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得益
根据一项定义,历史是人类往事的记录。当然,对历史的看法不只一种。在一方面,有人说拒绝从过往学习的人注定要将其重演。在另一方面,现时有不少人坚称‘历史是骗人的’。
两方面的看法都有相当程度的真实性。人若能从过往学习到避免错误及将生活导上明智途径,历史的确对人有益。然而,历史也可能被用来将人引入歧途。一代之前,纳粹党人利用一套歪曲了的历史去企图证明德国民族“超人一等”的神话。这结果为千百万人带来了灾殃和死亡。
若要从历史得益,一个人必须对过往有正确的看法。我们怎样获得这种看法呢?
历史资料的来源
十分重要的是,读历史时必须考虑到历史资料的真正来源。何以我们这么说呢?因为现代历史书所载的通常是该书作者出生之前许久所发生的事。作者找寻资料必须依靠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流传下来的古代史籍。他也许从考古学或地质学获悉若干资料。但资料的理想来源通常是写下来的记录,最好是由目击见证人将各事辑集下来的记录。
例如,倘若现代历史家提及某个罗马皇帝的生活,你也许可以自问,他从那里获得资料呢?资料或者来自第二世纪罗马传记作家斯维都尼亚。斯维都尼亚本身曾经历过几位该撒的统治时期,看来很容易接近王室及元老院的档案记录和当时的其他文件。当然,借着直接阅读斯维都尼亚的著作,你可以获悉这位古代作家本身的真正说法。你也许可以由此获得关于多位该撒的最直接的历史资料。
可是,关于人与事的过往记录大多数是残缺不全的。因此,为了要将手头的资料连贯起来,就必须填补一些空白,以某种方式表现出一气呵成的全貌。现代作家在那里获得所需的‘填补空白’的资料呢?
他若是这门学问的专家,也许会根据自己知识作猜测,将似乎是孤立的种种资料连串起来成为一贯的全体。这是不对的吗?未必。这使历史书较易为普通人所阅读,提供流畅和连贯的思想。而历史家也可以明确地向读者表示如此如此的事件“也许”、“可能”或“大概”以如此如此的方式发生;历史家这样行是公正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对读者有所帮助。
然而,有些作家仅是接受某些人对往事的解释并将之视为事实而采纳作自己的资料。他们不去查考较古老的第一手资料来源。不错,对过往的误解和讹传时常流传了百数十年而被人当作事实来接受,仅是由于很少人肯付出足够的时间或精神去查考其正确性之故。
请考虑一下一个例证。公元前十世纪或更早的古巴比伦人被夸张宣传为具有极高度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往往被描述为由于对天体的观测而对行星的运动获得详细的了解。结果,巴比伦人的整个文化遂被视为十分高深复杂。相形之下,周围的民族远较迟钝落后,并且据称他们的进步仅是由于与巴比伦人发生接触之故。可是,原本的历史资料有证实这种看法吗?
诚然,古代巴比伦人对天文学无疑有若干知识。巴比伦宗教的占星术便清楚地显示这点。可是,关于巴比伦人的天文学知识的实际资料现时可以从泥板找到。这些泥板透露什么呢?一位名为纽格巴尔的学者对此作了一番研究,但他的研究不是依靠别人对古代泥板文献的评论而是根据实际文献本身;他在《古代文物的正确科学》一书中说:
“在科学史上,在一般人所接纳的对一个时期的描述和后来从详细研究实际历史资料所得的结果之间很少有这么大的差距。……早期米索不达美亚的天文学知识看来很幼稚……与同时代的埃及天文学相若。”
证据表明巴比伦人的天文知识直至公元前数世纪才切实发展为一门科学。
将许多现代作家以夸张的笔调对巴比伦人所作的描述剔除之后,事实的真相遂水落石出了。古代巴比伦人虽然仍相当文明,但在现代读史者眼中已失去若干夸大的文明光彩了。
对过往的同一润色手法也使古代若干事件和人物传记受到歪曲。只有探索古代历史的最古资料来源才能确实找到过往的正确事实。可是若要从过往获益,所必须做的事并非仅是找寻古代记录而已。
资料来源正确吗?
即使今日的作家能够找到古代的资料来源和正确地加以译述,现代人对历史所怀的见解仍可能有点夸张失实。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依靠的古代资料来源本身也许含有错误。
请记得,古代作家也许生活在他们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之后许久的时代。或者,他们住在世上完全不同的部分。因此,像今日的作家一样,他们也被迫要接纳别人的资料,而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是完美的。
此外,我们也应该留意到古代的作家也像普通人一样有其本身的国家偏见和宗教观念。这些观念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作品。
关于这点的例证,我们可以看看泰西特斯;他被认为是古代作家中较为记述正确的。可是他那受罗马影响的见解使他表现极其强烈的偏见。结果,泰西特斯有些作品作了错误的报导。
例如,他在历史(第五卷)中论及犹太人说:
“有些人说犹太人是来自克利特岛的难民,大约在土星与木星争位的时候定居于非洲最近的海岸。他们的名字可以为证。在克利特有一个著名的山名叫以大,附近的民族名叫以大尔,犹大的国名便将以大尔的读音拖长而成。”
在泰西特斯写作的第一世纪,犹太人本身所持有的文献清楚显示泰西特斯所说全非事实。但在他所作的讨论中,他却绝不予以承认。
古代作家的个人偏见在作品上反映出来也从约西佛斯的一项记述所引起的争论足以见之。这位第一世纪的犹太作家说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推罗和迦萨两个城市之后来到耶路撒冷。他受到盛大的欢迎。并且有人向他指出但以理的预言,论及有‘一个希腊人将毁灭波斯帝国’。据说亚历山大认为自己应验了这个预言。约西佛斯表示,由于这缘故,耶路撒冷城不致被希腊大军所蹂躏。在另一方面,亚历山大最著名的传记作家亚里安却没有提及此事。两位作家之间何以看这样的矛盾存在呢?
也许,正如有人辩称,这是由于亚里安怀有强烈的反犹太情绪之故。当然,亚里安没有提及亚历山大访问耶路撒冷(倘若真有其事的话)一事并不能证明亚里安的记述不确;省略未必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不可忘记,约西佛斯有时也夸张事实以荣耀自己的犹大国。既然每个人,约西佛斯和亚里安,都被认为有点偏见,今日我们遂无法确知亚历山大有没有到过耶路撒冷了。
由于古代作家前提供的有些资料的不确,今日也许有些人会声称他们都眼光偏狭,全无用处,对现代学者毫无造益。但这样的判断也不十分正确。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他们的著作动机全是错误的。他们许多时无疑将所知的照实直书,并非故意企图歪曲报导。可是,即使古代作品显然含有偏见和个人的喜好,某些描写性质的资料和间接证据却可能是正确和颇有价值的。
与其将历史视为无用而弃置一旁,不如培养一项重要的品质——辨别力。
辨明有益的历史
当然,现代读者必须倚赖别人阅读古代历史资料的所得。一个普通的读者没有时间去发掘所有资料来源而将其一一比较高下以决定事情的真相。可是他仍然希望从历史得益。因此,富于辨别力的人在阅读历史著作时会留意以下的问题:
作者怎样运用这些事实(也许是正确的)?他是否‘别有用心’?作者要求你相信一些在你自己正义感看来是错误的事吗?或者作者要求你将一些从你自己的经验看来是与人类天性相反的事当作事实去接纳吗?作者有利用往事去推崇一种宗教或政治制度或生活方式,虽然这些东西本身已表明无法应付人类所面临的难题吗?他们有企图过度褒扬一个国家或民族而低贬其他吗?若然,有辨别力的人遂知道在阅读这样的历史时必须特别审慎。
可是,有一项古代历史的资料来源是可以受人完全信任的。
以圣经为历史
我们可从圣经中找到翔实的历史。敬畏上帝的人愈热心研究历史,就愈体会到圣经所含的历史记载的价值。圣经是世人最古老的一贯历史。历史家巴恩斯承认说:“我们必须将首先产生广博的真实历史记载的荣誉……归于古代巴勒斯坦的希伯来人他们便是辑集圣经的人。
可是,有人会间,圣经的历史怎可能说是如此杰出呢?它岂不是荣耀一个国家,以色列国,吗?它岂不是要求我们去相信难以置信的事,甚至奇迹吗?
诚然,圣经的记载大部分与以色列国的历史有关。但谁能否认圣经对以色列的描述是忠实的呢?圣经不仅论及以色列人的善行,并且将他们的恶行也坦白地承认出来。这个国家和民族被用来说明拒绝按照上帝的崇高标准而生活的人会遭受什么惩罚。圣经表明上帝怎样严厉处罚以色列人;以整体而论,这个国家终于被上帝废弃其特别立约子民的地位。
不,圣经历史并没有褒扬地上的任何国家或民族。反之,它坦白地声称:“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上帝]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使徒行传10:35。
圣经的历史也的确记述奇迹事件。可是为了这项理由而将之弃置一旁之前,我们应该记得这些奇迹的描述方式的确是历史性和可信的。在什么方面呢?在记述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方面。
试以记述红海的水分开让以色列国人离开埃及一事的圣经历史记载为例说明。有些人认为这项由一位目击见证人所作的记述难于接受。其实拒绝相信这项记述的人士许多时从未将其亲自细读过。
可是会亲自仔细考虑过这项记述(载于出埃及记12至15章)的人却会留意到它将许多人名和地名忠实地记录下来。——参阅民数记33:1-8。
记载也提及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了多久“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正满了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华的军队都从埃及地出来了。”——出埃及记12:40,41;参阅列王纪上6:1。
因此,圣经的历史含有关于红海事件的时间与地点的一部可靠记录。还有生活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任何历史家能在所写的记述中提供更多证据证明他们所载是亲眼目击的呢?没有。那末,我们有什么根据能将圣经弃置一旁,声称它不是历史呢?没有!
圣经的历史记载是可靠的。与任何其他历史不同,它们正确地强调上帝之道中预言的准确、他的道德律法的崇高以及他对所造万物的继续关怀。亲自阅读圣经所载关于上帝对待人的历史可以使你获得最大裨益。——罗马书15:4。
[第21页的图片]
斯维都尼亚
[第23页的图片]
泰西特斯
[第23页的图片]
约西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