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0 4/8 9-11页
  • 我们的婴儿诞生的那一天!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们的婴儿诞生的那一天!
  • 警醒!1980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必需的准备
  • 长远的影响
  • 深受丈夫所爱的妻子
    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 丈夫可以怎样行?
    警醒!1975
  • 尽一分力促进快乐的家庭生活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78年
  • 分娩——必然是这么痛苦的吗?
    警醒!198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0年
《警》80 4/8 9-11页

我们的婴儿诞生的那一天!

《儆醒!》杂志驻西德通讯员笔录

西德的《明星》杂志昨年有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描述德国一间医院首次让母亲们在婴儿一出生时就和婴儿在同一间房里。有些医生对这项通称为“母婴同室”的安排大加赞赏。但有些医生却对于此举是否明智发出疑问。

《明星》的文章评论说:“父亲们应邀在妻子分娩时到场。哈梭尔[一位驻院的妇科医生]说:‘百分之50的男子表示同意,他们大多数有所帮助。他们是妻子在艰难时期的鼓励;他们握着妻子的手加以安慰。至今尚未有一人晕倒。’”——1977年四月廿一日。

当我阅读这篇文章时,想起一位朋友最近曾目击他的女儿出生。于是前去访问他和他的妻子,征询他们的感想。当珍妮在邻房发出咯咯笑声时,我们交谈。

“你那时到场是谁的意见?”我问。

“啊,那实在是我妻子的意见。我们从开始就计划我在她分娩时到场。这项计划是最重要的。我们看过不少关于自然分娩的书籍。”

“我真希望自然分娩,”他的妻子说。“我认为我的丈夫在场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但这项安排岂不是或多或少有点例外,至少在德国是这样吗?”我问。

“我们读到,”她答道,“若干国家对父亲在场已有发展趋势,但在德国还未十分流行。有些医院并不加以鼓励。我们已预先查询所进的医院,肯定会让我们这样行。”

“在留院期间,你会听到有多少次当孩子出生时父亲是在场的?”

“我们留院时至少有一百个婴孩在医院出生。据我所知,我丈夫是唯一在场的父亲。一位护士后来告诉我,父亲们很少到场。”

“我不明白原因何在。”

“我认为,”朋友发表意见说,“由于丈夫和妻子都不知道有什么发生。他们感到害怕。倘若预先准备,实在没有什么可怕的。”

“你说‘预先准备’是什么意思?”

必需的准备

“在我们所读的书中,”他的妻子说,“我们发现有若干章是特别为丈夫们而写的,它们指导丈夫可以怎样帮助妻子。各书均集中于呼吸方法和呼吸节奏的指导,它可以帮助防止母体痉挛,使分娩顺利。”

“另一助力是,”她的丈夫继续说,“我们一起预先参观产房。作丈夫的若表示有兴趣,参观是许可的,我对此当然有兴趣。一位护士向我解释全部分娩过程,并解答我所有问题。”

“当我准备分娩时,”他的妻子补充说,“我在丈夫面前练习松弛和控制呼吸的运动。他于是知道我在阵痛开始时的情形。例如,婴儿诞生时他知道应该站在我右边,每次阵痛之后他会拿柔软的湿海绵抹我的嘴唇。这令我多么感动!于是我再度松弛。我的嘴唇是湿润的。我感到有力作第二次收缩和正当地呼吸。倘若我要忍受口渴或口、舌干燥之苦,就较难集中精神去把练习过的实行出来了。”

“书本告诉我们当妻子的阵痛开始时我不应和她谈话。她也不应握着我的手。因为,这样她便会出力紧握以致其他肌肉在应该松弛时变成紧张。反之,我应该握着她的手,紧紧的握着,使她不致抓住接生妇、毯子、枕头或附近的其他东西。这样可收松弛的效果,并且帮助她和体内婴儿的动静一致而非加以对抗。”

“医生和护士们不会让你感到自己是在碍手碍脚吧?”我想知道。

“不,绝不。我认为他们颇觉感动。他们体会到我所表现的关怀。他们看来已接纳我为队中的一员。这的确是整队人员的工作。我站在妻子的右手边,一位护士在她的腿旁,另一位护士在对面,医生在当中。当强烈的痛楚来到时,医生告诉我的妻子:‘可以用力了,用力。’一位护士拉她的腿向后,另一护士伸手帮助婴儿的头露出。我的任务是在她后面帮她保持坐着的姿势使她容易出力。当阵痛稍退时,我们停下来谈话,等待下次阵痛。”

“在分娩之后,”她的妻子说,“我和一位来自台湾,在德国工作的护士谈话。她声称,在台湾,孩子若在家里出生,丈夫会感觉放心一点。他在自己的环境中,他可说是一家之主。助产士会让他做其他杂务例如煲水和预备清洁毛巾等。她使他感到自己有用。但这是10年前的情形。现时,台湾很多婴儿是在医院出生的,这使丈夫们感到自己没有用处。可是台湾不少妇人声称分娩时丈夫在场较为轻松。”

“我认为多数妇人会希望丈夫在场,”我指出。

“我同意。可是,我发觉并非所有妇人都这样想。在我们的医院里,大多数年轻母亲都未曾准备生育。她们很紧张。她们不知道情形将会怎样或作出什么反应。有些妇人听信讹传,把生育的困难加以夸大。她们不愿丈夫看到她们的痛苦、呻吟或叫喊。同时,由于没有预先准备,丈夫不知道在妻子分娩时怎样加以协助,尤以痛苦延长多个小时为然。因此丈夫们不愿到场。他们感到自己是多余的,不必要的,甚至是不受欢迎的。”

“你认为他们若有适当准备会不会有相反的感觉呢?

“不错,我认为如此。有些妇人对于没有较佳准备和丈夫不在一起似乎很后悔。当丈夫前往探访时,她们试图把经过情形告诉丈夫。可是词不达意。因为其中牵涉到情绪。这必须一起经历才行。夫妇们已经等待了九个月,想知道生下来的是男是女,健康情况怎样,而且母亲要经过最后多次阵痛,以全身力量才使婴儿生下来。当时忽然听到丈夫——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自己丈夫的声音说——,‘亲爱的,我们得了一个小女孩!’这真令你感动到下泪。”

“我能想象得到。作父亲的又有什么感觉呢?”

“妙极了!我看见我们的女儿怎样出来,她怎样离开母体,护士怎样把她抹干,然后把她递给母亲。当我离开医院驾车回家时,我思绪如潮:一件大事发生了。我亲眼目击。我突然有一种冲动,希望停下来告诉每个人,我的妻子已产下婴儿。我不但急于想告诉人这件事,而且想说我也在场我亲历其境!我们刚获得我们的婴儿!”

长远的影响

《明星》杂志的文章有些论点使我留下深刻印象。它说对于“母婴同室”方法经过七年的调查透露,曾为婴儿出生作妥准备的父母比没有准备的父母在后来对儿女的感情较深。我询问友人夫妇对此有什么想法。

“我认为在分娩的重大时刻,丈夫在旁帮助妻子会使夫妇更加团结,”那位丈夫解释。“良好的夫妻关系无疑对后来的良好亲子关系有所帮助。我看出有益的后果是必然存在的。”

“作母亲的又怎么说呢?”

“啊,我完全同意,”他的妻子答道。“例如,我对当时的所为感到茫然,以致自己也不清楚的事却被我丈夫从旁观察得到。后来彼此相告确能帮助我们分享经验。”

“当然,”她的丈夫补充说,“无可否认,一位男子在儿女出生时没有到场也可以作为慈爱的父亲和虔诚的基督徒。”

朋友的话的确使我深思熟虑。他们的家庭显然富于天伦之乐。我认为倘若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时夫妇作好准备和参与,必能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家庭气氛。行将作父母的人可以考虑这点。但这件事决不是缺乏知识和没有预先详细考虑所能做到的。

我还记得友人临别时的话,那时小珍妮正在后面叽咕着,他说:“孩子出生时彼此互助是一件奇妙的事。我永不会忘记我们获得我们的孩子那一天。”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