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弦和弓奏出美妙音乐
《儆醒!》杂志驻澳洲通讯员报导
1828年,意大利小提琴名手柏格里尼在维也纳演奏时,他以奇妙的琴技轰动了全城。诗人把他的音乐描述为“神乎其技”。制饼家把饼制成小提琴型。柏格里尼的照片出现在任何东西上,从粉盒、领带、烟斗至撞球杆莫不皆然。
古典音乐的小提琴家未必使你同样地如痴如醉,但你也许会为多愁善感的吉普赛小提琴音所动。或者,你会乐于聆听乡村舞蹈团的小提琴。当然,你在听到有个生手在努力去拉这个难弄的乐器时,你也许听到他的小提琴声好像猫被勒颈时的叫声一般。
可是,在熟手弹奏之下,小提琴能发出差不多像人声般的音质,能表达一切情绪和感情。多个世纪以来,小提琴曾使无数人为之着迷和视之为乐趣之源。不少人把一生时间用于制造、弹奏或仅是搜集这种乐器。可是,它的起源在许多方面仍是个谜,有许多问题还是悬而未决。
你知道300多年前所制的小提琴在今日仍然使用吗?事实上,尽管实验技术和科学分析日益进步,目前制造的小提琴在品质和音质方面无法比得上数世纪前的杰作,更不用说凌驾其上了。
早期的开始
现代型式的小提琴大约在十六世纪中叶开始面世。但许多早期乐器已拥有现代小提琴的多种特色。
例如,利别比有四根弦,用第五根弦来奏,琴身呈椭圆形,有一条很特别的颈。斐杜(fydyl,它是“fiddle”[小提琴]一字的根源)可能有三根弦。它也是用第五弦来奏,指板没有桥柱或脊梁横在其上。主要放在肩上,用斐杜杆来弹奏。东方的雷贝克、盖尔人高路夫和希腊的利拉均具有普通小提琴的若干特色。可是谁实际上把多种特色混合成最后的小提琴型式则尚未确知,这种型式在基本上已维持了400年不变。
在十六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北部名匠,如加斯柏罗第沙路和安得利亚美提(小提琴制造家鼻祖)均制作漂亮的小提琴。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期,制造小提琴的艺术已登峰造极,无出其右。
小提琴的伟大制作者
你能想象以250,000美元的代价购买一个小提琴吗?这个小提琴是斯特拉第瓦里(1644-1737)的杰作,它在1972年以上述代价易手,斯特拉第瓦里被一般人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小提琴制作家。自亚美提在1684年逝世后,斯特拉第瓦里所制的小提琴在型式上有显著的发展。因为他在小提琴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方面不断作出实验。他的乐器于是特别有劲,音质和制作精美方面均卓然不凡。他的小提琴遂进至优越地位。
据说斯特拉第瓦里所制的1,100件左右的乐器中(他在93岁逝世时还制作乐器)至今尚存的大约有540个小提琴,50个中音小提琴和10个大提琴。这些设计和制作均精美无伦的乐器在今日仅有50个实际为人使用,它们弹奏起来悠扬悦耳。其余的可能被认为太过宝贵或太过漂亮,经常使用未免可惜,于是把它们藏在玻璃箱中,供人观赏多于聆听。
其他小提琴制作者也能造出特别精美的乐器,其中以伽里亚利(1683-1745)尤为著名。可是,小提琴的品质因制造者而异,同一制造者的制品也有分别。甚至有所谓高级和低级“斯特拉”(斯特拉第瓦里所制的乐器)之分。但较次的“斯特拉”也是优良的乐器。
什么决定一个精美的小提琴优于其他呢?这个问题是没有真正答案的。专家们有时应邀去听人弹奏乐器,并选出名家制品。确定性的结果很少有。最后总是系于小提琴家个人的选择,视乎对乐器的“感觉”和所奏的音乐类型而定。
小提琴和弓弦的改变
自斯特拉第瓦里时代以来,小提琴的琴颈与琴身有角度突出而取代了以前的平行。基音提高了,琴桥也加高和指板加长,在其他细节上也作出改变。调整的结果在按指方面的距离较大,使琴音更加激越和展延。
在十八世纪初期,弓弦本身也发生变革。巴黎的托尔特(1747-1835)首倡把弓杆向毛弦处稍为内曲并决定弓的标准长度,他发现巴西的贝林柏高木是理想的制琴材料并设立选用毛弦的法则(从白马拔出150至250根毛)。其他细节如杆的厚度,弓的重力中心位置也逐渐变革。
音乐家们很快留意到托尔特所作的大刀阔斧改变,于是纷纷定购。从那时起他定下了弓的标准。甚至在今日,他的弓仍然为人所用。一根镀金的托尔特弓现时价值20,000美元。现代的弓帮助经验有素的乐手拉出更有力的乐音,弓也可能更加“有劲”和富于弹力。可是,在若干种音乐方面,旧式的弓可能更有利。
今日的小提琴制作
制造精美小提琴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在音质方面,何以现代制造者不能赶上或凌驾以往的小提琴制造者?这也是争论的问题之一。不少人认为重要因素包括选用木料的品质,乐器的体积和工匠的技术。可是,有些人却认为髹漆是最重要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古代乐器的优越之处在乎古代工匠所用而现已失传的特殊髹漆公式。
正如古代制造者一样,现代的小提琴制造者极度小心选用回响木。a他们把木切成约11/2寸(3.8公分)厚的板,以10年时间使其干透。顶板或琴腹(小提琴的实际响板),低音条和音柱通常用柔软,直纹的松木或枞木造成。琴背、两旁、琴颈、琴首、及琴桥的材料是较硬的枫木。指板和尾部则用乌木。
制法是以模子铸出琴背和琴腹的形状轮廓。以孤锯切成这几部分。制作者用半圆凿和拇指小刨以熟练技术精心地把木雕成所需的厚度等级,有些地方的厚度仅为0.08寸(2毫米)。两旁——薄到有如火柴盒壁一般——加热屈曲成理想的形状。弯角处用斜接力方法,把松木或柳木块胶着在弯角以巩固两旁。琴腹和琴背边沿镶嵌三条薄薄的乌木和苹果木。这种作法称为“边饰”。木条的作用是装饰和防止木身破裂。琴腹上的f形小孔是小心切开然后把各部分黏在一起的。一口铁钉或螺丝钉都用不着。
第二步是髹漆。一个未经髹漆的乐器可能在10年内失音,但髹漆得当却可以永远保全音质。制造一个小提琴虽然只用两、三周,但髹漆却需多月时间。髹漆和髹漆方法可以造成或破坏一个完善的乐器。把漆髹得太厚或漆的结构太硬均会影响音质。
髹漆先是在乐器上着色,然后髹上三层底漆,其次是髹上八层,稍微着色和髹上最后一层漆。
拉小提琴
说到拉小提琴,你也许纳罕为什么这种乐器在初学者手上发出的声音会这么难听。
当学习拉小提琴时,每个人均要面临特殊的挑战。对音乐具有领悟力的耳朵是不可少的。把小提琴放在下颔与肩膊间的适当位置,手指按在弦上的正确位置(请记得小提琴是没有格子的)和控制弓的方向与压力——这一切要付出很多时间和毅力才能学会。甚至在学会这些技术之后,也要再加学习才能奏出悦耳的复习乐音。对于有时间练习和渴望付出努力练习的人,拉奏小提琴会是一件乐事。
那末,下次当你听到美妙的小提琴声时,你会想象得到音乐家付出多大努力去控制这个乐器,多个世纪以来的精心制作者怎样使琴和弓进至完善地步以及制造你所听的那件特殊乐器的个别工匠。另一方面,你若翻寻小阁楼,也许会找到祖母所拉的古老小提琴,记得你找到的也许是价值不菲、失落已久的精品。即或不然,你或者也想尝试以弓和弦奏出美妙音乐。
[脚注]
a 关于制造小提琴的详细记载,可参阅《儆醒!》杂志(英文)1971年二月廿二日刊,20-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