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始于母腹
亚里士多德认为婴儿出生时的脑像白纸 一样,一片空白。二千多年后,许多人的观点仍然没有大改变。宾雪法尼亚州大学一位医学教授在1895年写道:“在一个婴儿刚出生时,他比一棵菜聪明不了多少。”民间传统观念却持相反意见,认为一个婴儿在母胎时便开始学习,而且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是有知觉的。现今的科学表明亚里士多德和那位教授都错了,反之,认同这种民间见解的人才是正确的。
虽然人脑有个微小的开始,但在它发展成熟时却教人多么惊叹!怀孕后第三周,胎儿的脑细胞便开始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神经 细胞体会首先形成。神经病学家理查德·M.雷斯特克指出在怀孕期结束时胎儿的脑会怎样时说:“从这个不利的开始,最终发展成已知的宇宙中最令人惊讶的器官。”这个过程由大约12万5000个细胞开始,然后以每分钟25万个细胞的速率增加。雷斯特克补充说:“最后会倍增到1000亿个称为神经元的脑细胞,而这是脑一切功能的基础。”
随着脑子不断生长,神经元互相形成许多联系。到了第八个星期,这些称为突触的联系继续形成;不久,亿万个突触开始为胎儿那多种功能的脑作妥准备。根据一本备受推崇的书《婴孩的诞生》指出,在同一时候——怀孕的两个月后——“发育完整的人体中的各器官,……现在都已一一俱备。”所有器官都各就各位,这不再是个胚胎了。胎儿阶段的生长以及身体各部分的发育已告开始了。虽然如此,主张人工流产的人竟敢声称胎儿并非活着。
胎儿到了七个半星期后便开始活动。到了第13周味蕾开始发挥功用。若有糖分渗进羊膜内的液体,吞咽速度便会增加一倍。但胎儿若尝到奎宁,他便会立刻减少吞咽,甚至苦起脸儿来表示极度不悦。到了第15和16个星期,呼吸、打嗝儿、吸吮、吞咽、打呵欠和眼部活动——在随后的多个星期也会出现快速眼动睡眠状态——这一切现象都会相继发生。雷斯特克说:“在有限的程度上,胎儿在子宫内已能听到、看到、尝到、嗅到和有感觉了。”但是,那些主张人工流产的人仍然坚称这样的胎儿并非活着。
初生的婴儿能够记得在母腹内听过的声音——例如母亲的心跳声。他曾在这声音中酣睡;在这声音中睡醒;在这声音中休憩和随着这充满节奏感的心跳声轻轻颤动。在这声音犹如一位常在身旁的友伴,予人一种宁谧、安全的感觉。研究人员曾在产房进行实验,证明这些声音对婴儿的确能发挥安定的作用。那些听到录音机播放心跳声的婴儿比那些听不到心跳声的较少哭啼,身心发展也较健康。饶有趣味的是,“这些声音的强弱程度惟独与胎儿在子宫内听到的相若(尤以感觉特别敏锐的婴儿为然)才能发挥安定的作用。”
胎儿的脑不但对子宫内的活动产生反应,它也注意和记得子宫外发生的事情。托马斯·韦尔尼医生说:“维瓦尔第是胎儿所喜爱的作曲家之一,莫札特则是另外一位。克莱门茨医生指出每当播放他们那悠扬悦耳的乐曲时,胎儿心跳速度会保持稳定,踢动的情况也会减少,……在另一方面,各类摇滚乐却使大部分胎儿都受不了。”
北卡罗莱纳州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安东尼·德卡斯巴医生设计了一个不含养料的乳头去观察婴儿吸吮的速度和挤压的程度。借着改变吸吮的规律,婴儿能够学会选择聆听录音机中一些自己喜欢听的声音——例如某些语声和故事。一个仅有一、两小时大的初生婴儿能够认出他父亲的声音。如果父亲于婴儿还在母腹时曾温柔地对他说话。婴儿不但认出这声音,他甚至充满感情地作出反应而停止啼哭,因为他感到安全。类似地,婴儿也认得母亲的语声和心跳声,他在母腹时对这两种声音已十分熟识了。
德卡斯巴进行另一次实验,他请16位孕妇大声朗诵一个称为《帽子里的花猫》的童话故事。她们在怀孕期的最后六个半星期内,每天都朗诵这个故事两次。在婴儿诞生之后不久,医护人员把他们与一些吸吮设备连接起来,同时向他们播放两个录音故事,一个是《帽子里的花猫》,另一个是《国王、老鼠和乳酪》。借着观察他们吸吮速度的缓急变化,看来每个婴儿均喜欢聆听《帽子里的花猫》这个故事,这正好是他们在母胎时听过的。他们屡次都特别喜爱聆听这个故事,而非在母腹时没有听过的《国王、老鼠和乳酪》。任何年龄的孩童都有同一的倾向,他们对心爱的故事百听不厌,陌生的故事则不大接受。
德卡斯巴总结说:“看来婴儿出生后喜爱听些什么是受到胎儿期所听过的东西影响的。”雷斯特克医生在为这些研究结果提交报告时说:“婴儿在母胎时已开始学习,他认得母亲的声音,甚至认得她的语调和朗诵过的书。”他在结论中说:“换言之,胎儿在母腹时已能借听觉去理解,学习。甚至在他们实际需要运用或预期要运用这种学习能力之前,他们其实早已具备这种能力了。”
婴儿在母胎时已学习了许多事情。他获得充分装备去学习。一切发展表明胎儿时期的脑多么令人惊讶。在这个时期的神经元已可尽展所能。根据一些神经学专家说:“初生婴儿的脑具有大量能够形成无数联系网的神经元,这个时期所产生的数量是一生中最多的。”从脑细胞开始形成的时候起,这个母胎中的小生命要花八个月的时间忙着制造亿万的神经元,形成亿万组联系。凭着这些联系,移动、呼吸、吸吮、吞咽、味尝、排泄、聆听、观看、学习和记忆等活动得以成为可能。试问有任何聪慧的人能说这小生命不是活着的呢?
许多科学家和其他千百万人都合理地认为生命始于成孕时刻。雷斯特克医生在他所著的《头脑》一书中说:“我们一生中真正的开始和最重大的时刻 是在于我们成孕的一刻。中国人由于意识到这件事实,而从这个时刻开始计算年岁;故此,一个婴儿出生时已经是一岁了。”
今日许多人认为胎儿在未出生前不算是一条生命或活着的个体;然而,上帝的话语绝不同意这种观点。假若有人蓄意堕胎,上帝的律法是:“以命偿命”,正如出埃及记21:22,23说:“人若彼此争斗,伤害有孕的妇人,甚至坠胎,随后却无别害,那伤害她的,总要按妇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审判官所断的,受罚。若有别害,就要以命偿命[“一命赔一命”,《英王詹姆斯译本》]。”
婴儿仍在母胎之际,耶和华显然已把他视为一个活着的人。这从胎儿在母胎内的一切活动足以见之。现在科学家明白到在成孕后第二个月,胎儿一切的器官都已形成而且开始运作。他已能够感觉、学习和记忆了。毫无疑问,初生婴儿的头脑并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仅是一张“白纸”,他也绝非像那位大学教授所形容的“比一棵菜聪明不了多少”。反之,初生婴儿拥有一生中最多数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能够记录周围所见的新景象、听到的声音和感觉。现在,他已预备好接受人生的挑战了!事情真的如此吗?
母亲所做的事能够造益胎儿,使他身心发展健全,但她也能够为小生命带来损害。她的思想或好或坏会影响胎儿。这不是说胎儿具有母亲的思想;但母亲所思念的事情能产生情绪,而胎儿会受到母亲的情绪状态所影响,不论这些情绪是充满安全感、心平气和、安宁抑或充满忧虑、恐惧或愤怒。更糟的是,疾病能从母亲透过胎盘传给胎儿。性传染病,甚至爱滋病,也能感染胎儿。怀孕时期的母亲若服食烟草、大麻、酒精、吗啡、古柯碱、海洛因或其他毒品,她们产下的婴儿也会染上毒瘾、智力迟钝、脑部受伤、肢体畸形,容易导致中风、心脏病和其他悲惨的后果。
母胎中的婴儿并非像许多人所想的,对外面世界毫无知觉。甚至在母腹里,他可以受到慈爱的呵护,也可以受到无情的伤害。婴儿呱呱坠地之后,他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虽然他在母腹里已开始学习,但他会带着怎样的学习经验来到世间呢?令人欣慰的是,缔结幸福婚姻的仁爱父母会为小生命带来快乐的经验。
[第14页的精选语句]
“已知宇宙中最令人惊讶的器官”
[第14页的精选语句]
到了第八周,所有器官都各就各位
[第15页的精选语句]
有任何聪慧的人能说这小生命不是活着的吗?
[第17页的精选语句]
许多科学家认为生命始于成孕时刻
[第16页的图片]
到了第八周,身长达4厘米,所有器官都在适当的位置上
[鸣谢]
Photo: Lennart Nilsson for A Child Is Born -1976 ed./Dell Publishing Co. (also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