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使青少年这样行事?
研究家们以为他们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对二百个儿童从婴儿至青春期作过详细的观察。他们分析每个孩子的父母、家庭环境和性情,然后预言某些孩子会长成为快乐的成年人。答案看来很简单——在愉快的环境下度过快乐的童年就会成为快乐的成年人。
等到这批儿童长至三十岁之后,研究家再度会见他们,但却发现从前所作的预测竟有三分之二不对!要解释儿童们何以会以某种方式行事并不简单。可是在决定儿童的发展方面,有若干因素可能担当重要角色。
他们生来便是这样的吗?
我们的外貌大部分来自父母。但我们的行为又如何?有些权威人士,例如A.H.卓普文博士,说:“在孩子的性格形成方面,遗传的影响比教养的影响力少得多。……遗传的效果只占小部分。”但许多作父母的人却提出强烈的异议。例如一位母亲在有人问及她的孩子时说:“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何以会这么十足地像他父亲一般吝啬、傲慢、无礼呢?他的父亲在使我怀孕之后大约两分钟就[离开我]去了。”
不久之前,一队科学家研究十五组分别养育的同卵孪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的孪生儿的类似性令人困惑。”既然双生子早已被分隔在不同的环境中养育,科学家于是认为在造成行为类似方面,遗传是一项有力因素。正如其中一位科学家,大卫·利克根,在结论中说,研究显示“人类行为受遗传所支配或影响远超乎我们意料之外。”
环境
孩童的居住地方:“汤美是我所认识的最不幸的孩子之一,”一位处理青少年问题已有五年的社会工作者一开始便指出。“他与十名亲族住在只有四个半房间的一层楼里,……汤美在家饱受面对烂醉的父亲、挤逼的居住环境等挫折……他自觉完全无用和没人需要。”他在十四岁就成为海洛英的吸食者,三年之后死于吸毒过度。这个孩子的居住环境显然对他有恶劣的影响。可是,另一个也是住在挤逼城市的少年却长成为完全不同的人。他的母亲报道说:“我虽然有时感到杰夫的挫折,但附近有不少人给予孩子们真挚的关怀和照顾,使我的两个儿子都对人亲切友善。”
孩童所看的东西:在若干国家中,据报儿童在入学之前可能已用了八千小时看电视。他们的人生观无法不受其影响。“电视教导他们强权即公理,”心理学家罗拔·利伯治,最受尊敬的儿童行为观察家之一,说。“大多数电视片集的教训是有财有势和肆无忌惮的人最为成功。”
此外,大多数研究表明,过度观看电视会妨碍学习能力。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报道:“电视机一开,各人就僵着不动。……所有人与人之间的惯常活动——游戏、辩论,形成品格和能力的感情交流等——都停止了。因此当你打开电视机时,你就同时关闭了使人类成为人类的过程。”
饮食——重要到什么程度?
‘十分重要,’有些医生说。且以一个男孩的经验为例,男孩的母亲说:“他现在七岁,一旦他抵达学校,他便喜欢上学。可是我早晨要拉他起床、迫他穿衣、打他才肯进食。他把所吃的吐出来。我们要驾车送他上学。”在抱怨这种情况时,她补充说:“这种生活方式有改善希望吗?”可是,一位聪敏的医生却留意到男孩每晚在睡前吃下大量冰淇淋。当他的甜食被富于营养的食物所取代时,他在早上的行为发生戏剧性的改善。这位目光敏锐的利顿·史密夫医生在他所著的《从化学方面改善儿童行为》一书中强调适当营养的需要,说:“人体成功地发挥机能有赖于脑获得充分的营养补给。”
“无用的食物可能制造出‘无用的身体,’”《科学世界》(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二日刊)报道说。文中促请人留意汽水、糖果、热狗,果批等食品消耗量的增加所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对青年人为然。一项调查指出,这类食物能导致“性格的严重改变,通常[使人变成]富于侵略性和暴躁易怒。”
对食物或其他物质有过敏性反应也能影响孩子的行为。一位十一岁男童的母亲描述她儿子的情绪不稳,时常不悦、忧郁和好辩。医生发现这个男孩有过敏症。据他的父母报道,他们的儿子获得适当治疗之后变成好像“新的人”一般。过分活跃的儿童在饮食方面受到小心管制,据报也有同样效果。
父母的榜样
“我可怜我的母亲,”一个十七岁的男孩解释。他怎样表示这种感觉呢?他刚用刀尖指吓一个女孩,把她调戏一番。他声称这样行是要使父亲难堪,因为他公然在外边搞女人。
除了以激烈行动反对父母的坏榜样之外,不少儿童作出另一种反应。《谁教养他们?》一书解释说:“学步幼儿借着模仿能力去学习。……吸收他们所模仿的成年人的种种习惯、感情、紧张、喜乐、忧愁和其他行为。儿女效法暴烈父母的暴烈,效法仁爱父母的仁爱行为。”
多种力量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父母们应该意识到他们对儿女的一生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
儿童渴望受人所爱和接纳
进入世界仅三个月之后,某个婴儿已察觉他缺少了一件重要的东西。他的持久痉挛便是他所能作的最激烈抗议。医生们检查不出他有什么毛病。“可是他们发现母亲并不想有这个孩子,她永不抱起孩子或加以爱抚,喂奶时间一到就把奶瓶放在床上喂他算了,”《幼儿的秘密世界》一书报道说。当护士们对婴儿表示爱护时,他的痉挛就停止了。
我们生来便渴求爱。“对爱护和关注的渴求可能是孩子的行为的最重要解释,”儿童心理学家布鲁士·拉林摩尔说。爱的渴求若被拒绝,不满的孩子可能做出任何事情,例如说谎、偷窃、纵火、吸毒、不道德行为等。对爱的渴求随着孩子长大而在另一方面反映出来。
青年人的“最大压力”:‘不是来自教师或成绩,’一位十余岁少年承认说。“压力是来自其他孩子。”渴望为其他青少年所喜爱支配着许多青少年的行为。一位试图使少年匪党成员改过自新的社会工作者报道:“在基本上,这些不幸的孩子所渴求的也和我们大家所渴求的一样——成为重要人物而非庸碌之辈,被当作人来看待,受到赏识和甚至爱护。”(楷书本刊自排。)他们拼命试图在同侪中使这种渴求获得满足。
渴求受到同辈接纳的愿望强烈到什么程度呢?一组医生决定加以观察。他们邀请十位少年进入一个房间里,向这批人出示一张划有若干线条的卡片。“当我们指着最长的线时,”医生们说,“请各位举起手来。”可是,除了其中一人之外,其余九人事前已获得通知要作错误的表决。
表决的时候到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少年以不信的目光看着所有人都在指着较短的线时举手。“也许我弄错了,我不如随众而行免得被人嘲笑,”这位少年想道。因此他谨慎地随着众人举手!这样的试验重复多次。为了怕‘被人嘲笑’,他否定了自己的智力。“受过试验的青年人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杜逊博士报道说,“表现同样的行为!”
不少青年人借着从事不道德、滥用麻醉药和醉酒等行为否定自己的智力以求受同辈接纳。可是,另一种情绪也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我时常在朋友当中感到自卑”:一位十五岁的女孩怀有这种感觉,因为她身体稍胖,而且没有男友。她曾计划自杀。可是热线电话的自杀劝阻员机警地挽救了她一命。怀有这种感觉的女孩不只她一个。
“你知道社会上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青少年不满意自己的容貌吗?百分之八十!”杜逊博士在他所著的《预备进入青春期》一书中报道。不错,他们自觉太高或太矮、太胖或太瘦!有些人因为面有暗疮而感到不安。此外,这个时代的父母们大多数着重子女的成绩而非内在品德,这往往使青年人对自己失望和失去自尊心。不少青年经常采取反叛、捣乱、粗暴无礼的行动,只因为他们无法自处。
情窦初开:位于脑基部的细小腺体向少年人发出迫切的命令。事实上,脑下垂体吩咐身体,‘要采取行动,准备作父母!’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促使性器官发育成熟。但荷尔蒙的作用并非至此为止。
“青春期的内分泌腺变化使青少年体内受到刺激而感到轻快活泼。他们实际上受到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所推动,最后要获致新的平衡,”医学博士G.M.罗特在他所著的《人类情绪的故事》一书中声称。不错,这些荷尔蒙‘实际上推动’青少年的情绪。在这段时期,青少年会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也可能对异性发生兴趣。
圣经将这段时期称为“青春旺盛”期,并且劝谕人在“过了”这段时期之后结婚。(哥林多前书7:36,《新世》)希腊原文的“希柏拉克模斯”(hyperakmos)一词通常是指过了‘事情的最高点或花儿盛开’的时期。在青春发动期内,青少年的性欲初度旺盛或变成更强烈。女孩经历初潮的年龄已从百年前的十六岁降至现时的十二岁。这件事使难题更为恶化,因为有些少年仅在十余岁就陷入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势中。
当少男少女容许自己受性欲所支配时,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病、非意愿的妊娠、堕胎和丧失自尊心。因此性欲必须加以控制才行。(歌罗西书3:5)一位大学生回忆自己的这段时期,承认说:‘我和女友初次发生性关系时,我们都是十五岁。在此之前我们什么事都试过,只是尚未发生性关系。后来有一晚她问我们是否可以越过最后防线。几日之后我们便分手了。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我变得沮丧、情绪不安和紧张。我自觉是个失败者。’
显然,促使孩子这样行事有许多因素存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对同一的影响未必作出同一的反应。很可惜,有些人的行为会在一生留下感情的创伤。父母们可以怎样帮助儿女避免受这样的创伤呢?再者,除此之外有什么事可以肯定帮助人获得良好的结果吗?
[第12页的图片]
恶劣环境可能成为犯罪者的温床——但不是绝对的
[第13页的图片]
观看太多电视会妨碍学习能力,有些节目甚至向人灌输错误的行为
[第14页的图片]
经常摄取无用的食物能造成侵略性的行为
[第15页的图片]
家有仁爱父母的儿女会效法父母的仁爱行为
[第16页的图片]
渴求受其他青少年喜欢的愿望支配着许多青年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