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非洲城市里成长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是世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那里的妇女平均生养超过六个儿女。贫穷、每况愈下的环境和资源的缺乏更令他们的情形雪上加霜。以下是当地生活实况的第一手资料。
我在西非一个大城市里长大。家里总共有七兄弟姊妹,但两个很早便死了。我们的住所是租来的,只有一个房间和一个客厅。爸爸妈妈住在房里,我们则睡在客厅地板的草席上。男的在客厅的一边,女的在另一边。
像大多数邻居一样,我们相当穷。我们不是常常都享有生活所需,有时甚至连吃的也不足够。早上,我们时常把前一天剩下来的饭烧热来吃。有些时候甚至冷饭也没有。有些人认为丈夫既然赚钱养家,理应享用最多食物,妻子次之,剩下来的才给儿女吃。我们的父母却不是这样;他们宁愿自己挨饿,让我们分享小量的食物。我很感激他们的牺牲精神。
上学
有些非洲人相信惟独男孩子才应该上学。他们觉得女孩子不必接受教育,因为她们婚后可以得到丈夫的照顾。幸而我的父母并不持有这种主张。我们五兄弟姊妹都上学。可是,这却为爸妈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铅笔纸张等琐碎东西没有什么问题,但教科书却相当昂贵,学生规定要穿的校服也花费不少。
我开始上学的时候是光着双脚的。直到我十四岁念中学二年级,爸妈才有钱给我买鞋子。这并不是说我连一双鞋子也没有。我只有一双鞋子,是上教堂才穿的;父母不准我穿着鞋子上学或到任何其他地方去。我只能赤脚。有时父亲有足够的钱为我们买公共汽车车票。他没有钱的时候,我们就要步行往返学校了。从家里到学校大概有三公里路。
洗衣日和打水
我们在一条小溪洗衣服。我还记得妈妈带着我去洗衣,她挽着一个桶,一块肥皂和要洗的衣服。到了小溪,她先打一桶水,把衣服放进去,再擦上肥皂。然后她把衣服铺在圆滑的石头上敲打,再放进小溪里冲洗干净。之后她把衣服摊放在别的石头上,因为把湿的衣服拿回家实在太重了。那时我还小,所以妈妈派我看守晾晒着的衣服,以免被人偷去。大部分工作都是妈妈做的。
很少人家里有自来水,故此我所做的家务之一是带着桶往户外的水龙头(供水管)取水。难题是,在干旱的季节,很多供水管都被锁上以求节省用水。有一次,我们整天没有水喝。一滴也没有!有时我要走几里路去打一桶水。由于用头顶着水走遥远的路程,我的头发给磨掉了。我年仅十岁,头上已经有一块光秃的地方!我很高兴告诉你,我的头发后来又长出来了。
养儿防老
回顾以往,我认为我们的生活可说是普通,或许比非洲这部分的一般人稍为好一点。我知道有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准比我们还差得多。在学校里,我有许多朋友上课前和下课后都要在市场工作帮补家计。有的甚至没有钱在上学前买早点;他们空着肚子上学,整天挨饿。我还记得在学校里进食时,很多次有这样的孩子来哀求我,于是我便分一点面包给他。
虽然有这么多的艰辛和困难,大多数人依然喜欢有多些儿女。“一个孩子并不能算作一个孩子,”很多本地人说,“两个孩子才能算作一个,四个孩子算作两个。”因为这里是世上婴儿夭折率最高的地方之一。父母们知道,即使有些儿女死去,仍有些会活下来,长大成人,寻得工作,赚钱养家。那时他们便能够照顾年华老去的父母。在缺少社会福利的国家里,这便是生活保障了。——唐纳德·文森特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