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2 1/8 25-27页
  • 腓立比——甘泉之地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腓立比——甘泉之地
  • 警醒!1992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清水之泉
  • 贵金属之泉
  • 血之泉
  • 生命之泉
  • 慷慨之泉
  • 离别
  • 腓立比
    洞悉圣经(上册)
  • “请来马其顿”
    “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
  • 使徒行传第16章注释
    圣经新世界译本(精读本)
  • 圣经的第50本书——腓立比书
    “圣经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查看更多
警醒!1992年
《警》92 1/8 25-27页

腓立比——甘泉之地

当飞机迫近帖撒罗尼迦之际,我们在爱琴海波浪起伏的海面上掠过。突然,机场跑道在水边隐隐出现,并随即奔向我们的脚下——它与机身这么接近,以致内子还以为我们已经着陆。她说:“这是我所经历的最畅顺的一次着陆!”接着,机轮撞碰地面一下,飞机便着陆了。

希腊马其顿!我回顾亚历山大大帝的世界,以及后来在腓立比平原上定了罗马末后命运的战役。我纳罕这些事迹对基督教的使徒保罗的一生和服事职务有多大的影响。身为“外邦人的使徒”,保罗在腓立比把基督教信仰引进欧洲。(罗马书11:13)我们会在腓立比看见若干发人深省的事物吗?抑或历史过后,一切便如春梦了无痕呢?

我们的公共汽车从帖撒罗尼迦北上两小时后,就在卡瓦拉港之上沿着蜿蜒的山路迤逦而行。虽然卡瓦拉主要以输出烟草为人所知,但我们却看见不少渔民在码头旁修补渔网。此情此景使我们想起保罗看见旧称尼亚波利的卡瓦拉的时候。——使徒行传16:11。

保罗并没有在尼亚波利停留,不过我们却看见数米以下他在其上仆仆风尘地往来的陡峭圆石路。接着,我们穿越树木繁茂的羊肠小径,首次一睹腓立比城古迹的风采。从山谷的中段以上起,我们差不多随处都可以看见旧城遗址的巨型石块。

我们向下眺望,只见一畦畦的烟草田地庄稼已熟。保罗也曾遥望沼泽区,看见茂密树林里的早期定居者。使徒下山时也许停下来休息一下,歇一口气,然后,他必然匆匆上路,也许像我们一般兴奋。

清水之泉

腓立比在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56年来到此地之前早已存在。腓力二世砍伐树林,拓展城镇,并用自己的名字替它命名。不过,在此之前5年,来自萨索斯的人在此定居下来,在阿斯拉和潘盖厄斯山矿产丰富的矿场里采矿。他们把自己的村庄称为克伦奈——‘小泉之地’。何以故呢?因为这地到处都是清泉,使山谷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沼泽区。

仅是近年来人才成功地疏导这一带的泉水。不过清泉仍在,溪水照流。在其中一处缺口,一条古罗马道路横过甘吉特斯河。该河对保罗饶有意义,我们稍后便知。

贵金属之泉

腓力二世在克伦奈设防,以保护法索斯的矿工不致受色雷斯人所威胁。腓力希望把克伦奈作为工事前哨基地。但至为重要的是,他需要当地的黄金去资助他那野心勃勃的作战计划。金矿使腓力和亚历山大大帝每年多了千多块银币的收入。当腓力城的黄金被人淘尽后,该城便渐渐湮没无闻了。

血之泉

一个多世纪过去后,罗马政权取希腊而代之。罗马帝国大事筑路,横越马其顿的维亚埃尼亚通道就在此时建成。这条通道距离海岸约14.5公里,穿越腓立比城的心脏,是商业和军事的通衢。

腓立比城曾是个战略据点。公元前42年,罗马政府与篡夺帝国的人曾在当地爆发了两场激烈的战事,当其时该城血流漂杵。结果,阴谋叛变的共和党员失败了,凯撒的帝国便得以保全下来。为了记念这次事件,得胜的屋大维家族把腓立比拨作罗马的殖民地。——使徒行传16:12。

生命之泉

今日腓立比城已渺无人迹。它只是个考古学的场地。我们沿着维亚埃尼亚通道漫游之际,一路上视察车轮在路上遗下的痕迹。我们在市场上漫步,稍瞥一下可坐50人的公共厕所。图书馆里并没有藏书,就如体育馆(其实是角力学校)内没有摔跤运动员一般。我们看见罗马人的神庙、希腊人的壁龛,上卫城的半路上则看见埃及人的圣所等遗迹。我们坐在露天的剧场里,对剧场的音响效果叹为观止。我们又站在会议广场中,仿佛看见傲慢的法官从他们的专席上起来,在他们前面领路的则是手持用皮带捆着斧子的棍杖的侍从——这是他们的权力象征。我们试图在脑海里把历史重演,于公元50年已相当罗马化的腓立比城遂活现眼前。

据圣经说,保罗和他的同工继续留“在这城里住了几天”。(使徒行传16:12)当其时并没有任何令人兴奋的报告。然后有一天,保罗听说有一撮虔诚的人在城外的拱门以外的地方聚集,就是横过河流的通道邻近一带的地方。这些人既不拜旧神,也不信新神。

路加写道:“当安息日,我们出城门,到了河边,知道那里有一个祷告的地方,我们就坐下对那聚会的妇女讲道。”所讨论的事情关乎借耶稣基督而来的救恩和永生希望。“有一个卖紫色布匹的妇人,名叫吕底亚,……听见了,主就开导她的心,叫她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使徒行传16:13,14;可参阅腓立比书2:12,16;3:14。

过了不多日,保罗逗留在腓立比的时间到了戏剧性的结束。保罗离开祷告的地方约一公里有多,就碰上一个被邪灵附身的女子,后者令他极其厌烦。保罗把邪灵逐出后,女子的雇主们眼见自己的占卜生意毁于一旦,就都勃然大怒。结果如何?

他们“揪住保罗和西拉,拉他们到市上去见首领”,并且指控保罗和西拉说:“这些人原是犹太人。”(当时人人都知道克劳第刚把所有犹太人逐出罗马。)他们继续指控保罗和西拉说,这些人“骚扰我们的城,传我们罗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规矩”。群众喧哗扰攘,结果法官作出裁决。各侍从便手下不留情,‘打了保罗和西拉许多棍’。在此之后,他们把保罗和西拉收监,并把后者双脚系在足枷中。保罗和西拉满身淌血,晕倒在监里。就在当夜,有一场大地震发生,结果保罗和西拉得以解除捆锁,并协助狱卒和他的一家信奉了基督教。——使徒行传16:16-34。

第二天早上,各官长对于这场误会感到十分抱歉,并请这些陌生人离城。保罗和西拉离开腓立比前往帖撒罗尼迦之前,首先前往吕底亚家去鼓励各信徒同工。路加则留下来照顾这个新成立的会众。——使徒行传16:35-40。

慷慨之泉

路加论及吕底亚邀请他和保罗到她的家去时这样写道:“[她]强留我们。”甚至是看守保罗的狱卒,一旦正确地了解实情后,也表现了十分好客的精神。(使徒行传16:15,33,34)保罗逗留在帖撒罗尼迦期间,他在腓立比的朋友曾两次送来他所需的物质。

在较后的日子,当保罗在哥林多勇敢地事奉上帝之际,腓立比人再次来寻找他。甚至在多年之后,保罗在罗马被囚时,来自腓立比的一位使者送来礼物,并且甘愿为使徒作出个人的服务。保罗深受感动,因为他知道腓立比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因此他写道:“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哥林多后书8:1,2;11:8,9;腓立比书2:25;4:16-18。

离别

我们在甘吉特斯河一带留连忘返。我把手放进水里挥动,水冷得出奇。我们环视四周,附近某处便是保罗和其他人一起聚集从事崇拜的“祷告的地方”。

然后我自忖,究竟腓立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是由于这个地方位于河畔?抑或是它的市场,连同空空如也的图书馆、了无人迹的体育馆、无人供奉的神庙以及没有存货的商店呢?

是它的清泉吗?不错,腓立比的确是个“甘泉之地”。水依旧淙淙流泻。城一度流满黄金,也曾在乱世时流满了血。不过,在美好的日子里,却有生命、爱心和慷慨之泉从一些非常特别的人物——从保罗、吕底亚、狱卒以及其他的人——那里溢流出来。其实岂不是由于那些人本身吗?是这些特殊的人物使腓立比城如此不同凡响。他们使我思潮起伏,令我反躬自问。我但愿……。内子轻触我的手臂,柔声说:“来吧,我们要走了。”——外稿。

[第25页的地图或图片]

左上图:古腓立比城的“比马”(审判台);右上图:横越甘吉特斯河的“维亚埃尼亚”通道;下图:会议广场遗址

[希腊或腓立比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