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问……
与异性倾谈有什么不妥吗?
‘我们并非约会,只是倾谈而已。’17岁的丹尼这样描述他与蒂娜a之间的关系。他们是在耶和华见证人的大会里结识的;自那时以来,他们经常借电话作悠长的倾谈。丹尼承认他们仍然年轻,要认真谈恋爱未免过早一点。但是他觉得彼此仅是聊聊天并没有什么不妥。
许多年轻人的父母虽然不准儿女正式与别人约会,却准许他们与异性培养友谊,经常互相倾谈和通电话。两小无猜吗?也许是的。然而,有些父母却为此感到忧虑。“青少年互相‘来往’看来造成了若干难题,”一位对这个问题表示关注的家长写道。“他们并不是约会,但却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男朋友和女朋友。”
其他年轻人则借着书信往来去培养男女关系。这些书信也许仅是纯洁友谊的表示。可是,时常发生的情形是,书信所表达的情感变得愈来愈罗曼蒂克。有些青年人与一些他们明知没有立下良好基督徒榜样的人通信,结果发展为罗曼蒂克的关系。这些青年人也许声称,起初他们只是衷诚渴望借书信去鼓励对方而已。
倾谈抑或约会?
圣经并没有谴责人跟异性倾谈或通信。基督徒应当“亲爱教中的弟兄”,包括男女同辈在内。(彼得前书2:17)圣经进一步吩咐年轻男子要对待“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提摩太前书5:2)倘若人人都实践这条原则,年轻男女是可以享有清洁、健康的关系的——不错,他们可以缔结友谊!
可是,年轻的基督徒通常借着群体活动去享有这种友谊的。因此,倘若两个年轻人彼此另眼相看,两者的关系就开始染上罗曼蒂克的色彩而变成谈恋爱了。这就是约会吗?也许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不是。然而,青少年许多时并不真正了解成年人所说的约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曾有人问一群年轻人如何界定约会一词的意思,有一半以上的人说约会的意思便是‘跟异性出外’。有些人则认为约会的意思是要‘更熟悉某人’。向一群基督徒青年所作的非正式调查也获得类似的结论。一位13岁的男孩说:“带一个女孩去看电影,在外面逗留到很晚,然后送她回家,这就是约会了。”
一本词典把英文的“约会”一词(date)界定为“两个异性之间的社交活动”。这岂不是可以把与对方作经常的倾谈包括在内吗?人若借着电话去作这种倾谈或社交活动又如何?一位名叫艾万的青年说:“这的确是约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你若预先约好与对方通电话的日期和时间,并且双方的对话集中在个人性质的事之上,就更可说是约会了。”
《青少年家庭手册》指出:“青少年男女间的接触……时常是通过便条、书信和电话而进行的。这些沟通方法的每一种均受[青年人]所珍视,因为它容许双方隔着一段距离保持亲密的接触。”虽然如此,这些方法跟任何类型的约会一样,最后均可以发展为更深一层的关系。请想想一位名叫杰克的青年的经历:他对一位年轻女子表现兴趣,并且将对方视为未来配偶的人选,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与这女子通电话。“借着与对方通电话来熟悉对方是可行的,”杰克说,“你不但可以通过电话与对方作思想上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和对方作感情上的交流。”杰克最后与女朋友结为夫妇。事实上,有许多男女由于彼此居住的地区相隔甚远,大部分约会都是通过电话和书信进行的!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一对男女是否互相倾谈、见面或约会,而是他们正在彼此之间培养怎样的关系。男女双方若彼此另眼相看,就至少看来有一种罗曼蒂克的关系正在形成了。但时常这并非仅是表面看来的情况而已。正如青少年作家简·林斯勒在她所著的《青年人表白》一书中说:“人若彼此相悦,……就会进一步彼此见面。在起初,他们很可能只是彼此通一两次电话,然后继续发展关系。”
过早约会的危险
两个人若有能力谈婚论嫁,他们开始一段罗曼蒂克的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妥。但青少年男女甚少想到结婚的问题。根据巴巴拉和菲利普·纽曼合著的《青春发育期》一书指出,青少年时常把约会仅视为“一种消遣”;他们认为这是在同辈中‘取得地位’的方法和“认识异性”的渠道。
但对于基督徒来说,婚姻是神圣、荣誉的。(希伯来书13:4)因此,任何形式的男女约会都是一件严肃的事——绝非仅是娱乐。人若太年轻而尚未宜于结婚,与异性的亲密关系时常只会导致痛苦和忧伤。圣经说得不错:“如果人把火藏在怀里,他的衣服怎能不烧着呢?”——箴言6:27,《新译》。
玛丽亚13岁便开始通过电话与异性约会。起初她觉得这件事很好玩。但由于她年纪太轻而无法结婚,这样的约会只令她感到失望和困扰而已。箴言13:12说:“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玛丽亚也要隐瞒父母,不让他们知道她与异性约会的秘密,结果令她大感紧张。“每逢电话响起来,我便害怕其他人会接听——尤其害怕妈妈接听。她问对方说,‘你是谁?’对方却不回答,于是她便把电话挂断。这实在是个尴尬的场合。”
甚至书信往来也有潜在的危险。例如夏莲便对一个不信的人养成了强烈的感情。她承认说:“我开始与他通信,最后我们已不仅是朋友。他是个酒徒,但我却尽力设法帮助他。你认为我有可能帮助他少喝一点酒吗?”然而,夏莲试图向一个酒徒扮演劝告者的角色并非明智之举,成功的希望也颇微。她的行动可以很容易导致不幸的婚姻。b——哥林多后书6:14。
以思考能力护卫自己
箴言2:10,11提出良好的忠告:“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思考能力]必护卫你;[辨识力]必保守你。”青年人时常容许感情支配他们去作决定。但借着运用思考能力和辨识力,你便能够“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灾祸]”。——传道书11:10。
辨识力帮助你意识到自己正处于“青春发动期”;这是一段性欲旺盛和罗曼蒂克情绪高涨的时期。(哥林多前书7:36,《新世》)你若与异性作亲密的来往——不论借着会面、通电话或甚至通信——便会逐渐对这人发生感情。因此,何必把注意力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呢?诚然,你也许希望学会怎样与异性相处,但你大可以在集体场合中与异性交往而学会与他们相处。即使是这样,也要避免仅与一小撮人来往。相反,要‘扩阔’自己的交往范围。(哥林多后书6:13)借着这样行,你能够减低与异性发生罗曼蒂克关系的可能性。
这是否意味到我永不应当与异性通电话或通信呢?不是。危险在于对一位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小心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或使自己的感情受伤害。但是,即使你原本绝没有打算谈恋爱,但后来却发觉罗曼蒂克的感觉开始产生,你也许就不得不从这段友谊抽身引退了。
向一位你所信任的成年人,例如自己的父母,吐露心事也会对你有所帮助。(箴言23:26)起初你也许觉得不好意思披露自己的感情,但你的父母很可能比你所想象的更了解你的感觉。
你也许还要等待好几年的时间才适合与异性培养罗曼蒂克的感情。但以目前而言,借着保持谨慎及对别人表现不自私的关怀,你便能够与异性享有平衡的友谊。
[脚注]
a 有些名字并非真名。
b 可参阅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的《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第30章。
[第13页的图片]
在电话上倾谈可算是约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