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粮食短缺
普世大多数劳动者——实际达四之三——都以务农为生,他们往往十分贫苦。这些穷人大部分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在丰收年度,他们的生产仅足维持本身、家人或者其他数人的生活。在歉收年份,便有不少人饿死。
在世界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中,往往是较少数的人为大多数人口生产粮食。美国是出产最富饶的国家之一,那里虽然也有小农场存在,但却以大规模农场占多数。
丰富的生产
自1930年代世界大萧条以后的四十多年间,美国玉米的每亩收成差不多增加到四倍,从平均22蒲式耳增至84蒲式耳。小麦从13增至31蒲式耳;米则从每亩平均2,100磅增至4,600磅。
在1974年,由于开垦了更多耕地,美国农民生产了将近18亿蒲式耳的小麦,仅次于苏联。1974年美国玉米收成达46亿蒲式耳,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额。该年宰杀了三千六百万头牲畜作为食物,比1973年增加了百分之七。
在该国的二亿八百万人口中,如此丰富的粮食生产仅靠二千八百万农民从事。这意味到每个美国农民要供应74人的粮食。
美国的粮食生产虽然比起许多国家来价格还不算高,但固定收入和低薪的人士在粮食支出方面却日益增加。农民们也许同情别人的艰难,但他们本身也面临经济难题。
农民认为势所必行的事
美国农民希望以粮食帮助普世穷人,他们也曾供应了不少粮食给外地数以百万计的饥民。在1965和1972年之间,美国声称对世界所谓“粮援”供应占了百分之84。可是美国仅拨出百分之20的“粮援”给饥馑国家;其余的则售给肯出钱购买的人。
利润也被认为相当重要,因为美国农业制度的经营是要农民在生产上获利才能继续经营下去。为了达到获利的目的,有些农民曾采取过激的手段。在若干个州中,他们宰杀了千百头牲畜,丢在沟壑中任其自腐。
当然,农民们也许承认这样的宰杀是可耻地浪费粮食,但是明尼苏达州马特利的一位家畜饲育场主人补充说:“一个农民在终年工作之后发现他要损失20,000或30,000美元也是可耻的……我以为这比将肉食丢在沟壑里更可耻得多。”
环境各异
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使许多农民大受打击。例如,将牛犊饲育至能够当肉牛出售的地步,许多时饲料成本更高于在市场售出所得的代价。同样地,生产一百磅牛奶的饲料成本可能比牛奶本身的价值更高。结果,威斯康辛州据报在一日之间有十家左右的牛奶场关闭。
在另一方面,有些农民却有利可图。在爱奥华州经营一所占地百亩的农场主人承认说:“我的确同意农业部长所说,我从未有过如此好景。因此我的结论是,环境好坏视乎我们住在那里。有些地方很好,其他地方则糟透了。”
可是甚至曾经拿过极好一年的人也知道环境是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的。例如,在1974年,一般耕农由于谷物涨价而大有所获。但许多经营牧场的人却因谷物饲料涨价而破产。
为什么情形会如此不稳定和不平衡呢?
农业的基本难题
不少农民认为天气是第一号难题。一位气象专家证实近年来的怪诞天气使农民大受打击。他举例说:爱奥华州前年的豪雨冲毁了许多农田,妨碍了较早时候的种植。后来在气温高达华氏100度(摄氏37°)
的酷热七月又枯萎了大部分农作物,随之而来的九月二日提早霜降又打破纪录。
一项新的重大难题便是油价飞涨,而石油正是现代农业所不可少的。据估计仅是在一亩土地生产玉米,便要相等于八十加仑的汽油。耕作工具的开动和商业肥料的生产也需要石油。以石油为原料的肥料在1972年每吨售价65.50美元;但农民在1974年却要付出175.00美元才买到一吨。
同时,农业机器的价格也告飞涨。在两年前价值7,800美元的拖拉机现时已涨价一倍。即使这样,有时工厂出品也供不应求,以致农民们要等待三至六个月才获得新机器。掉换机件有时比购买一副新拖拉机还麻烦,因此有些农民甚至在涨价时候也购入两副拖拉机或将两副合而为一,准备万一在急需的时候发生故障。他们认为,在长远方面,这样行比损失收获还合化算。
种籽的价格也高昂得惊人。从1974年至1975年,玉米种籽涨价百分之30以上。同时,捆扎干草的铁线在三年内涨价百分之400以上。
农场工人的难题也与农民有关。当农民不得不雇用技术欠佳的工人来操作他的机器时,往往需要很多修理。美国中西部的一位农民列举他结束农业的许多理由,为首的一项便是:“难以雇得忠实可靠的工人。”
还有许多——可能数以百计——看来对农民不利的“小事”,结果使农民受到积少成多的打击。但在同时,由于粮食短缺,农民受到压力要增加生产。可是涨价却使他们难于扩展。
另一个例子是,耕地逐渐涨价。在新泽西州,现时每亩耕地平均值2,000美元以上!丹尼逊(爱奥华州)的《检察报》说:“全州各种等级的耕地在1973年涨价百分之31之后,随着在1974年又涨价百分之32。”
为了这种种理由,农民们声称他们的产品非要加价不可。
规定农产品价格
可是,农民们说他们被困在一项经济制度中,不许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定出价格。农民们声称他们必须以规定价钱出售产品,这个价钱也许低于生产成本。那末,假设农民们可以自行定出价格,整个世界情况会因此而改善吗?
坦白地,请考虑一下:有多少个在昨年获利甚丰的耕农肯将利益与不甚获利的畜牧农民分享呢?西雅图(华盛顿州)《时报》报导该州的小麦种植者协会在斯波堪召开的会议,说:“农民们显然因所享的繁荣而沾沾自喜。……小麦农民若看来已稳操胜券,他们是不会客气的。”
事实上,农民仅是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而这个制度在实际上要每个人都为自己打算。这种打算是以所谓唯利是视为根据。请考虑一下这种动机在世界急需更多粮食之际所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