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目混珠?
但凡人能够制造的东西,别人总有办法加以仿制。眼前所见的东西表面看来跟你想要的物件一模一样,但它可能是鱼目混珠吗?人有时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打击伪造活动。14世纪在德国有一位旅馆东主由于售卖劣酒以冒充纯正的吕德斯海姆酒而被吊死。1832年之前的140年间,英国有300多人也由于伪造商品而问吊。在1597年,有两位金匠由于在金牌上虚报成色而被人用钉穿过耳朵钉在颈手枷上公开受辱。
“许多人有收藏癖好,这使不忠实的商人有机可乘,”曾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赝品?欺骗的艺术”展览会里工作的马克·琼斯作出上述的评论。即使在行的人也可能受骗。辟尔唐人“化石”原来是伪造的,多年来,科学界一直受到蒙骗。希特勒“日记”正是一项如山铁证表明伪造者的骗人伎俩多么高明,甚至连专家也可以被骗倒。
马克·琼斯说:“今天最普遍受人伪造的物品,就是……畅销的冒牌商品。”举例说,在1987年,据估计美国每月有1万至1万5000部冒牌的苹果牌电脑在市场出售。伪造商制造冒牌的沃特福德牌水晶器皿而从中渔利了3300万美元,这宗冒牌货事件最近才被人发现。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一间位于法国郊野的工厂一直暗中复制世上最有名的水晶产品。”
这一代人热中于追求奢侈品。文森特·卡拉图在打击伪造活动方面经验丰富,他指出伪造商“今天生产冒牌的沙内尔香水,明天便转而制造假冒的菲拉牌运动衣,不久又进口伪造的邓洛普网球拍。”无论消费者想要什么,伪造商便制造什么。然而,英国的反伪造团体提醒消费者说:“许多时候……一只标价50英镑的‘廉价’名厂手表实际可能只值5英镑而已。”
危害生命的冒牌货
《反伪造新闻报》也指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劣货充斥所造成的危险:“危险和不合标准的产品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安全。”威胁的程度有多大?《商标世界》杂志提供以下的例子:“导致14宗撞机意外并且最少造成两人死亡的意外事件,归根究柢原来问题在于冒牌的飞机零件。”英国全国消费者委员会揭露数以千计违反安全标准的电器插头套件及配以劣质橡胶密封套的冒牌汽车制动缸如何混进市场。该刊物说:“这些冒牌货对消费者是很危险的。”
那些制造假药的人真可说是丧尽天良。英国的反伪造团体声称:“在非洲部分地区出售的药物有百分之70是假药。”例如在尼日利亚发现有些出售的眼药水根本没有任何医药成分,有些甚至是用受污染的水制造的。人若使用这些眼药水便可能引致失明。“人若必须服用‘抗生素’,但所用的药物却又不含抗生素,”世界健康组织在1987年说,“那么,便必然会有人因此而丧生。伪造商品的活动其实就与大规模谋杀无异了。”
当心你手上的钞票也可能是伪钞。最近仅在一年内,世界各国政府合共充公了1亿1000万美元伪钞。在爱尔兰流通面额100元的伪钞由于伪造得如此精良,以致“竟然有155张伪钞能够在各主要银行流通了一段时期才为人识破,”《爱尔兰时报》作出上述的报道。
什么能够保护你以免被人鱼目混珠呢?一位负责处理消费者事务的专家指出:“人若能成为一位有见识的消费者,这便是最佳的保护。”他补充说:“货品的宣传若吹嘘到有点言过其实,那么,它也许真的是名不符实了。”
[第21页的图片]
使科学家受骗多年的辟尔唐人“化石”原来是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