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观点
基督徒应当遵守庆祝新年的习俗吗?
在中国人的社区里,爆竹之声通宵达旦。在日本,禅院的锣敲响108次。在美国,钟声、汽车喇叭声和汽笛声在午夜时分纷纷响起。这一切都发生于除夕的晚上。
你知道这一切喧哗虽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实起初都是为了同一的基本理由而作的吗:为要击退邪灵的侵袭及洁净人以迎接新的一年。大部分人把除夕的喧哗嚷闹视为只是作乐而已,然后进一步郑重其事地庆祝新年。你对于庆祝新年一事有什么看法呢?这件事与圣经的教训一致吗?
狂饮滥食
享誉国际的宗教历史学教授埃利亚德(Mircea Eliade)把与除夕有关的习俗描述为“狂欢节的插曲,农神节的纵情作乐,颠倒日常生活的次序,‘酒神节的喧闹放荡’。”因此,在许多国家里,除夕的习俗时常导致纵酒狂欢的宴乐。
例如,在日本,商人利用本年会(bonenkai)[除夕欢宴]去酗酒。在接踵而来的新年会(shinnenkai)[新年欢宴]里则有更多食物和饮品供应。结果,每年这个时候,“老虎”就在深夜的火车上大吵大嚷。在日文,“老虎”一词暗指人们在这段时期所容忍的醉汉而言。
这样的举动或容忍这种可耻的行为岂不贬低了人的尊严吗?使徒保罗劝勉罗马的基督徒说:“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马书13:13,14)你能够想象耶稣为门徒举行一个狂饮滥食的欢宴吗?绝不可能!
也许保罗所指的“荒宴醉酒”包括新年的庆祝在内。何以故呢?奥尔德(William M. Auld)所著的《圣诞节的传统》一书说:“从朱利乌斯·凯撒[公元前46年]的时候起,一月一日就即已被视为民用年的开始而是个假期的季节。”除此之外,奥尔德透露,“最低限度有三天的时间人们欢宴作乐。”
助长贪婪?
在东方,新年期间人们习惯以金钱作为特别礼物送给儿童。中国人采用红封包。他们相信红色不但能带来好运及兴旺,同时还能够辟邪。日本人则采用刻有吉利符号的细小白信封。这种习俗助长什么呢?
“以往我习惯盼望新年来临,”一位日本男子回忆说,“我主要关心的是那年我会得到多少御年玉(otoshidama)[新年礼金]。”这个习俗可以影响到儿童吗?不错,日本报章《朝日新闻》在‘Vox Populi, Vox Dei’一栏说。“儿童在暗中依照成年人给他们的‘御年玉’的数额把成年人划分等级。”礼金的数目不断上升,1985年达到每个孩子大约20,000日元(130美元)之多。
这种习俗岂不助长贪婪吗?成年人渴望有更多的名,儿童则渴望有更多的利。这正好是梵恩在《新约字词注释词典》里为哥林多前书第6章的“贪婪”一词所下的定义,那便是:“(热切)渴望拥有更多”。
什么父母会惹起儿女的贪念,容许儿女养成“贪财”的精神呢?圣经警告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提摩太前书6:10。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更多理由要对庆祝新年的习俗表示关注。
起源有问题?
假设你发现一条溪涧,水流晶莹清澈,使你很想喝一口。然而,你沿溪而上,却发现露营人士在溪水里洗涤肮脏的食具和衣服。你会仍然想喝一口溪水而甘冒染上疾病的危险吗?庆祝新年的习俗也可说一样。虽然有些习俗从人看来似无大碍,但圣经的上帝耶和华却清楚见到它们的起源。
请想想,我们从哪里找到庆祝新年的最早记录呢?加斯特(Theodor Gaster)在《新年——历史、习俗和迷信》一书里回答说,“据我们所知,有关庆祝新年的最早描述来自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描述庆祝新年节日的泥板透露“自公元前二千年的远古日子以来,巴比伦即已举行庆祝仪式。”
巴比伦的年约在春分——三月份——开始。庆祝持续11天之久,集中于崇拜巴比伦城的守护神玛尔德之上。巴比伦新年庆祝的遗风,例如滑稽哑剧和旺丁仪式,仍然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新年习俗中见到。美国费城在新年举行的滑稽哑剧巡游以及在日本秋田市在一月十七日举行的旺丁节仅是巴比伦新年遗风的其中两个例子而已。
上帝把源自巴比伦的宗教习俗视为污秽。他把习俗源于古代巴比伦的伪宗教世界帝国称为“大巴比伦”,并且警告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灾殃。”(启示录18:2,4)因此,既然庆祝新年的各种习俗显示出它们的异教起源,渴望遵守圣经教训的人绝不会遵守这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