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古代哥林多城
“集东西方罪恶之大成的声名狼藉城市。”这便是古代哥林多的写照。据说该城的“财富之多也是遐迩知名的。”
那一种的城市配得这样的描绘?“观光”一下这样的城市会有任何益处吗?让我们看看。
哥林多成为繁荣都市
古代哥林多位于连贯伯罗奔尼撒岛与希腊本土的狭窄地峡。城的东边是撒罗尼湾和爱琴海,西邻哥林多湾和爱奥尼亚海。城北的盘地是阿格鲁哥林多,位于海拔1,857尺(566公尺)的险峻山岩上,为兵家所必争之地。
哥林多在起初仅是个小市镇,在公元前第七世纪却繁荣起来。早期移居者包括腓尼基人,他们可能传入纺织、染色和其他技术。随之而来的是阿狄迦人、杜尼斯人和最后是马其顿人。罗马人在公元前196年将之立为自由市。哥林多遂以独立藩镇地位加入亚该亚联盟,成为罗马敌对者,以致在公元前146年被罗马执政官缪尼斯所焚毁。该城差不多成为焦土,直至公元前44年才为该撒大帝将之重建为罗马殖民地,成为罗马行省亚该亚之首府,隶属殖民地总督。
哥林多全盛时期约有200,000居民和两倍以上的奴隶,这的确是个拥挤的城市。居民当中有希腊人、意大利人和不少犹太人。可是市街上却挤满了外国商人和游客,他们是来观光、贸易或寻欢作乐的。
“海上桥梁”
哥林多的陆上商路四通八达。同时,海上商船也将货物迁往各个商港,如东面八哩半(13.6公里)外撒罗尼湾畔的塞该尔和西面一哩半(2.4公里)外哥林多湾畔的利该音。有些商船则在东部的一个小商港史高尼斯下碇。
倘若船上的货物指定要运往较远的东方或西方,它们怎能通过地峡呢?有些人主张开凿运河。事实上,罗马的尼罗王在公元66或67年左右已开始这样的计划,但由于为了其他急事所阻而迫得放弃。多个世纪之后,这条水道终于在1893年完成。那连贯哥林多湾和撒罗尼的四哩(6.4公里)长的运河在今日仍然用得着。
但在哥林多全盛时期,地峡却没有运河存在。货船要在一个港口卸货,从陆路将货物运往另一港口。在那里再用船将之载往目的地。可是,较小的船却能载着货物通过地峡。方法是用木造成一条行船的轨道。希腊文称这种轨道为戴奥古斯(diʹol·kos),意即“拖运者”。因此,哥林多地峡被称为“海上桥梁”的确名不虚传。但大多数船员却宁愿取道风雨交加的半岛南端海角,迂回200哩(322公里)的航程以解决横贯地峡的陆路交通难题。
“全希腊侧目之城”
哥林多也是学术的渊薮。因此难怪罗马演讲家、作家和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43年)称这城为“全希腊侧目之城”。
诚然,哥林多城里住着不少饱学之士。可是,其中许多人却从事着道德堕落的勾当。为了这缘故,“哥林多化”一词意味到“从事淫行”,而“哥林多少女”便是指妓女而言。你会奇怪究竟什么东西促使该城的道德败坏到如此地步以致被称为“全希腊侧目之城”吗?
伪宗教便是主要因素。例如,请考虑一下女神阿科罗底(即罗马的维纳丝)的崇拜。她的华美庙宇雄踞于比该城高出1,500尺(457公尺)的阿格鲁哥林多高地上。圣经评释者克拉克写道,“维纳丝神殿不仅堂皇华丽,而且十分富有,据斯特雷波所说,其中维持着不下1,000名的庙妓,她们便是招引大批游客前往该处的手段。”
游客怎能错过金碧辉煌的阿波罗神庙呢?其他如邱彼特、希娜和医病之神阿斯基勒普斯诸神的庙宇又如何?原来,英雄和诸神的雕像排列在哥林多的街道和公众广场上!此外,克拉克评论说:“公娼制度成为他们宗教的重要部份;他们公开祷告,祈求诸神保佑庙妓数目增多!”
基督教的劝化成绩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基督的使徒保罗在公元50年左右来到该城,他在那里与犹太人亚居拉及其妻百基拉制造帐棚为生。他们三人无疑一同合作,在该城建立新的基督徒小组。“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这些希腊人显然是已经归信犹太教的。由于遭遇犹太人的反对和毁谤,他于是离开那里,去到会堂附近一个名叫提多犹士都的外邦人家中。保罗传道所结的果子有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全家和许多哥林多人,他们都成为信徒。——使徒行传18:1-8。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百姓。”因此使徒留在哥林多一年半,“将上帝的道教训他们。”他在哥林多的田地里撒下“种籽”。不久之后,亚居拉和百基拉与保罗相继离去,亚波罗借着进一步的传道工作而“浇灌”那些“种籽”。当然,种籽的生长是要靠着上帝的动力,圣灵,发挥作用。——使徒行传18:9-11,18-28;19:1;哥林多前书3:5-9。
保罗可能于公元55-56年左右,在希腊逗留了三个月,探访哥林多以及在那里写信给罗马的基督徒。(使徒行传20:2,3;罗马书16:1,23;哥林多前书1:14)使徒对哥林多的信徒同工的爱心从他写给当地小组的两封信中显露无遗。在第二封信中,保罗对于这个名城中的基督徒所怀具的感情,明白表示他的心是“宽宏”的。(哥林多前书1:1,2;哥林多后书1:1;6:11)再者,这些书信的内容对哥林多人具有特别的意义。
例如,哥林多城中充满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人。保罗坦白声明这等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诚然,在哥林多的基督徒当中有些曾是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多么感谢,正如保罗所说,他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上帝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哥林多前书6:9-11)再者,使徒提出发人深省的劝告,“在恶事上要作婴孩。”这显然意味到不要寻求腐败、不道德之事的知识,反之,对于恶事要保持纯洁,像幼小的孩子一般。——哥林多前书14:20。
哥林多城巡礼
古代哥林多城建于两个山冈上,一个比另一个高出百尺(30公尺)。城中央有广场或街市,排列着许多纪念碑和柱廊。鳞次栉比的商店售卖各种各色的物品。其中一间商店的门阶雕刻着“路西斯肉店”。另一处的雕刻是拉丁文的‘玛些林’。保罗用希腊文的同义字‘玛基伦’说,“凡市上(玛基伦)所卖的,你们只管吃。”(哥林多前书10:25)当哥林多的基督徒听到这些话时,他们无疑会想到当地的‘玛些林’或肉店。
广场上有些商店有水道设备。淡水从天然喷泉流经地下水道进入各商店个别的井中。此外,这可能让店主将食物放在水中,使其冷却和防腐。
广场分成高低两层,高层和低层均有商店罗列。在商业区当中有一个讲坛或演讲台,这个高高的讲坛用雕刻精美的白色和蓝色大理石砌成。沿着低层有两间轮候室,里面有大理石长凳和镶嵌的地板。请愿者们在室内轮候法官裁判。讲坛前面可容大群人聚集;因此它是公众演讲的最理想地方。
有一次,起来反对使徒保罗的哥林多犹太人将他拉到“公堂”(希腊文‘讲坛’),那便是上述的高高讲坛。保罗在那里受方伯迦流的审判,但这位罗马官员却将犹太人驱逐,拒绝理会他们的争论。于是,暴民便拿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公堂前殴打他。可能这次的经验使所提尼遵奉基督教,因为保罗在写给哥林多小组第一封受感示的信在开头时提及“兄弟所提尼”。——使徒行传18:12-17;哥林多前书1:1,2。
当保罗在信中告诉哥林多的基督徒:“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希腊文‘讲坛’]显露出来”时,他们必然留下深刻的印象。(哥林多后书5:10)他们可能漫步到街市看看讲坛或审判座,那里仅是人施行审判而已。受得了荣耀的耶稣基督审判是何等意义重大得多!
娱乐和竞技
演剧是古代哥林多富于吸引力的事物之一。事实上,该城有两个剧场,大的一个可坐18,000人。因此,保罗作了一项清楚易明的评论,他告诉哥林多的基督徒说使徒们在世上“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哥林多前书4:9。
附带一提的是,在广场西北方的大剧场附近有一个铺设石灰石的场地。其中刻着,“以拉都,行政长官兼市场营造官,自费铺设此路。”有人认为这位以拉都和保罗从哥林多写信给罗马基督徒时提及的“城内管银库的以垃都”是同一个人。——罗马书16:23,24。
哥林多城也吸引不少运动迷前来。隔年一次的科林斯运动大会就在附近举行。这可能是起源于普世顿(海神)的祭典,因为这个假神的庙宇就在科林斯地峡的南部。运动会包括音乐和诗歌比赛。但引人入胜的竞技却是赛车、竞走、跳高、标枪、拳赛和角力等。竞技者若要取胜便需付出多大的努力!但胜利者得到些什么呢?人的称赞和一个能坏的冠冕。
生命的赛跑
在写给哥林多基督徒的第一封正典书信中,使徒保罗用古代的运动会作为比喻,这是当地的居民所容易了解的。保罗问道,“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他继续说:“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在科林斯地峡运动大会中,所得的仅是能坏的东西如长春藤、芹菜、香菜等],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在天上不朽的生命]。”为了鼓励他们,保罗以身作则,说:“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他人,自己反被弃绝了。”——哥林多前书9:24-27。
像许多古城一样,昔日的哥林多今日已成废墟。现代哥林多则在旧址东北三哩(4.8公里)之外。因此,这个“集东西方罪恶之大成的声名狼藉城市”已不再存在。可是,渴望成功地跑完永生竞赛的基督徒却发现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一和第二封信中的训示是令人鼓舞、最及时和富于属灵奖励的。何不拿起你的圣经,读读这些受上帝感示的书信,以完成你对古代哥林多城的游览呢?
[第12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希腊
雅典
哥林多
伯罗奔尼撒
爱琴海
哥林多湾
撒罗尼湾
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