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女来说……你才是最佳的礼物!
小男孩大感兴奋,焦急地等待星期六来临。他的父亲说过要带他到动物园去!他在整个星期都想念着那一天——他要看海豹在水里疾游,他要把花生放入高高在上的巨象长鼻里,他要听狮子雄壮的吼声,那是饲狮人前来喂饲时它们发出的声音。他等得很不耐烦!
时间好像过得很慢,可是星期六终于来到了。不料父亲对他说:“我有些事。没有时间带你去动物园。”孩子坐在摆满昂贵玩具的房间里,他伤心、含泪,感到自己被弃。
多年过去了。男孩已经长大,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儿子。他说过要带儿子去动物园,但在日子来到时他对儿子说:“今天有些事,没有时间去动物园了。”当他离开家时,心里记着要买件玩具给儿子,于是又把脑筋转到手边的重要商务上。
过了许多年。他已垂垂老去,寂寞地独居。但今天是他长大了的儿子前来探望他的日子!他眼巴巴地期待着。电话响了,他的儿子告诉他:“今天有些事。没有时间来探望你。”这位老人慢慢地把电话放回电话架,眼中的光采消失了。他拿起报纸放在面前,可是眼睛湿润,怎么也看不下去。他的思想回溯到多年之前,往事依稀,他仿佛听到这句话:“今天有些事。没有时间。”
父母们必须拨出时间与儿女一起。物质的赠送是不够的。玩具固然可喜,但玩具可以破烂,或者孩子会玩厌了它们。孩子所得愈多,想要的也愈多,因而发展一套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爱,父母慈爱的最佳证据乃是付出你自己。
在若干国家中,有些汽车的车后横档髹着一句问话,“你今天有抱过你的孩子吗?”美国佛州的一位精神病医师补充说:“孩子若得不到足够的搂抱或抚拍可能长成为一个退缩、孤立或冷漠的人。……在养育儿女方面,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体接触是如此必须以致在若干例子上,出生第一年得不着搂抱或抚拍的孩子可能夭折。”
在一个业务研讨会中,据报有一间医院的病房住满孤儿。婴儿们睡在长列的床上,有些患病,有些死去,只有行列末端一张床上的婴儿是例外。主任医生百思不得其解。护士们对婴儿的照顾是一体看待的。所有婴儿都获得喂养、沐浴、保暖,无分彼此。可是所有婴儿都有健康难题,有些甚至夭折——除了在最末一张床上的之外。数月之后有新的婴儿加入,故事又再重演。
终于,医生检查过他所想象得到的各事之后,他整夜藏匿在病房里亲自观察。护士入房,所有婴儿依时喂奶,一律获得照顾。大约在半夜时分,清洁女工进入。她跪下来双手洗擦地板,从病房的一端洗擦至另一端。于是她站起来,伸伸懒腰,揉揉疲倦的背,向最末的一张床行去。她弯身抱起婴儿,在房里行来行去,向婴儿说话,又抚又拍,抱在臂上摇动。最后把婴儿放回床上,继续她的工作。
在医生看来,这件事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她仅是偶然去到那张床停下一会而已。他在第二晚再去观察,同样的情形又出现。另一晚又如是。再另一晚又如是。这个清洁女工每晚都在同一地点伸伸懒腰,睡在最末一张床上的婴儿每晚都有人向他讲话、搂抱、抚拍和爱护。他于是长得壮健起来。
带往美国给人收养的战祸孤儿患上多种疾病,但是他们最痛苦的莫如心中的孤苦。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说:
“忧郁的战祸孤儿依人怀抱,他们最爱被人搂抱。他们正患着‘孤儿并发症’。……当他们在星期二从泰拉维斯空军基地送到这里时,甚至有些较大的孩子也要人把他们像婴儿一般抱着下车。孩子们用枯瘦的臂和腿紧紧环着志愿工作人员,并且凝神望着他们。史泰高普[负责医生]说,‘这些孩子急需搂抱,不以摸一下头或放在膝上抚拍一下为足。事实上孩子需要爱才会长大,不仅是食物和水而已。’”
他们在情绪方面若不长至成熟,后来也许变成退缩、敌视和犯罪,也可能成为杀人者,甚至杀害自己父母。得不着玩具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但得不着爱便会造成这样的行为。
占士·杜臣博士为文论及儿童不但需要爱,而且需要那种惹起争论的活动,管教。他说:
“我确信为儿女所设的最健康家庭环境是要在两项基本因素:爱和管制,之间小心取得平衡。当这些因素获得适当实行时,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受到无限的爱护,他的父母对他珍爱非常。但他同时获知这种爱促使父母教导、督导和领导他——在他拒绝服从时施以管教。……
“我在本文发表这项意见并不是实验的或纯理论的,我甚至不能说这是我的独特见解。它们代表一项存在了2,000年的犹太籍基督徒世代相传的教子方法。它们并非基于高深理论的假说,而是基于实践的结果。正如积克·伦敦所说,‘任何事物的最佳衡量方法乃是:它有收效吗?这种方法若是运用得当,慈爱的成人领导便会收效!”
在积克·伦敦说出这项见解之前很久,耶稣基督宣布:“智慧在功用上显为公义。”(马太福音11:19)杜伯逊博士在评论有些心理学家主张父母放弃权威,对儿女采取放任途径时,在他的文中定下结论说:“我希望美国人不要放弃他们的宝贵遗产去跟从使人行事胡涂的空言,尤其是在与我们儿女有关的事上。”
拒绝将你自己给与儿女会使他们自觉不受欢迎。世上所有玩具都不能代替慈爱的父母,父母除了以物质东西供给儿女之外,还要付出自己。为了使孩子在灵性上发展,家庭圈子是重要的。这项事实从古代以色列可以见之。古代以色列的孩子是家庭的主要部分。他在家里入学,与父母一同工作而学习手艺,消遣也是在大家庭之内的。
在今日的现行制度下,世上多处地方趋向于供应儿童在家庭之外的需要。孩子被送去学校,送去主日学,送去夏令营,送去电影院,送去工作。或者在父母出外时,他留下和褓姆在一起。他远离了家庭核心,仿佛在遥远的轨道上兜圈子,他难免在潜意识里觉得没有真正归属感。他感到被忽略、不受欢迎、没有人爱,并且处于成年人的敌意世界当中。
这样的儿童显然容易变成冷酷,企图把愤恨发泄在忽略了给予他们应得的爱的人身上或社会大众之上。他们对父母或一般成年人失去尊敬。种下了代沟的根苗而让其逐渐生长。他们也许离家出走,结果在大城市里遭遇犯罪、吸毒、卖淫等难题,他们会由于无法应付而惹祸上身。
解决这项难题的秘诀便是使孩子一出生便获得家人的爱护。成年人若是按照圣经所订的原则而生活,应付儿女的难题便会大大减少。
所有已婚夫妇若遵从圣经在哥林多前书7:10,11的劝告:“至于那已经嫁娶的,我吩咐他们……妻子不可离开丈夫……丈夫也不可离弃妻子”,又那里会有由于离婚和分居以致家庭破裂而成为牺牲品的儿童呢?
倘若父母们跟从圣经在以弗所书5:18和罗马书13:13的劝告:“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行事为人要端正……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竞争嫉妒,”又那里会有因父母纵酒而受到忽略和虐待的儿童呢?
倘若父母们跟从歌罗西书3:21和提多书2:4(《新译》)所提出的劝告:“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激怒儿女,免得他们灰心丧志,”“提醒年轻的妇女爱丈夫、爱儿女,”又那里会有受虐待、鞭打和殴打的儿童呢?
倘若父母们跟从申命记11:19的劝告:“要[以上帝的原则]教训你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又那里会有孩子感到成年对他们不予关怀呢?
简言之,倘若成年人效法耶稣在马可福音10:14,16所立的榜样:“‘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又那里会有不受欢迎和不被爱的孩子呢?
事实上,倘若所有人都跟从基督耶稣在马太福音7:12所订的律则:“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整个世界会变成怎样呢?
耶和华上帝证明他对人类的爱:“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耶稣以舍弃他的生命来证明他的爱:“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太福音20:28。
复活了的耶稣基督在升天之后,他“以人作恩赐”给予基督教会。——以弗所书4:8。
耶和华上帝付出他的独生子。耶稣付出他自己。他同时以人作恩赐为他的教会服务。此外,以耶稣这般忙碌,以耶稣的任务这般重要,他也能时常为小孩子付出时间。父母们,仿效这些施与的榜样吧。要付出你自己给儿女。付出你的爱。付出你的时间。要慎重考虑才可说,“没有时间。”你们若把这些话撒种,终于会得到同样的收获。拨出时间是重要的。不是像这个世界一般,以年中的一日作为赠送礼物的日子,而是每天都这样行。
记得,你自己才是你所能给予儿女的最重要礼物!
[第17页的精选语句]
“忧郁的战祸儿童依人怀抱”
[第18页的精选语句]
‘智慧在功用上显为公义’
[第18页的精选语句]
“不要激怒儿女,免得他们灰心丧志。”
[第19页的精选语句]
“不要随便说,‘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