数人仅是将宗教看作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已。若有教会学校设于附近,学费也不贵,有些家庭便会乐于让子女入教以期接受教育。再者,不少人上教堂仅因为“人去我去”而已。

各教会大为利用的一项工具是社交活动和各种经济援助。他们向教友强烈地暗示,他们若脱离教会便会随即失去各种物质利益如住宅、学校教育、福利、甚至葬地。因此教会其实是收买信徒。

在帮助学生对真正的上帝或他的道圣经养成信心方面,新、旧教均同样失败。反之,它们破坏了人们的信心。例如,基督新教学校所用的宗教课本说创世记的创造记载是神话,是一些才疏学浅而迷信的犹太人所写的。他们认为执笔者对科学一无所知。

那末,佛教和祖先崇拜在香港的东方家庭里是否居于重要地位呢?未必尽然。佛教徒和祖先崇拜者通常烧香拜祭祈求好运和发财。可是,这种崇拜仅是以自私的利益为出发点。年轻的一代已逐渐脱离此种传统的崇拜,只有家中年长的一辈才谨守奉行。反之,他们利用时间去寻乐或赚钱。

为什么宗教对香港人没有很大吸引力呢?有一位观察敏锐的漫画家率直地解释说:“香港是拜金主义的地方。”不错,各种赚钱方法大行其道,无论是股市、赛马、合法和非法的赌博莫不皆然。人们认为唯有黄金钞票才真正安全可靠。一句中国俗谚将金钱与宗教的关系表露无遗,说:“钱可通神”,意即“金钱连神也可以收买。”

可是,香港也有不少人,大部分是青年人,看出盲目追求财富是空虚的,他们渴望获得一些能持久和令人满足的东西。(传道书5:10;7:12)这些人接受香港差不多300个耶和华见证人的帮助去学习认识造物主和他的旨意。许多感兴趣的人士在昨年八月八日至十二日参加耶和华见证人所举行的“上帝的胜利”国际大会。这个大会在九龙的葛晕洪书院举行,它同时吸引了数百个外国访者前来认识香港。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