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食物有多安全?
琼恩发觉冰箱里面还有一块肉而颇感困恼,这块肉是她在上周末买来作晚餐的。那天晚上全家临时决定出外吃饭,她忘了把肉放入冰格里。现在已经过四天了。
没有办法,她只好把包裹取出来,打开之后,飘来一阵臭味证实她所虑不差。可是,她想:‘也许彻底煮熟之后那阵臭味就会消失了。’她在权衡利害的时候,想起一句熟悉的格言:‘若有怀疑,不如丢弃。’琼恩终于决定把肉丢掉,借此她使家人不致因吃了不安全的食物而损害健康。
可是,危险食物的难题可以造成远较严重的情况。染污了的食物所招致的疾病在发展中的诸国是主要的死因之一。甚至在繁荣的国家里也有千百万人受到影响。例如,据报英国每年发生上万宗食物中毒的事件,实际发生的可能有百倍之多。那末,究竟什么使食物变成不安全呢?
不安全的原因何在?
食物变成不安全也许是由于被有害细菌所染污。例如家制罐装蔬菜也许封得不密,作凉拌沙拉的生菜没有洗净,煮熟的肉留在室温之下太久,或者负责烹调的人在处理食物方面粗心大意等。食物也可以受到农药或者偶然接触的有害物质或有毒物质所染污。
每日均有大量不安全的食物输出和输入。仅在为期三个月的一段时间之内,美国已拒绝了价值6500万美元的不合格食物输入。可是,在许多国家里却没有拒绝不安全食物的措施。不安全的食物通常也照样被人售卖和食用。
《世界卫生》杂志报道说:“食物传播的疾病差不多成为普世流行病,并非仅在贫穷的家庭里才有这种情形。”该杂志同时说:“食物污染所导致的疾病和身体不适使经济生产力低降,在现代世界中这是最广泛的健康难题之一。”
据估计,美国每年有2000万人因摄取染污了的食物而遭遇健康难题。在欧洲,食物传播的疾病被认为是仅次于呼吸器官传染病的主要死因。一个科学家说:“工业国家的人士在饮食方面的喜好和习惯促成了食物传播的疾病,最显著的难题之一是,他们爱吃煎得不熟的大块肉类。”
在外进食
通常人们认为在餐馆进食或在快餐店匆匆进点小吃并不会引起什么问题。餐馆每日供应数十万份的餐,看来对顾客并无不利影响。可是,甚至在先进国家里,也有不少人由于在餐馆进食而受到由食物传播的疾病的严重影响。
例如,欧洲西北部的一间餐馆有150人以上在进食圣诞大餐之后发生食物中毒。后来当局发现,原来煮好的火鸡是在一块木制砧板上切割的,同一块砧板曾被用来准备生鸡作为烧烤。后来卫生官员在木砧板的罅隙中发现沙门氏菌。
在一次七日的航程中,船上有百分之20的乘客发生腹泻。卫生当局发现船上的厨房过度挤逼和污秽,贮藏食物的安全处所根本不够。食物长时间放在桌上不予冷藏,剩余的食物在翌日再用来奉客。
既然不安全的食物甚至在先进国家中也是个难题,在发展中的诸国,后果就更悲惨了。
日常惯事
《世界卫生》杂志报道,在世上许多地方,营养不良非常流行,不光是因为粮食短缺,“同时也由于摄取染污了的不安全食物之故。”结果导致屡发的腹泻和其他传染病。
《世界卫生》杂志报道,“1980年,在发展中世界(中国除外)的5岁以下儿童发生过7亿5000万至10亿宗急性腹泻。夭折的儿童将近500万,平均每年每日每分钟有10宗死亡是腹泻所致。”但处于险境的不光是儿童而已。在1984年,题名为“食物安全在健康和发育方面所担任的角色”的报告书指出,“旅客的腹泻现已成为广泛的现象,将近有百分之20至50的旅客受到影响。”
缺乏适当的卫生知识无疑是大多数食物致病的原因。食物在起初也许是安全的,但后来却被消费者或被处理食物的人——如零售商或烹调者——所染污。
同样,文化背景也可以导致食物污染。例如在墨西哥,有些地方的人相信由于缝纫、熨衣、烤烘而弄“热”的手不应立刻去洗。据称太早用冷水洗手会导致风湿或痉挛。因此,“热”手的妇女在如厕之后也许不洗手就为家人弄膳。结果,有害的细菌便蔓延开来了。
另一方面有些文化传统若加以遵循,便会有助于遏止食物致病的传播。在印度的许多地方,烹调食物是在地板上进行的。在街上行路弄脏了的鞋子要在入屋之前,尤其是入厨之前,便除下。同时,水果要去皮才吃。动物的肉在屠宰后数小时之内就要吃掉。盛菜肴的器皿也许用洗净的新鲜叶子而不用盘子。
应付难题
全人类都获得适量的安全食物——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呢?论到这个难题,联合国一项关于食物安全的报告说:“在以往40年间,许多国际组织已提出大量的专门报告,也发起了许多计划去应付这个难题。但食物致病的个案却继续增加。”
应付这个难题所需的是教育一般大众,尤其是母亲们。个人也可以留意提防食物污染,并且为自己和家人保持安全的进食习惯。下一篇文章会提出若干建议。
[第17页的图片]
调制食物的地方若保持清洁,像在这个印度家庭里的情形一般,食物就可以安全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