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4 10/8 4-12页
  • 现时的途径会导致什么结局?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现时的途径会导致什么结局?
  • 警醒!1974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世界的粮食供应趋势如何?
  • 短缺的原因
  • 危机存在的地区
  • 明显的趋势
  • 世界经济的动向如何?
  • 你的金钱能买到多少东西?
  • 通货膨胀的起因何在?
  • 破产状态
  • 难题加上难题
  • 你的个人安全怎样了?
  • 更为危险
  • 各种制度的崩溃
  • ‘返回野蛮状态’
  • 收成打破记录, 但却粮食短缺原因何在?
    警醒!1975
  • 你的金钱有什么前途?
    警醒!1975
  • 何以普世通货膨胀?
    警醒!1974
  • 物价究竟怎样了?
    警醒!1975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10/8 4-12页

现时的途径会导致什么结局?

我们有方法知道这个世界正走向何处吗?部分的答案可以从人类活动的每一方面看出来。

可是,首先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自称正走向何处?从报章、收音机和电视的报导看来,世界领袖们显然声称现时世界正走向一种更和平、繁荣的情况。但事实的确如此吗?

假设你厕身于一个汽车旅行队中,领导者声称他们正带领你去一处美丽、肥沃、温暖的地方。他们告诉你在起初也许道路崎岖,但情况很快便会改善;开始时起伏不平的山坡会渐趋平坦;物资供应也许会短缺一段时期,但继续行走下去便会日渐丰足。可是倘若道路愈行愈崎岖而非逐渐平坦,山坡的前面不是平原而是山岭,物资的供应愈来愈缺乏,前途的景色不是更美丽、肥沃、温暖而是更荒凉,不毛和寒冷——那末还要多久你才会质问所走的方向是否正确呢?

倘若同队中人坚持要继续前进,同时指责任何异议为“悲观论”,并提议各人对旅行队的领导者加强信心,你会为其所动吗?倘若有标志警告前头有极大危险,桥梁毁坏、山泥倾卸或道路崩陷——你会因为大多数人决定继续前进而仍然与之同行,即使这威胁到你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吗?

今日普世是否面临相同的处境呢?我们所要察看的不仅是其中一项特色而是事物的全貌。要看出它们所含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显示这个世界的动向。

世界的粮食供应趋势如何?

幸福生活所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丰足的膳食。人类从事粮食生产已有数千年之久。耕作方法已经过科学研究,近数十年来尤其突飞猛晋 。可是今日世界的粮食供应有什么显著的趋向呢?

你无疑知道有些地方的人已处于半饥饿状况中。这并不是新事。有史以来各处地方的人都会有过粮食不足的难题。但在本世纪却出现了一种险恶的趋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和战后,普世受粮食短缺所影响的人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这项难题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扩大。

诚然,近年来有若干国家曾在不同时候受粮荒所打击。可是今日的情势却大为不同。现在整个世界都受到影响!

事实上,现时世界粮食短缺所造成的危机情况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耐人寻味的是,现代科技虽有长足的进步,这种情况仍然发生。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在1972年末说:“世界粮食生产……已突然减缩到接近全球危机的程度。”对粮食需要最殷的较贫穷国家一连两年粮食减产。联合国粮农组主任波尔玛说:

“单独一年的歉收可以看作例外。但连续两年的歉收却不能视为暂时的不幸而一笑置之了。”

在1972年,世界粮食生产低降了百分之4。1972-73年冬季的情形更为恶化。1973年春季,《进步的农人》杂志刊出一个标题:“我们正遭遇世界粮食危机吗?”该杂志答道,是的,并将情势描述为“具有高度爆炸性”。它补充说:

“祇有这句话才足以描述世界和美国的小麦及饲料谷物的情况。……

“许多年来我们首次看到及听闻‘饿死’和‘集体饥荒’等字。

“近年来从未有这么多种因素突然会合。结果接近恐慌程度。”

现在正以全球性的规模发生的情况在数年前已有人预告。例如,除了其他事情之外,威廉和保罗柏杜克合著的《饥荒,1975》一书警告世界人口增加已大大超过粮食生产,这件事所造成的危机可能在1970年代中叶爆发。在1973年五月,《纽约时报》的社论指出:“看来柏杜克两兄弟对1975年所作的预言可能提早在1974年实现。”可是病征早在1974年之前已出现了。

短缺的原因

何以会有粮食短缺呢?米和小麦的‘奇迹品种’在数年前还被人寄予极大希望。可是,同时世界人口却继续“爆炸”,尤以长年粮食不足的国家为然。不论某些品种产生多大的“奇迹”,一敌亩地的产量所能供应的人数是有限的。人口的增加若远超过粮食的增产,饥荒便无可避免了。

同时在最近两年间,严重的旱灾、水灾、恶劣的冬季气候和管理不当使粮食更加减产。苏联是受到严重打击的国家之一。据苏联官方报导,1972年的农作物收成是“百年来最低的”。他们被迫向外购买二千八百万吨谷物,大部分购自美国。

美国的谷物既被外国收购,国内的需求又日增,加上天气恶劣,美国政府所存的谷物遂告空竭。这使目前的情形与近年来其他时候大为不同。正如《新闻周刊》评论:“最近的粮食危机发生于世界最多农产品过剩的国家——特别以美国为然——存粮开始减少之际。”芝加哥一间商品交易所的主持人说:“我们再没有谷物可以给别人了。”

危机存在的地区

非洲已有一种危险的情况发生。横过大洲一片约2,000哩(3,000公里)的广大地带在1973年经历到严重的饥荒:

“撒哈拉西部和南部一带受到旱灾打击,有六百多万人正面临饿死。”——《纽约邮报》。

“在奈及尔、马利、查德、上伏塔和塞内加尔,有百分之40——毛里塔尼亚有百分之80的家畜已经死去。‘有些地方的路旁每200码便有一头死畜,’一位外交官说。”——《新闻周刊》。

欧洲共同市场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声称,非洲这整个地区正面临一场规模大到我们所无法衡量的灾祸。粮食危机已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以致一位美国官员说:“倘若难题在两个月内还未获得解决,可能会有六百万人要饿死。”

旱灾固然是个主要原因,但管理不当也是因素之一。牲口增加得太快,以致牧草被其食尽。地面上青草既尽失,牧地遂开始变成沙漠。

印度在以往两年也由于旱灾及其他因素而粮食减产。可是在这两年中,人口却增加了二千五百万!《新闻周刊》报导在受影响的地区中,“有二亿印度人面临饥荒灾祸的威胁。”

其他许多地方也受到人口增加超过粮食生产的影响。由于这种普世的危机,《纽约时报》报导说:

“据美国和其他地方的专家们声称,三大洲[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八亿儿童中有三份之二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在六年之前,联合国警告有一项‘蛋白质危机行将发生’。专家们说,今日这项危机已经来到了。”

明显的趋势

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世界粮食生产无法赶得上人口的增加。诚然,这种趋势也许有暂时的逆转。有些国家也许看来能够对难题补救一时。

但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是,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的粮食供应已愈来愈不能自给自足。在现行的制度下,暂救燃眉只是显出捉襟见肘而已——更大的危机随之而来。

可是,何不利用更多土地作粮食生产呢?再者,多些吃鱼岂不是个办法吗?对于这些问题,《华尔街日报》答道:

“粮食的需求虽然逐年增加,可耕之地却日益减少。使难题更加恶化的是,逐年放弃的耕地愈来愈多,原因是自然的侵蚀及用来建设高速公路,工厂和住宅。”

“食用种类[的鱼]由于滥捕的结果而渔获日益减少。现在不少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世界食用鱼的收获已接近供应的极限了。”

因此,尽管科技突飞猛晋 ,人类还未寻得解决世界粮食难题的方法。更糟的是世界人口同时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增加。现时地球上每年实际增加七千五百万人左右!

你也许生活在现时还有粮食的地方。可是粮食价格却很可能会由于普世需求增加而飞涨。

这一切对你有什么意义呢?倘若这个世界的现行制度已发展到无法应付人类最基本的难题——粮食供应——的地步,这岂不是表现在地球上需有一项极大的改变发生吗?

但这不过是表明世界走向何处的“路标”之一而已。

世界经济的动向如何?

有句老话说,‘金钱使世界转动’。这个世界的现行制度的确根据这项原则而行事。可是这在今日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现代国际经济的交互关系是如此错综复杂,以致仅是一个强国的通货突然失去价值就能瘫痪世界贸易。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能使许多人变成一贫如洗。米佛连在他所著的《货币与经济活动》一书中说:“德国在1923年末要用1,200,400,000,000元的纸马克才买得到仅是两年前价值35马克的东西”。

今日我们若将信任寄托在各国的货币之上,是否危险较少呢?

你的金钱能买到多少东西?

你的金钱价值正走向那一条路呢?当然,粮食继续涨价,但其他物品——衣服、房屋、燃料、电力、交通和娱乐——又如何呢?

答案你知道得很清楚。无论你住在那里,生活指数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走;涨——涨——涨。涨价的趋势看来有遏止的希望吗?

在加拿大,仅是粮食价格一项,一年内便提高了百分之11。素来被认为经济稳定的西德和瑞士都遭受百分之8的通货膨胀比率。其他大多数地方的情形更恶劣得多。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美国,购买力下降到惊人程度。现在要美金5元才买得到1900年价值1元的东西!

苏黎世一位银行家说:“通货膨胀的心理现在己普遍和深刻地笼罩着整个欧洲。采取剧烈手段去遏止涨势是必需的,甚至不惜冒着不景气和失业率上升之险。”

因此,虽然目下有人高唱普世“繁荣”或“兴旺”,这位瑞士银行家却说:“这是一种前途黯淡的繁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指出:“我们寝食不安,恐怕这种繁荣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化为泡影。”

通货膨胀的起因何在?

通货膨胀趋势何以持续不息呢?最大的原因是各国政府和人民都不愿量入为出。他们耽溺于‘先买后付’。结果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借贷狂潮。

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今日的“繁荣”并不是真正的繁荣,因为它的经济是由借来的钱所支撑的。这好比一个人每周收入一百元,又每周借入一百元。他的生活在一时固然好转。但这笔账是终归要清算的——他必须量入为出和偿还债务,不然就得宣布破产。

可是在目前,大多数政府都没有量入为出。政客们希望受人欢迎,通常不愿采取必需的措施去遏止通货膨胀。反之他们以赊借和挥霍去促进“繁荣”。他们的想法看来是,‘让接任的人去担忧吧。’

但政府的情形也像无法还债的个人一样:政府也可以破产。正如美国出版的《经济教育公报》警告说:

“由通货膨胀政策刺激而促成的人为繁荣并非健全的繁荣。美国历史上曾有几度此类繁荣,但随之前来的却是严重的不景气。操纵不换通货[没有充分资产,如黄金去支持的纸币]的操纵者们永不能制造健全和永久的繁荣。”

破产状态

使情势更加恶化的是美国的经济情形,因为美国是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许多年来,美国在海外所花的金钱超出所赚的甚多。何以故呢?《经济教育公报》指出原因说:

“首先,美国政府多年来在国外支出和赊欠的美国通货远超于从国外所赚的。原因是大规模和过度慷慨的援外计划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大量军事承担,是故有巨量美元流入外国政府,中央银行和个人的手中。”……

“其次,美国已长期处于明显的通货膨胀状态中……超过了三十年……结果使[美国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以致许多美国厂家在世界市场上无法与人竞争。”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彼此协议决定国际阔的债务必须以资金支付。可是在1971年,由于美国在海外花钱过多,以致在外国人手中的美元约等于美国所持有的黄金价值六倍之多!这好像一个人欠下6,000元的债务,但只有1,000元的资产可以还债,而且价务还继续增加。

后来在1971年八月,美国突然关闭‘黄金窗户’。它拒绝履行诺言以黄金抵换外国手中的纸币。一个人若背弃还债的诺言而声称不再偿还债务,这意味到什么呢?上述的刊物指出其中意义:

“关闭黄金窗户不啻承认美国政府……已在国际间破产。”

美国已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破产负资者。自1971年以来情势更加恶化。在1973年,美国的海外债务已增至它手上黄金价值的八九倍。

难题加上难题

这种趋势看来有逆转的希望吗?社论作家阿索普声称:

“我们所受的威胁是——事实上已经开始了——永久的通货危机,这也意味到一种永久的通货膨胀危机。

“按照目前的推测,在三年内我们的金元价值决不能比得上今日,虽然现在一元的价值已经够少了。”

大多数观察家都同意这点。可是什么使他们如此肯定呢?那便是世上多处地方发生‘能源危机’这件事实。尤其以美国为然。美国所消耗的石油远超过它现时所能发现和生产的。存油量日渐减缩,但需求却逐年激增。结果遂要从海外输入更多石油。这意味到要付出更多金钱给外国。

社论家阿索普将美国的经济前途展望称为“十分可怕”。我们只需查考几项数字便会知道原因何在。在1970年美国支付20亿美元给其他国家以输入石油。但1973年所输入的石油却达70亿美元以上。据估计在1975年,石油的输入将达150亿美元。而且据说在1980年将会急激上升至300亿美元——此后还会更高。美国在国际收支上已长年出现赤字,但还要加上这种巨大开支!阿索普补充说:

“当然,这些数字也意味到一项能源危机。……可是,多数人的不便及少数人的巨大损失与美元价值不断低降的国家悲剧比较起来便微不足道了。”

因此,基于这些证据,你有什么感想呢?世界现行的经济制度能解决自身的难题吗?你以为将希望寄托于其上是否安全呢?

有识之士可以清楚看出,现行的经济制度已焦头烂额而已在分崩离析中。不错,在现时的途径上,它正走向完全的崩溃。虽然暂时也许有部分改善或缓和之势,但在不久的将来显然会发生一场极大的改变。

事实上,世界的经济制度是建在一个虚假的根基之上。各国正负着庞大的债务,以“赤字支出”为得计。市民则上行下效,以赊欠方式购物的愈来愈多。不断扩张的信用购物产生了一种所谓“纸牌屋”的作用。这种建筑物并没有真正的力量,因此任何压力都可以使其突然瓦解。

你的个人安全怎样了?

每个人都希望感到安全。没有人愿意成为“箍颈党”的牺牲品或住宅被劫。妇女绝不希望被人强奸。一般人都想与诚实、高尚的邻人共处。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生活质素有所改善。

可是你所居住的城市、市镇和郊区是否正变得更安全呢?生活质素是否正有既改善呢?

倘若你是个成年人,你可以回想一下十年、二十年或更久以前的情形。你认为今日的生命财产比那时安全吗?当日的人是否较为可靠?当你晚上起来应门时,你会感到现在比以往更安全吗?

大多数人都会说实际情形恰好相反。他们感到个人的安全在现时比他们所能记忆的以往危险得多。

更为危险

执法当局所提出的证据与此一致。近年来地球上每个国家差不多都经历到犯罪和暴力事件的显著增加。不法事件增加得这么厉害,以致成为我们这时代最严重的难题之一。

《西澳洲人报》引述英国著名历史家汤因比所下的结论,认为“普遍的诚实显然衰退,共同的目的已经消失。”该刊物同时声称:“他认为商家的兴衰与家庭单位的道德团结及一国的道德目标有极大关系,他看出西方国家在这两方面都日益衰落。”

在被人认为最“先进”的国家中,安全消失得最快。加拿大安大略省韩美顿市的一位警官将该国的犯罪狂潮归咎于‘社会道德崩溃,’并且将加拿大称为一个“有病的社会”。在多伦多市,在商店偷窃失手被捕的人数比几年前多了一倍。可是多伦多《星报》说:“许多人认为这项数字仅是购物者和店员作贼的总数中一小部分而已。”该市四十间商店的防盗主任说:“我们捉到各种行业的人——医生、律师和法官太太。”

在英国,恶毒攻击的激增使经验有素的警官也为之惊骇。一位苏格兰场警探指出,暴力犯罪正迅速增加,而现在的犯罪者是“残忍无情、毫无悔意的”。据伦敦的《每日邮报》报导,伤人劫案仅在四年之内使大幅度增加了百分之129!《每日电讯报》说:

“上院议长兼大法官希西姆声称,倘若刑事罪案继续以现时的比率增加,则司法制度行将崩溃。很少人会对此表示异议。……

“以前不少进步的思想家以为犯罪的原因是贫穷。若是如此,为什么我们比以前更繁荣,犯罪却大为增加呢?”

在过去十年间美国见到极大规模的犯罪狂潮。在该国的大多数地方,重大罪案的增加比人口增加快十至十五倍。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一位五年内住宅被劫四次的居民说我坐在家里好像置身于堡垒中,不敢外出,因为一离开便恐怕有流氓爬入来偷窃我的财物。

在美国另一处地方,一间‘严防盗匪’的分层大厦业主说:“我们甚至将家具和壁画都下了锁,”因为被盗去的已经不少。一位售卖自动防盗装备的承办商在他的货车内被人偷去昂贵的防盗设备!

《洛杉矶时报》说犯罪统计“读起来好像战况报告,可是这场战事看不到有什么停火希望,它正在蹂躏整个美国的都市和城镇。”暴力犯罪如谋杀、伤人、强奸等增加得特别迅速。

甚至小镇的居民也绝不安全。美国维吉尼亚州一个小镇的商店主人论及犯罪说:“我们留意到小镇的罪案也在增加中。这里在数年前从没有抢劫事件,但近来此等事却不断发生。”

官方的犯罪统计令人不寒而栗。但《纽约时报》透露:“在若干种罪案方面,犯罪的实际数目比事主报案的数目超出四倍之多。”

各种制度的崩溃

随着罪案大增而来的是人们通常所倚仗的各种制度的崩溃。政府、世界宗教、科学都无法遏止犯罪的狂潮。没有任何东西看来是稳确可靠的。甚至重要的家庭单位也在迅速崩溃中。

例如,美国在前年的离婚数目打破了以往一切纪录——839,000宗!增加得比结婚数目快一倍以上。现在每三对夫妇便有一对以离婚收场。其他地方的情形也与此相类。苏联的《卫星》杂志说:

“苏联境内离婚率的增加使该国的婴儿出生率及社会和经济生活各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

“在1950年,每百宗婚姻仅有三宗离婚,在1950年,数目增加至百分之10,在1967年更达到百分之30。”……

“家庭单位的不稳感觉甚至发生于并不打算离婚的夫妇当中。”

人们能仰赖政府领袖们去遏止普遍的社会崩溃吗?难题逐年增加这件事实表明他们无法遏止衰落的倾向。再者,人们愈来愈怀疑他们的政治领袖是否值得信赖。

例如在一次访问中,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布斯承认“美国一般人都感到政客,不论属于什么政党,都是腐败的。”其实这种感觉在举世莫不皆然。对政府官员尊重的消失祇会在民众当中加速不法和骚乱而已。

科学和工业领袖们也无法证明他们能真正造福人类。虽然人类在科技方面有超卓的成说,但是这能够真正改善生活的全面质素吗?现代科技造成了染污、挤逼、危险的公路、单调的机械工作、每年消耗大量金钱的大规模杀人武器。难怪美国德州大学一位物理教授在回答“科学能拯救我们吗?”的问题时坦率地说:“不能”。

甚至令人嘱目的太空飞行也收不到什么效果。有愈来愈多人感觉这些探险与地球上的难题毫无关系。在这件事上消耗大量金钱已被许多人认为是极大的浪费。他们与一位写信给《纽约时报》的人有同感;虽然有些人认为太空探险为带来极大利益,这个人却表示异议说:

“有人声称美国的太空投资能够‘支持经济,改善国民生活质素,提高国家威望和有助于国家安全。’

“我希望他告诉我们这件事究竟怎样对我们有如此造益。我们的经济岌岌可危,威望是假的,生活质素正在衰退,国家安全早已‘大伤元气’。……我们‘地球人’正在叫苦连天。”

‘返回野蛮状态’

你若正视事实真相,便会看出世界领袖们不论采取什么措施,安全和生活质素依然每下愈况。这促使历史家汤因比说‘今日文明显然正在退回’野蛮状态。

不安全的情形从《时代》杂志的一项报导充分反映出来:“一群专家……称抑郁为‘精神纷乱最普通的表现形式’。医生们每年要治疗4,000,000至8,000,000名患抑郁病的美国人。”不安全的另一证据是心脏病可悲的激增。世界健康组织声称这种病在全世界已达到惊人程度。

显然社会不久便会有剧变发生。这种情形不会长此以往而不发生重大改变的。但这些巨大难题有没有解决方法呢?人们会有办法使这种旷日持久的趋势反转过来吗?抑或必需有一个重起炉灶、完全新的规制才是避免灾祸的唯一方法?

[第9页的附栏]

经济难题的基因

“每个人看来都拼命多取少予,制造商品短缺和妨碍生产,并以敷衍了事代替诚实和勤奋的工作,因此在青年人、工人和农村当中,到处充满了纷争和骚动;最令人不安的则是政府当权者的内哄。”《印度时报》,《纽约时报》转载,1973年八月十六日,第10页。

[第11页的附栏]

乐观主义的衰退

“在十九世纪人们认为科学及其他进步可替以消除个人和集体的一切弊病,但这种天真的乐观主义早已不复存留了。一切传统信念正纷纷倒下;文化和文明正在崩溃;以整体而论,人类已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极度的危险中。”摘自《死亡及其神秘》一书中的序文,法国心理学家利普着。

[第5页的图表]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世界人口增加

世界谷物生产

+2%

0

−4%

1971

1972

结果:每人的平均谷物供应减少百合之6

[第4页的图片]

这人还要多少证据才肯相信他是错了方向?

[第6页的图片]

1.19美元所能购买的东西…….

在1964年

牛油面包, 7 3/4仙

生果, 7仙

沙律, 16 1/4仙

饮品, 5 1/4仙

青豆, 5 3/4仙

肉类, 58 3/4仙

马铃薯, 2 3/4仙

甜品, 15 1/2仙

在1973年

肉类, 1.02元

甜品, 17仙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