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残酷的主人
广告宣传利用狡诈的心理学去养成一个消费者的社会。它说服人‘以尚未得到的金钱去购买不必要的东西,有时是要赢得他们其实并不喜欢的人的艳羡。’
不少人受到诱惑去尽力赚钱,希望获得安全。这样行会导致理想的结果吗?
上文提及的莉丝终于嫁了一个经济稳定的丈夫。她说:“我婚后有豪华的住宅和两辆汽车,经济情况使我们可以随意享受世界所提供的物质东西、旅行和娱乐等。但奇怪的是,我仍然为金钱担忧。”她解释说:“我们有这么多财物是可以失去的。看来拥有的越多,就越少安全感。金钱并不能带来免于忧虑的自由。”
虽然追求金钱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标志,结果却很少带来真正的满足。西尔威斯特(David Sylvester)在《底特律自由新闻报》写道:“在崇尚物质的1980年代,求财的念头也许看来十分自然。但在我看来,物质主义只是我们忧虑不安的病征而已。”
信用抑或欠债?
即使你的收入买不起某些奢侈品,这个物质主义社会也能令你相信自己有权拥有这些东西。由于社会强调物质享受以及一般人担心通货膨胀,结果使用信用卡或塑胶金钱赊购的风气遂大为流行。这样行的理由是,‘你若等到储够钱才购买,到时候价格必然已提高了。’
英国的信用卡或付款卡的发行达2260万张之多,如今在欧洲已高踞榜首,使发行690万张信用卡的法国瞠乎其后。即使如此,据称英国的市场“尚未达到饱和程度”。时代转变得多么厉害!《听众周刊》评论说:“欠债在以前是人所竭力避免的事,但今日却被视为信用,消费者从四面八方受到鼓励要欠债。”
结果,如今全球的债务甚至使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也受到威胁。在个人水平方面,债务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比以前的任何时期为高。这种情况并不限于一国或一大洲。南非一位黑人居民评论说:“以往,黑人从不用信用卡。”但他补充说:“如今,黑人的信用卡使许多公司,例如家具公司,得以维持下去。”
“我们是欠债的一代,”商业作家西尔威斯特评论说,“一般人都消费过度,投资不足,活得好像明天永不会来临——即使明来到,社会救济金自然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那么,这种物质主义的人生观有为我们带来快乐吗?
可悲的后果
“城市投机家‘用可加因[麻醉剂]来缓和压力,’”伦敦《每日电讯报》的大字标题说。不错,有越来越多收入颇高的青年商人在金钱纠葛方面遭受巨大压力,以致被卷入一场日益严重的祸患——吸毒——之中。
以华尔街为中心的纽约金融区也患上同样的流行病。据报美国联邦麻醉药管理局的一位办事人说:“卷入吸毒漩涡的人十分谨慎。当然,人不会露骨地自称吸食可加因,但无可置疑的是,金融区里有百分之90的人都接纳这种毒品。那些负荷巨大压力的金融界新秀都提心吊胆,除非他们在某些麻醉药的刺激之下,否则就无力完成一宗生意交易。”
但近来玷污金融市场的犯罪行为并不限于滥用麻醉药而已。关于庞大骗案和内幕交易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岁入百万美元以上的人何以这么急需金钱,以致要以不法手段来赚更多的钱呢?”华尔街精神科医生罗尔力克(Jay B. Rohrlich)问道。他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继续说:“有些人实际染上了钱瘾而嗜钱成癖,情形与纵酒、吸食可加因或服食其他麻醉药成癖的人无异。”他解释说,在这些人看来,“金钱成了他们的不足之感的解毒剂。”
在我们这个物质主义日益流行的世界里,积聚财富已不再令人侧目。据法国《费加罗》杂志所载,一项调查透露,金钱已不再发出‘铜臭’了。令人感兴趣的是,接受调查的法国人在受到询问他们认为金钱能够予人什么时,有百分之45的人回答说:快乐。不过很可惜,情形其实刚相反。
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对金钱的过度渴求,从而避免招致这么多的痛苦烦恼呢?
需要自我检讨
你也许认为自己并非嗜钱成癖。可是,请考虑一下:金钱或金钱买得到的东西是你日常谈话的主要话题吗?你时常强调金钱的重要吗?你认为自己对金钱的看法并非没有什么不妥,因此觉得渴求金钱是有理的吗?
毫无疑问,人有迷恋金钱以致受其奴役的危险。二千年前,一位智慧的导师曾提出警告,把“钱财的迷惑”和奢华享乐比作可以窒息附近果树生机的荆棘。(马太福音13:22)圣经同时警告说,“贪财是万恶之根”刻意求财的人会“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提摩太前书6:10。
的确,金钱若居于支配地位,它就是个残酷的主人。可是,它在今日的世界里却担任一个有用的角色——仆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