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高涨——民不聊生
《儆醒!》杂志驻西班牙通讯员报道
‘我们已完全不再吃番茄,因为番茄实在太贵了。至于水果,我记不起上次买水果是什么时候,’印度一个家庭主妇叹息说。
‘我们买不起衣服鞋子,’要维持五口之家的一个墨西哥纺织工人慨叹说。‘四年之前,我们的收入较少,但物价较廉,现在的金钱已买不到什么了。’在他国内,披索(当地货币)的购买力从1982至1986年下降了百分之35.4。
厄格尼是埃及开罗一间大厦的夜班管理员,当地的生活必需品只在12个月内就涨价一倍。他解释说:‘我们见一天过一天,终有一天我们买不起吃的东西。’
在巴西,一个倒霉的火车意外受害者等待了20年才获得法院判决他索偿得直。结果,他所获的每月赔偿费相等于意外发生时该国的最低工资之半。可是,由于通货膨胀,这个数目甚至不够他前往取款时乘搭公共汽车的票值。
尼日利亚的巴拉已有三个子女,他听到妻子产下一胎三婴的消息时昏了过去。他虽然身兼两职,但家庭收入几乎不够应付基本需要的开支,而粮价仍不断上升。他知道自己将无法供应儿女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准备把新生婴儿给别人收养。
细节虽然不同,但在普世发生的情形却是大致相同的。生活费用无情地不断增高。对许多人来说,面包、牛奶和米饭已成为奢侈品,一日三餐是稀有的享受。来自尼日利亚的一项报道说:‘以往是大多数尼日利亚人主要食品的面包,现今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米饭只在节日才有得吃。’
有些人以多点时间工作来减轻难题,但有些人却发觉工作很难寻得,甚至不可能寻得。他们被迫日复一日为糊口而挣扎,在这方面虽困苦劳顿,却时常毫无成果。对这些人来说,问题不仅是应付生活费用而是要应付生存的代价。
在大多数例子上,罪魁祸首是通胀或物价上扬。工资也许增加,但很难追得上高涨的物价。固定收入的人,例如靠退休金生活或失业人士,他们所受的打击尤其重大。在世上许多低度发展的国家中,近年来生活水准显著下降。以普世而言,虽然富者越富,穷人却肯定越穷。你的国家也有这种情形吗?
经济困难造成不安
因此,许多人愤然抗议是不足为奇的。例如,来自墨西哥恰帕斯和瓦哈卡省的赤贫教师在墨西哥市的主要广场竖立帐幕,静坐不眠,希望此举能赢得经济上的公平待遇。其中一人坚称:‘人民正受到剥削。’在其他国家,物价急升时也曾引发暴动。
有人把犯罪形容为穷人对抗富人的沉默(但却危险的)革命。如今犯罪率正迅速增加。一个警察讲习班把国际犯罪狂潮归咎于有这么多市民陷入经济绝境。经济困迫有时诱使人铤而走险。1987年,印度的两条乡村有50名上层阶级人士被数百饥饿农民所杀,因为农民觉得饱受封建的上层阶级地主所剥削。
是谁之过?
在这二十世纪,人所创制的财富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矛盾的是,在本世纪行将终结之际,竟有亿万人陷入永久的贫穷之中,而且这样的人在数目上正不断增加。更好的明天、经济好转、人人可获优厚工资的承诺,只不过是政治幻想而已。
这是谁或什么之过呢?许多人归咎于政府。各政府本身也许归咎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世界经济机构也受到猛烈批评。显然,难题相当错综复杂,解决方法却十分渺茫。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会考虑生活费用危机的若干基本原因,以及为何这么难于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