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是个不安全的世代?
“由于有一股恐惧的暗流存在,人们遂想相信某种控制力量,希望这种力量可以照顾他们。”
这是牛津大学一位学生所作的报导,前年四月的伦敦《星期日电讯报》透露参加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到出乎意外。这种趋势驾 乎多年前干预政治的热心之上,反映出报章所谓“一个不安全世代的变幻无常。”
在这无与伦比的繁荣时代中,此种情势颇为矛盾。这好像一间用纸牌砌成的屋,虽然辉煌美观,但堆砌得薄弱并且注定要倒塌。人们感到这种不稳之势。可是什么使现今世代感到如此“不安全”呢?这股“恐惧的暗流”之源有可能决定出来和加以克服吗?
教育的价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大多数先进国家在教育方面已作了很大的扩展。但这并不是说教育本身可以带来安全。教育既是一个达到目的的工具,它把人带到哪里 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是!对今日许多人说来,教育之路的尽头便是死巷,没有职业,仅有黯淡的前途——换言之,就是不安全。
不错,仅在英国一地即有一百五十万人失业,数字看来日益增加。战后以来,似乎比以前任何时候有更多青年失业。一名16岁青年经过多方努力而仍然找不到一份安定职业而伤心自缢。当地的一位教育局委员评论说:“这是一宗极端的例子,但它却表明青年人所经历的苦闷。”毕业即失业乃是许多青年的真正恐惧,这种恐惧与感到不安全有直接关系。
香港也是个进步的社会,其中的情况使青年人受到极大压力。在大多数人看来,以取得高薪职位为目标的教育乃是安全的希望所寄。失败难免招致灾祸。这种情况不但导致挫折,而且造成灰心和悲剧。
一个称为香港撒玛利亚人的团体据报在1977年八月的六日期间内已接获1,225宗从灰心以致想自杀的学生打来求助的电话。1977年八月十三日的《香港标准西报》作了如下简评:“我们的教育制度以及这个漠视人类基本价值的社会里那种唯利是尚的物质主义态度在迫使青年自杀方面担当主要责任。”可是,学生的数目日增,就业机会的数目日减,力争上游的压力遂无法减少。
现代科技
那末,现代科技又如何?它会为努力和就业开辟新门户吗?以往数十年曾有不少人天真地作这样想,但现在却不然。事实上,各国当局现正提出警告,在最近将来数年内,失业人数会有戏剧性的增加。英国剑桥的一群经济学家昨年曾预言英国在10年内将有五百万人失业。他们的预言为什么这样悲观呢?
微体电子学的迅速发展已使自动化加速到前所未见的程度。它早已被预报为打破重覆工作常规的工具,现时的电脑科技更有效地代替智力工作。例如,一个熟练的起草员在起草一项计划方面比电脑拟定设计的时间要多25倍。由于以效率和利润为念,人力将有什么遭遇是可想而知的。
各种解决方法均曾有人推行——提早退休、减少每周工作时间、每年给予较多和较长假期以及无可避免地把离校年龄加高。可是,一切或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解决难题,职业问题的基本不安依然存在。
在正常环境下,可以公平地提出圣经所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但一个人若热心于工作而没有工作机会又如何?(帖撒罗尼迦后书3:10)很可悲地,今日许多人已落到这个地步,在没有社会援助的多个国家中,他们迫得在永久不安的情况中力谋生存。
犯罪
“工作驱走三件恶事,苦闷、恶习和贫穷。”十八世纪的法国作家福尔特尔说过这句哲学化的话,倘若饱受训练的能干男人或妇女无法忠实地以手作工,就难怪今日有许多人铤而走险。挫折是有其宣泄方法的,正如在英国所见,有百分之38的罪案是失业的人所犯的。
更惊人的是,普世恐怖主义暴行的激增。由不安和骚乱的年轻一代所煽动的意大利动乱(意大利大专学生所胜任的职位有百分之20已不存在)反映出多个欧洲国家局势的不安。可是,企图以武力和威吓来改变这个“制度”只能造成不安而已。
许多国家当局已扩大和加强警察力量并设立更严厉的法案以遏止犯罪浪潮。这种镇压步骤对抑制犯罪活动也许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奉公守法的市民却要为他们的安全付出重大代价。法律的重担不但要征税来担负,而且阻遏步骤也使整个社会减少若干程度的自由。以忠实和忠贞来恢复理想的社会是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替代的。
国际的紧张
国际难题会达到无可控制的地步吗?这种恐惧也影响到年轻一代对生活的计划。他们知道父亲和祖父曾在战争造成的不安中生活。他们看出世界领袖依然意见分歧,国际间的欺诈和阴谋继续使和平受到危害。
军备竞赛继续不停,学生们深知有四份一数目的科学家把时间花在发展杀人武器方面。较少人知的事实是,工作人员每年平均要丧失两周工资来支付军费。现行的一代也许声称他们要的是“爱情而非战争”,但他们知道在国际安全的世界大事上,他们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退休的难题
对于那些已经过了大半生的人也不能免除不安全的感觉。有多少年长的市民看到半生积蓄继续被通货膨胀侵蚀而不忧虑呢?节俭和储蓄似乎已不再 是值得赞扬的美德了。正如一位广告家以简洁笔触鼓励读者欠债和借款说:“物价日益上扬,储钱买物并不合算。”
这种人生哲学也许适合较年轻的一代,可是对于那些已届退休年龄,入息有限并打算倚靠储蓄的人又如何?甚至在较易获得国家救济的地方,年长的人也有因绝望而丧生。在美国,四宗自杀中即有一宗是65岁以上的人。
生活在这个充满难题和不稳的世代中会有任何安稳吗?什么可以带来安全?当你在自问这些问题时,我们邀请你考虑8-11页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