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是谁?
耶稣的真貌是怎样的?艺术家虽曾创作数以千计的耶稣画像和雕像,他们却没有与他同时的人为他所画的图像或描述作为根据。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关于耶稣的头发或眼睛颜色,也没有提及他的身高、体重或任何容貌上的特征。当然,本刊所登的画像也和其他图像一样仅是画家的想象而已。
许多人曾以容貌出众而受人钦羡,但耶稣基督获得美誉却不是由于外在的仪表。
耶稣无疑十分英俊和具有男子气概。圣经表明借着上帝圣灵的神奇作用,耶稣生来就是个完美的人“耶稣的智慧和身量一齐增长,”他的一位跟从者,路加医生,报道说。——马太福音1:20,21;路加福音2:52。
可是,作为完美的人并非意味到有超人的外表。他的头上也不必有个光轮绕着,圣经显示他在外表上和普通人无异。例如,他能暗中前往耶路撒冷而没有被群众认出来。此外,兵士们去捉拿他时需要卖主的门徒犹大指示才辨认出谁是耶稣。——约翰福音7:10-13;马太福音26:47,48。
显然圣经的执笔者认为耶稣的外貌并不重要。他们所着重的是他的任务和他在执行这项任务时所透露的个人品格。
特殊任务
考虑一下耶稣在地上时所执行的特殊任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影响,没有其他人曾经成就他在地上时所成就的事。
圣经表明他在降世为人之前是上帝一位属天的儿子。他在创造万物方面是上帝最亲密和最忠心的同工。(歌罗西书1:13-17)后来情势的发展需要他来到地上执行任务,降生为人而在地上生活和死亡,他甘心乐意地负起这项责任。
究竟什么情势使这件事成为必要呢?亚当在伊甸园里蓄意犯罪。他违反了上帝清楚声明的律法,而他自己的生命便有赖于遵守这条律法。人类完美的始祖于是不但为自己失去,而且使后来出生的子孙也失去属人的完美及在地上乐园里享永生的希望。(罗马书5:12;创世记2:15-3:24)亚当不完美的子孙中没有一人能为人类得回所失的完美。按照上帝完全公平的标准,救赎人类需要有一个像亚当一般完美的人牺牲生命才行。但这件事怎样才能成就呢?耶和华上帝亲自作出安排去满足公平的要求和表现对人类的挚爱。——诗篇49:6-9;约翰一书4:9。
上帝从天上差遣自己的儿子,他最亲密的同工,来到地上。他诞生成为男孩,逐渐长成为一个完美的男子,借此他得以完成他的任务。他一生均对上帝忠贞不渝;他清楚表明他对耶和华的效忠并非出于个人自私利益的动机。他证明亚当是本可以对造物主保持忠心的,倘若他想这样行的话。借着耶稣以完美男子的身分死亡,人类从遗传的罪、不完美和死亡获得救赎的道路遂告打开。乐意接受这项救赎的人将会享有在公义新规制中永远生活的前途希望。
历史上没有其他人的成就能比这件工作更为伟大。
不求自己的荣耀
耶稣所做的一切工作并不是要为自己争取美誉。他在祈求天父时清楚地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约翰福音17:4。
耶稣对自己担任的角色所怀的看法从以下的话可以见之:“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10:45)他谦卑地将别人的注意引到成就这一切的天父之上,他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伟大的导师
从公元29年至33年,在耶稣从事公开传道的三年半期间,他专心致志地教导别人,他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导师!“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说话的。”曾经听过耶稣教人的差役由衷地评论说。在另一个场合,他的听众“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不错,亲自听过耶稣讲话的人都发现他是个真正伟大的导师。——约翰福音7:46;路加福音4:22。
他最精彩的演讲便是所谓的‘登山宝训’。耶稣在这个露天演讲所表现的深广智慧和对人性异乎寻常的深刻认识不但使当时的听众大感惊奇,而且在多个世纪以来使不论受过多少教育的亿万人均深表惊异。已故精神病学家费施尔(James F. Fisher)博士在他的成功事业将近结束时表示他对这个演讲的崇敬,说:“你若把所有资深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卫生问题的言论收集起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保留纯粹的科学知识,由最有才华的诗人经过润饰讲出,也只能构成一篇拙劣不全的登山宝训而已。”
你若想亲自熟习一下登山宝训,请翻开圣经阅读马太福音第五至第七章。你只需花十五分钟左右就能发现真正满足人类最大需要的思想,尤以在这个危机的时代为然。你会获悉怎样与人相处和怎样应付自己的感情的种种原则。你会获得帮助去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获知什么才是你一生中应该首先关怀的事,以及怎样和上帝建立良好关系。只要15分钟就行了!当耶稣讲完‘登山宝训’时,听众“都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马太福音7:28,29。
耶稣的教训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所讲的其实是他从他的父上帝听来的。(约翰福音14:10)他不像犹太的文士一般依靠人为传统。此外,他对诚恳的听众怀有真挚的爱心。由于他爱他们是出自衷诚的,他赢得他们的倾听和深深尊重。他们留意到耶稣与那些自命不凡的文士和其他宗教导师多么不同。这些人要和民众保持距离,以免接触到“不明白律法的百姓”而受到玷污。他们看不起民众而称之为“被咒诅的人”。——约翰福音7:49。
但耶稣的话却出自衷心的同情。他说:“[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路加福音4:18)他以简单易明的方式传播他的信息。他以听众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以阐明要点。他竭力使信息打动听众的内心深处。他促使他们更新心意,舍弃以前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而开始过新的生活;他引导他们与上帝建立良好关系和给予他们前途的真正希望。
请把这项教训与你所听过的政治演说和宗教演讲比较一下。后者有些听来很聪明,有些听来很公平。有些讲者大声疾呼和煽动斗争。可是有多少讲者是对平民充满爱心和体恤之心的呢?
耶稣不只在口头上同情别人而已。他曾帮助民众,使他们身体上的需要获得饱足。他喂饱他们,医治他们的疾苦,甚至将他们的亲人从死里复活过来。他从上帝获得能力去做这些事,他也尽量运用这种能力。他有时忙到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进食和休息,他的确是个宅心仁厚的人。——马太福音14:14;马可福音6:38-44;8:22-25;10:13,14;路加福音8:49-56;使徒行传10:38。
耶稣的教训最伟大的特色之一是他安排了适当的途径,使他离世之后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把他的教训传给未来的世代。当他那短短的教导时期结束后,他已教导、训练和装备了一批门徒,可以差遣到世界各地去继续推行他所始创的工作。他把门徒留在世上不但要作导师,且要教导别人也成为导师。他所始创的事已发展成为一项在普世使人作基督门徒的工作。正如他所预言,这项工作已扩展到“万国万民”。——马太福音28:19,20。
仁爱、勇敢的领袖
耶稣在门徒当中居于领导地位。门徒从没有反对他,因为他的领导才能是无可置辩的。他为门徒立下完美的榜样。他无论叫门徒做什么,他总是首先自己身体力行。他不但教训门徒要爱邻人,不错,甚至要爱仇敌,同时也以身作则。因此,他在地上所作的领导是完全不流人血的。没有人可以指控他流了别人的一滴血。他甚至不让敌人留下他一位门徒施于后者身上的耳伤;他立刻把创伤治好。——路加福音6:32-36;22:50,51。
同时,他在地上的一生中表现极大的勇敢、丈夫气概和坚强。例如,我们在马可福音10:32读到:“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在前头走,门徒就希奇;跟从的人也害怕。”这是耶稣最后一次与门徒一同上耶路撒冷。他知道他行将被人处死。当时的宗教领袖们要把一切荣耀归于自己。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他们决心要杀害耶稣。耶稣知道这点,并且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告诉门徒。(33,34节)他绝没有退缩,反而走在门徒前面;这使害怕的门徒大感希奇。他们有个多么勇敢的领袖!
几日之后,当耶稣受到生死攸关的审讯之际,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问他是不是王,他回答说:“我是王,这是你说的”。(约翰福音18:37,《新译》)他绝没有为了保全生命而说谎。反之他勇敢地为他所代表的王国,上帝的王国,作见证。
耶稣在同一日被判死刑、受鞭打、戴荆冠、被掌掴和吐唾沫在脸上,最后被钉在一条受苦柱上遭受最痛苦的死亡。他始终负起责任,表明自己是一个仁爱、勇敢的领袖。他以最后一口气向天父提出最后的报告说:“成了!”——约翰福音19:30。
[第19页的精选语句]
没有其他的人曾成就耶稣基督在地上时所成就的事
[第20页的精选语句]
“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说话的,”曾经听过耶稣教训的差役由衷地评论说
[第21页的精选语句]
没有人可以指控耶稣犯了流人血的罪,反之他治愈别人的创伤
[第19页的图片]
亚当为人类所失去的,耶稣将其赎回
亚当
耶稣
[第20页的图片]
耶稣荣耀上帝而非荣耀自己
[第21页的图片]
耶稣作称为“登山宝训”的演讲
[第22页的图片]
耶稣对孩童表现仁爱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