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是东,西是西’
《儆醒!》杂志驻台湾通讯员报导
当一个人向你伸出手来,手掌向下,手指或全手向下摆动,这意味到什么呢?视乎他是东方人或西方人而定。在东方人看来,无疑这意味到“来这里!”但西方人的意思却是“留在那里!”或者是“下去!”诸如此类的小事使东方和西方有所不同。
西方的规矩通常要人在咀嚼时闭着嘴以避免发出不当的声响。但初到日本的一位海外传道员却发觉此举使主人——她与之研究圣经的一位医生——感觉不悦。研读之后她被邀留下来吃面,她竭力使自己吃得无声和纯熟地使用筷子。最后,主人不高兴地说,“你吃面时竟然一点声音也不能发出吗?”惊愕的海外传道员解释,虽然食物十分美味,以致很难吃得无声,她已尽力而为了。主人于是指出她应该发出点声音,事实上愈响愈好,因为这表示大快朵颐!传道员遂开始调整她的思想,最后学会在喝汤或吃面时‘啧啧’有声。但五年之后她却遭遇另一难题。当她回国探访亲戚时,他们对她的‘啧啧’之声大感震惊。她再次发觉到东西不相混淆的这件事。
同样,在餐后打噎以示满足在西方会令人皱眉蹙额。但在台湾和其他东方地区,这却表示对食物的美味和丰富十分赞赏。
在使用工具的方法上,东西方也有显著的差别。东方木匠刨木时是拉刨子,西方木匠则是推刨子。西方人锯木是推出式,东方人是拉入式。锯子也因而有别。西方锯子比东方的较重和较长,近把柄处较宽。东方锯子在远的一端较宽,通常两边均有锯齿,一边粗一边幼。在完成的制品方面,两者的工具各擅胜场,均能制出很好的器具。
“女子为先”是西方的流行习惯。可是,未十分熟悉此种习惯的东方女侍应生可能在首先为男子服务时突然停下来说声对不起,然后转而将东西奉给女顾客。不错,在东方,男子在凡事上居于首位。男子在进门或进入汽车时会先行。在较早时候,妻子甚至不会和丈夫并肩而行,反之她会在一、两步之后追随。这种习惯在现时虽已差不多完全消失,但男子先于女子仍是惯例。
这些例证表明‘东是东,西是西,两者不相混淆’这句话的原因。但人们是可以作出调整,改变习惯以求彼此融洽相处的。在国外服务的耶和华见证人海外传道员便有这种经验。他们意识到他们应当欣赏外国人的习惯。而非对本国习惯固步自封。他们努力效法使徒保罗的榜样,保罗论及自己说:“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哥林多前书9:19-23)借着这样行,海外传道员也发觉调整习惯可使生活增添乐趣和生色不少,并且有助于促进造益人的友爱精神和彼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