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7 6/8 23-26页
  • 认识蝙蝠——唯一的飞行哺乳动物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认识蝙蝠——唯一的飞行哺乳动物
  • 警醒!1977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较深的认识
  • 如何飞行
  • 居住的地方
  • 我们的食物
  • 恶毒的吸血鬼
  • 总是有害吗?
  • 我们真是独特的
  • 我们的回声位置决定法
  • 会飞的园丁——热带雨林的好帮手
    警醒!2014年
  • 蝙蝠
    洞悉圣经(上册)
  • 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
    有设计者吗?
  • 飞蛾怎样骗倒蝙蝠
    警醒!1971
查看更多
警醒!1977
《警》77 6/8 23-26页

认识蝙蝠——唯一的飞行哺乳动物

“蝙蝠是居住在阴暗,古怪洞穴里的丑恶动物。它们喜欢在墓地出没,在雾夜里飞翔于墓碑之间。他们携带臭虫。更有甚焉的是,它们是瞎眼,不洁,威胁人类的。”

简而言之,这便是许多人对我们的想法。可是作为一只老蝙蝠,让我稍为自己辩护吧。可顺带一提的,称为“老”意味到我已接近十三岁,虽然据我所知,有些蝙蝠可以活到二十多岁。

啊,对了!那便是我——刊在下页的棕色大蝙蝠。我被放在玻璃箱里,下面有强光照耀,你能看得很清楚。当你在观察时,请听我告诉你关于我自己和亲族吧。

较深的认识

我们是属于翼手类的哺乳动物。在地球上温带和热带地方有数百种之多;因此你很难认识我的所有亲属。

在基本上说来,我们是细小,有翼的毛皮动物,体形与鼠子相似。事实上,德国人称蝙蝠为‘Fledermaus’,意即“会飞的鼠子”。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我们是能飞的。“啊,真的吗?”你问。“那末飞鼠又如何?”原来,它们仅能滑翔而已。但我们却不同。正如《世界哺乳动物》一书第一卷所说:“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虽然有几种滑翔哺乳动物都被称为‘会飞的’。”

由于品种不同,我的亲属们的头和面有些像熊,像狗或像狐狸。有一种称为马头蝙蝠,得名的原因是很显然的。有些蝙蝠的鼻上有一突出物,看起来像块叶。知觉神经末梢便在叶里。

蝙蝠种类很多,我想象到有人也许会问,‘其中以谁为最美呢?’我们并非全都貌丑,这是理所必然的。但皱面蝙蝠在选美会上显然永不能获胜。它的容貌的最佳形容词是‘丑怪’。

颜色又如何?我们之中有不少是棕色、灰色或黑色。变种的也有。例如,鬼蝙蝠是白的,间中带有灰色。食果蝙蝠的头是黑的,深棕的翼上有黄色斑点。当然,这只是聊举数例而已。

我们有时会骗倒人。我相信人们并非时常都能看出我们的真面目。且以热带美洲和千里达的细小蝙蝠为例。它晚间栖息在桥梁的底部,与二寸(51米厘)长的蟑螂混杂一起。论到这些蝙蝠,杜格斯特写道:“蝙蝠和蟑螂相似得惊人。它的翼梢看来‘像腿’,从身体以30°角伸缩。我在20尺(6公尺)的距离以外无法分辨蟑螂和蝙蝠,除非我看到蟑螂那红光闪闪的眼睛。”

你若再次察看我的照片,我便会告诉你关于我们……

如何飞行

事实上,我们的翼是由薄皮肤所组成。它沿着身体两旁的前肢伸展至后肢。皮肤或飞膜分布在五指,即四只手指和一只拇指,之间。

我们在栖息时通常以双足将身子倒挂。一般地说来,我们的‘起飞’仅是从栖息之处降落而已,我们伸展两翼即能乘风而飞。可是从平地‘起飞’也没有困难。这样行只需跳入空中,前肢和后肢并用即可以飞行。

至于我们的翼幅,它在我们当中有极大的差别。例如,棕色小蝙蝠的体长不及四寸(10公分),双翼展开可达十四寸(35.5公分)。但我们的冠军却是以象形得名的“飞狐”。这些深棕色的蝙蝠大多数在南美以外的热带地方栖息,它们的翼幅达五尺(1.5公尺)以上!

棕色小蝙蝠在飞行中转身或停止时将尾垂下,使其发生煞掣作用。隆鼻蝙蝠飞得很慢,能在它感觉兴趣的东西之上盘旋飞行。

居住的地方

现在且谈谈关于我们住在阴暗古怪的洞穴中一事。我必须承认我们有数以百万计的同类住在深而黑的山洞里。但你知道我们当中有些也住在树上,各种建筑物上,古庙和墓冢里吗?有许多甚至住在埃及的某些金字塔里!其他的则占住空雀巢和兽穴。我们也住在钟楼和教堂尖塔里。菲尔泡特斯有一次写道:“他父亲的妹妹曾在钟楼饲养蝙蝠而被送入疯人院。”(《孔雀之家》)当然,说她疯了只是作家的幽默口吻。但我们对这种说法也要负责,因为蝙蝠有时的确栖息在钟楼上与钟同处。

我们的食物

现在让我告诉你,我们蝙蝠的分门别类并不是根据科学名词而是根据我们的吃食习惯和生理机能。其中以食虫类为最多。它们通常在飞行中捕食。热带地方的食果蝙蝠多数以野果为食,虽然它们有时会损害果园。

我们当中也有长舌的食花小蝙蝠。花粉和花蜜都是它们的美食。蜥蜴、青蛙、小哺乳动物和雀鸟则列入中型食肉蝙蝠的餐单之内,虽然它们也吃其他东西。还有食鱼蝙蝠。它们那有力的足上有爪如钩,能在接近水面处捕获猎物。

可是我忽略了一些曾为我们带来丑名的同胞,那便是

恶毒的吸血鬼

很久以来曾有各种杜撰故事传说僵尸在晚上从坟墓出来,化成蝙蝠而专吸人的血。你无疑听过这些关于吸血鬼的古老故事。不错,在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方,我有许多“家族”称为吸血蝙蝠。它们的确以吸血为生,有时甚至向睡着的人下手。

吸血蝙蝠有极锐的牙齿。事实上,它们的牙齿如此锐利,以致被咬者不觉疼痛,睡着的动物或人遂很少因此而惊醒。二十分钟之后,蝙蝠已告果腹,它所吸的大量血液使它在饱餐一顿之后,小小的身体变成球形。

事实上,它所舔(不是吸)的血液不致大量到危害人类的地步。但有其他的危险。吸血蝙蝠可能染上疯犬病。若不加以制止,被咬的人会患上恐水症而死。吸血蝙蝠也传播其他疾病,例如危害家畜的疫症等。吸血蝙蝠也因为人畜被它们咬过之后能发生连带的传染病而形成进一步的危险。

总是有害吗?

这是否意味到我们都是有害的恶者呢?不然。我们当中有些是有用的工具,能帮助控制昆虫的繁殖。其他的则在无意中传播花粉。同时,在蝙蝠洞底满布着的蝙蝠粪可以作为肥料。你知道二十年来在美国售卖的海鸟粪肥料是在新墨西哥州嘉理士伯巨洞采掘出来的吗?事实的确如此。

事实上,人们认为我们这么有用,以致将我们加以“征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曾从蝙蝠粪中提取硝石(硝酸钠)作为弹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曾尝试用某些蝙蝠携带小型燃烧弹。我很庆幸这项主张已被人放弃!

啊,还有一件事。有些地方,例如印度北部,称为“飞狐”的蝙蝠的肉是可食的。据说它们的肉与鸡肉的味道相似。但我的确希望人类以我们作馔的主张不致传开。我们躲避视我们为美食的蛇,猛禽和其他动物(甚至某些蝙蝠)已经够麻烦了。可顺带一提的是,在摩西律法之下的人是不吃我们的。——利未记11:13-19。

那末,认为蝙蝠是不洁动物的主张又如何呢?请听听曾任华盛顿市美国国立动物公园副园长瓦克尔的评论。他说:“蝙蝠并非不洁的。它们像猫一样清洁——它们每晨和每次进食之后都将自己清洁一番。”在洁净自己方面,我们运用舌头和足趾。我们伸出后肢之一来抓擦自己的背部,面孔和头顶。

有些接触到我们的人声称我们携带臭虫。我们偶然携带寄生虫是有的,但不是臭虫。这会使你稍感安慰吧!

我们真是独特的

让我告诉你关于我们的几项特色。我有些同类会冬眠。请听詹姆士.普灵所说:“蝙蝠在活动时是热血,在睡着时却变成凉血。它较其他哺乳动物更易进入冬眠——因此易于把它放进冰箱里。[有些蝙蝠被放在研究实验室的冰箱里]。这样它的体温便下降而睡眠:心跳从每分钟180下减慢至3下,呼吸从每秒钟8次减至每分钟8次。蝙蝠通常于冬眠之前的初秋在体内积聚脂肪,因此能在冷藏中生存数月而不必给予食物或理会,它在‘机能减缓’的情况下等待实验室中的检验。”——《动物世界的惊人与神秘》。

我们的同类若不在洞穴或其他地方冬眠便在冬天迁徙到可以觅食的地方。此外,有些同类认为在冬季到气候较暖的地方逗留数月是个好主意。

啊,你知道我们有些怀孕的雌蝙蝠会聚集在生产地待产吗?褐色大蝙蝠便是个好例证。它们的孕妇有时多至四百头聚集一起,在建筑物或树上建造“产房”。此外,有些雌蝙蝠显然可以贮藏雄性精子。有许多例子表明我们在秋天交配,在冬天冬眠,但雌的要等到翌年春天才排卵,等到那时才可以受精。这岂不令人惊异吗?

我们的回声位置决定法

有人曾用我们作为形容词,如“瞎得像蝙蝠”。但我们并不瞎眼,有些甚至看得很清楚。可是,我们的特别飞行法却使科学家大惑不解。这种方法称为“回声位置决定法”,它的作用是这样:

当我们飞行时,从口或鼻发出吱吱、唧唧、滴滴、嗡嗡等声音。既然这些声音的振动频律从每秒钟25,000次至70,000次,听觉只能听到30,000次震动率的人类自然听不见我们声音的大部份。可是,你知道,我们也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因为声音发出时我们的耳肌收缩,暂时‘不听’。我们所听见的是在飞行途中所遇到的任何物体所反弹的回声。这样,即使在完全黑暗中,我们也能巧妙地避开障碍物。

在聚集起来一齐发出吱吱、唧唧等声音时,我们怎样避免互相冲突呢?“很可能”,汤玛士.亨利写道,“蝙蝠各有自己的声音模式,而且只受自己的回声引导。否则从数百只蝙蝠集体飞行时所收的回声便会完全混乱了。”

何不将这问题作进一步的考虑呢?食虫蝙蝠怎么能辨别出障碍物所发的回声和碰到可能的食物回声呢?这是你们尚未知道的,我也对此保持缄默。

那末,以上的一番话有什么用意呢?我仅是想纠正有些人对我和我的同类所怀的错误观念而已。此外,我真的希望使你对我们的独特能力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我们的能力是天生的。因此,一切功劳应该归于创造我们这种唯一飞行哺乳动物的造物主。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