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期望和平实现吗?
人对和平的渴求有如战争本身一样古老。因此现代并非例外。可是最近一位记者却将目前人们谋求和平的努力描述为“一个可能成功在望的念头。”为什么呢?现今获致世界和平的希望是否实际比以往更浓厚呢?今日的和平运动有什么异乎寻常之处?
什么导至现今的和平运动
1945年8月在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然结束。在战后的岁月中,原子战争的恐怖制止超级强国之间的冷战发展为一场大浩劫。后来在超级强国及其同盟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有所改善,紧张遂逐渐消退。像“缓和”一类的字眼向人提出获致恒久和平的应许。看来“恐怖均势”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接着,差不多突如其来地,缓和遭受严重的打击。美国未能通过战略武器限制条约第二期。苏联进侵阿富汗。波兰的难题使情势更为复杂。制造中子弹——所谓的洁净核弹,能够消灭人而不会毁坏财产——一事引起了很大争论。美国开始大量增加军备。北太平洋条约国家宣布在欧洲部署572个潘兴二型飞弹及巡航导弹。有人开始谈及发动一场“有限”的核子战争的可能性。无法想象的事——在一场核子斗争中得胜——开始赢得了若干官员的接受。
以每一平方英里计算,西德所存储的核子武器比世上其他任何国家更多,因此有些西德人对于将有更多核子武器运往该国一事大感震惊。他们害怕自己的国家沦为东西方一场核子大战的战场,于是他们和他们的欧洲邻居遂容许恐惧化为愤怒。愤怒则发泄为行动。一项新的和平运动遂告诞生。
与前迥异
在若干方面现今的和平运动与以前的不同。当美国介入越战之际,在欧洲和美洲也有反战示威举行。有些美国男子甚至公开烧去他们的征兵卡以表示抗议。但是他们的愤怒主要是针对特别该场战争而非一般的战争。在另一方面,今日的和平运动则产生于对核子战争一种差不多过度狂烈的恐惧,当事人觉得由于核战威胁要消灭人类,仅是核子武器的存在已经是不对和不道德的了。
另一项分别是在规模方面。有数以百计的组织在欧洲和美国兴起,在结构和见解方面各有不同,但却一致同意必须将核子武器的存量减少。作为裁军的一项初步措施,核子冻结赢得了颇大的支持。这意味到美国和苏联双方——有些人甚至赞成单方——暂停试验、生产和进一步部署核子武器。许多美国人在显要的政客鼓励之下亦赞成此举。全国各地有许多城市和市镇——不错,甚至有些州——以大多数票数通过赞成核子冻结的决议。a
国际对和平的呼求最后抵达联合国大会的内部。由于这结果,美联社报道数月前有若干个决议在联合国大会以大多数票数获得通过。这些宣告呼吁列强冻结对核子和化学武器作进一步的发展和部署。
现今的和平运动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支持。参加抗议的人不再都是穿牛仔裤的人士了。来自各年龄、不同的政治、宗教背景及社会地位的人均参与其事。在德国波恩,有超过250,000人在街上游行,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差不多有300,000人参加;与联合国第二届裁军会议同时,1982年6月在纽约市大约有700,000人参加游行。除了“街上的游行者”之外,美国前任副国务卿乔治·波尔说,“有巨大数目在家里的人怀有完全一样的感觉。”
运动的自发性和迅速扩展也异乎寻常。德国的《镜报》将这项运动在美国的浩大声势称为“1982年春季的意外发展,也许甚至可说是耸人听闻的大事。”该报谈及美国人“为和平发动游行,甚至达到差不多越过欧洲和平战士的地步。”
若干书本和小册,例如约拿单·绍尔(Jonathan Schell)的畅销书《地球的命运》(The Fate of the Earth),使人们意识到核子战争的恐怖——这些书有助于为和平运动赢得大众的支持。在英国,英国广播公司放映《哈米吉多顿指南》一剧,描述一颗一百万吨的炸弹在圣保罗大教堂上空爆炸会对伦敦造成什么损害。美国核子周的提倡者罗杰·慕兰特(Roger Molander)论及核战的威胁说:“我希望人们清楚知道有什么危险,因为他们会对于没有人设法补救一事感觉震惊;这可以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他们的确开始采取行动——并且获得了结果。加拿大一位国会议员留意到他们的效力,说:“在控制这个争论方面,专家们已被大众舆论击败了。”伦敦的《泰晤士报》同意此说,指出“和平运动显然对西方各政府产生了一项虽然并非立即,但却十分重大的影响。”
宗教介入其事
参与和平运动的人提出很多理由——政治、社会和宗教的理由。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在1982年访问英国时说:“今日,现代战争的规模和恐怖,不论是核战与否,使我们完全无法接纳战争作为解决国际纷争的方法。”虽然并非所有教会均发表如此率直的言论,“各教会所赞助的抗议在激发舆论方面担任一个重大角色,”《时代》杂志说。
1982年5月,苏联赞助的“宗教人员挽救生命神圣恩赐免受核子浩劫世界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差不多有600名宗教代表,来自90个国家,出席会议,他们代表佛教、拜火教、印度教、犹太教、回教、塞克教、神道教和基督教。一个显要的与会代表是美国的布道家葛培理,一份德文报纸将他称为“新美国和平运动的大使”。
鉴于和平运动无可置疑地日益流行,并且意识到这件事对世界领袖所能产生的压力,情形岂不是看来和平真的有实现的希望吗?
[脚注]
a 有些决议不获通过,主要是由于反对者声称立即冻结核子武器会使苏联在军事上占优势。
[第4页的精选语句]
现今的和平运动产生于对核子战争一种差不多过度狂烈的恐惧
[第5页的附栏]
来自各国的宗教支持
● 在美国,“大部分教派属下的宗教团体均[对核子冻结运动]予以道义和政治上的支持。”——《麦克连》杂志
● “[美国主教的]公开信吁请罗马天主教徒和‘所有善意的男女’将谋求和平立为他们最重要的属灵和世俗目标。”——《纽约时报》
● “西德和法国的天主教主教发出有力的呼吁,促请各军事集团从事裁军谈判。”——《南德意志报》
● 在德国,“路德会大力支持反飞弹抗议运动……各教会所赞助的抗议运动在激发公众舆论方面担任一个重大角色。”——《时代杂志》
●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数以千计大部分是青年的基督徒正公开采取立场拥护和平……为了表达基督徒对和平的向往,他们采纳了‘将刀打成犁头’的口号。”——《波恩记事报》
● “教会和平协会……是由荷兰最重要的教会共同设立的官方机构。这个组织所提出的口号是:‘将核子武器从世上铲除,从荷兰开始。’”——《经济学家》周刊
“他要按公义审判你的民,按公平审判你的困苦人。大山小山都要因公义使民得享平安。他必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穷乏之辈,压碎那欺压人的。太阳还存,月亮还在,人要敬畏你直到万代。他必降临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润田地。在他的日子义人要发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长存。他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从大河直到地极。”——诗篇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