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7 11/8 10-14页
  • 第三部:1935-1940年国际联盟的危殆以至死亡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第三部:1935-1940年国际联盟的危殆以至死亡
  • 警醒!198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希特勒的心爱主张”
  • 正式彩排——目的何在?
  • 闪电战袭击欧洲
  • 后事如何?
  • 理想的幻灭
    警醒!1986年
  • 第四部:1940-1943年列国痛苦不堪,受恐惧所驱策
    警醒!1987年
  • 敌对的两王进入二十世纪
    要留意但以理的预言!
  • 第五部:194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激烈的战况惨烈的结局
    警醒!198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7年
《警》87 11/8 10-14页

1914年以来的世界

第三部:1935-1940年国际联盟的危殆以至死亡

国际联盟从出生之日就是个病弱的孩子。历史家格泽克(H. Gatzke)论及它在1920年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说,“所谓世界各国的联盟其实不过是欧洲列强各为本身利益打算利用国联去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已。”除非能够把国家主义的思想加以根除,否则这个孩子的生命是岌岌可危的。

早在1930年代,国联的许多会员国已公开表示不满。例如,意大利认为它不获世界原料的公平分配,同时被拒加入世界市场和未能分享投资的机会。因此在1935年,意大利为了追求本国利益而进军阿比西尼亚(即现今的埃塞俄比亚)。日本为了同样的理由在1937年侵略中国。国联对两者均无力干预。

显然,那时尚未到20岁的国联并不是拥护者希望见到它成为的健康青年。早在1936年,它已病入膏肓而令人担忧。据历史家格拉姆(Hermann Graml)说,当时“[国联总部]在日内瓦的气氛有如送葬一般。”这是不足为怪的,国联对意大利和日本的狂妄行为已束手无策了,更不用说要对付那名叫希特勒的人。

“希特勒的心爱主张”

不错,德国也表示不满。它当时正力图重获欧洲的领导地位。据一本德国教科书说,1920年代的德国陆军将领史克特(Hans von Seeckt)将军认为‘如果没有新的战争,德国要翻身是难以想象的。’希特勒并没有排除军事行动的可能性。是故,据一个德国军事历史研究组织声称,“纳粹政权[在1933和1939年之间]的一切重要决策均直接或间接地以重整军备为目的。”

在希特勒看来,“德国的8,500万‘群众’形成一个统一的‘种族核心’。希特勒的假达尔文优胜劣败主义需要这个‘种族核心’去征服它的‘疆土’。”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现代历史学教授舒尔兹(Gerhard Schulz)解释说:“以暴力征服新的疆土乃是希特勒的心爱主张。”

事实上,国联帮助希特勒决定从哪里开始着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处于德、法之间、在数百年来翻来覆去地以德国或法国为宗主国的萨尔州被拨归国联管理,但规定后来会由萨尔公民投票决定继续受国联管理抑或成为法国或德国的一部分。公民投票定于1935年举行。

当时希特勒非常受人欢迎。年轻学生的口述默书课有时包括以下一类的颂词:“正如耶稣把人类从罪和阴间解救出来,希特勒也挽救了德国的沦亡。耶稣和希特勒都受人逼迫,但耶稣被钉死了,希特勒却擢升为总理。……耶稣为天上而建设,希特勒则在地上为德国而建设。”

宗教领袖们非但没有表现基督徒的中立,反而实际上卷入公民投票的政治漩涡中。大多数萨尔居民谨记着主教们所说的话:“身为德国的天主教徒,我们有义务要支持祖国的伟大、繁荣与和平。”天主教的工会提出警告说:“对祖国不忠便是对天主不忠。”

当然,并非人人都同意这种主张。例如当时的知名作家曼因(Heinrich Mann)提出警告说:“你们若投希特勒一票,便会延长他的寿命和对他的错误行为分担责任,……甚至对他必然发动的战争亦然。”但这样的警告之声究竟甚少。因此专栏作家塔古斯基(Kurt Tucholsky)不得不写道:“萨尔已被英国、法国、国联、国际劳工协会和教皇所抛弃。”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希特勒在公民投票方面得胜乃是意料中的事。萨尔州以压倒性的百分之90.8票数决定成为纳粹德国的一部分。

在对外重要政策上获得这第一场胜利之后,希特勒受到鼓励要得寸进尺。濒于危殆的国联已无力干预希特勒在1936年破坏凡尔赛和约的条款,在莱茵河西部地区整军经武。1938年,谁也无法阻止他占领奥地利,并在该年稍后并吞以德国居民占多数的捷克属土苏台区,后来在1939年更侵入捷克的其余部分。诚然,各方面高声提出抗议,但却仅是至此而已。

正式彩排——目的何在?

直至那时为止,希特勒的侵略战没有遭遇流血抵抗。但以上提及的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战却不然。意大利的一本参考书(L’uomo e il tempo)说:“法西斯意大利进军阿比西尼亚,是经过深谋远虑,动用巨额金钱、物质以及用大量宣传来支持的。”战争开始于1935年,在1936年完全占领了阿比西尼亚。听到关于大举轰炸和使用毒气作战的报道,举世为之震惊。

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势力日强,他们在1931年指控中国企图轰炸东三省南部铁路火车,日本遂以此为借口进军东三省。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占领多处地方,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汉口和广州等。

与此同时,欧洲的西班牙内战在1936年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趁此时机推出最新的武器和战略。像在东三省、中国和阿比西尼亚一样,此举具有正式彩排的作用,以便在将来有更大作为。据一项权威消息透露,在西班牙内战中有五十多万人丧生。难怪这场战争引致举世注目。倘若彩排已如此轰动,尚未正式上演的戏剧又如何?

闪电战袭击欧洲

各民主国家留意到世界舞台的发展趋势而深感忧虑。英国开始实行征兵制。后来在1939年8月,德国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世界大感意外。事实上,这项条约仅是秘密瓜分波兰而已。由于再度估计西方各民主国不会干预,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日4时46分挥军进入波兰。

但希特勒这次估计错误了。英国和法国在两天之后对德宣战。9月17日,苏军从东边侵入波兰,到了月底,波兰问题在实际上已解决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德国迅速进军,实行所谓“闪电战”。希特勒挟胜利余威,提出与西方列强媾和的建议。德国历史家霍弗(Walther Hofer)写道:“至于他是否具有诚意,这个问题是难以肯定答复的。”

战争在最初两三年的特色是突袭,进行闪电战而导致破坏的后果。苏联很快就迫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让苏军进驻境内。芬兰在压迫之下不肯就范,于是在1939年11月30日受苏联侵略。芬兰在次年3月依苏联的条件作城下之盟。

可是,这时英国和法国已打算假道中立的挪威去帮助芬兰。但既然芬兰已经求和,联军再没有借口这样行,于是遂搁置了那些计划。为了准备在后来登陆,联军于1940年4月8日在挪威水域布置水雷。次日,当挪威人抗议布置水雷行动之际,德军突然进兵挪威和丹麦。不及一周之后,英军也在挪威登陆,但打了几场胜仗以后,由于南方传来不稳的报道而被迫退兵。

多月以来,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德国会在何时何地进攻法国?随着时间过去,多数军事行动只限于海战。陆上一片平静。有些专栏作家开始谈及“假战”,说这场战争不是闪电战而是僵持战(sitzkrieg),意即“坐下来战争”。

可是,1940年5月10日,德军的突袭绝不是假的。德军绕过德、法边境的马奇诺防线,直捣北海沿岸低地诸国,攻占比利时,在5月12日抵达法国边境。荷兰在5月14日陷落。德军从法国北部长驱直下,困住了一百多万背着英伦海峡的英军、法军和比军。这场仗绝不是僵持战而是十足的闪电战!

5月26日,战争历史上最壮观的援救行动之一在法国的邓苟克展开。英军战船和数以百计的民船在10日之内运载了34万兵士横渡英伦海峡安全撤回英国。但并不是人人都得以逃脱。德军在三周之内擒获了100万名俘虏。

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国和法国宣战。四天之后,巴黎陷落德军之手。在月底之前,法、德已签署了休战条约。英国这时要孤军作战了。正如霍弗所描述:“希特勒以快到连本人也未想到的闪电速度成为西欧之主。”

但希特勒却预料不到,英国绝不求和。因此在7月16日,希特勒下令策划“海狮行动”——进攻英伦三岛。英国咬紧牙关准备应付将临的袭击。

后事如何?

多年以来,耶和华见证人一直向大众预告国际联盟的死亡。a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像闪电般爆发,遂结束了它那痛苦的垂死挣扎。本应早已举行的丧礼现在可以举行了,可以把它的尸体放入启示录17:7-11所谈及的无底坑里长眠。见证人便是根据这节经文预告它注定失败的。

国联已死,后事如何?那场战争会导致甚至更大的战争,例如称为哈米吉多顿的‘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战争’吗?(参看启示录6:4;16:14,16。)耶和华见证人虽然密切注视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却决心不作个人的参与。他们严守基督徒的中立,即使这样行令他们——在独裁和民主国家中皆然——受到禁止,被判入狱,受法庭检控和暴民侵犯。虽然他们的数目在1940年未及十万,他们却勇往向前,向人宣扬真正希望的信息,关于上帝那业已建立的王国的信息。

这个希望正是“列国痛苦不堪,吓得发昏”之际所亟需的。它便是下期的连载文章,“1914年以来的世界”第四部分的标题。

[脚注]

a 例如,1922年4月1日的《守望台》在108页说:“撒但……如今企图借着一项称为国际联盟或万国同盟的安排建立一个世界帝国。……这种联盟是不圣洁的,不久就要被彻底粉碎。”

[第13页的附栏]

成为新闻的其他事件

1935年——中国长江流域泛滥成灾,超过20万人丧生

1936年——玛利皇后号邮船以95小时57分的纪录横渡大西洋

美国黑人欧文(Jesse Owens)在柏林奥运会赢得四面金牌,使希特勒勃然大怒

1937年——杜邦取得一种名为尼龙的新产品专利权

德国飞船兴登堡号横渡大西洋飞行之后,在碇泊在新泽西州时着火焚烧,36人丧生

1938年——梵蒂冈承认佛朗哥政权为西班牙的正式政府

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中子可以用来分裂铀

在所谓“水晶之夜”,德国的犹太商店被抢劫捣毁

1939年——土耳其地震,有数万人罹难

发明第一架喷射飞机和建造第一架直升机

1940年——英国在空战中使用新发明的雷达

[第12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1940年之前轴心国在欧洲的扩张

轴心国和占领地

挪威

丹麦

荷兰

比利时

苏台区

卢森堡

莱茵河西部

法国

波兰

捷克斯拉夫

奥地利

匈牙利

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

[第11页的图片]

战争为国联敲起丧钟

[鸣谢]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鸣谢]

U.S. Army photo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