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3 6/8 4-10页
  • 转变中的世界——正朝着哪个方向走?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转变中的世界——正朝着哪个方向走?
  • 警醒!1993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罪行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罪行与毒品
  • 爱滋病——促成人改变的催化剂?
  • 世界政治的改变
  • 国家主义带来难以改变的咒诅
  • 不断改变的环境
  • 宗教在改变世界吗?
  • 人能够带来恒久的和平安全吗?
    真正的和平安全——怎样才能获致?
  • 犯罪真的正在增加吗?
    警醒!1974
  • 现今的世界怎么样?
    警醒!1995年
  • 扑灭罪行谈何容易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3年
《警》93 6/8 4-10页

转变中的世界——正朝着哪个方向走?

有些改变对千百万人的生活具有长远影响,甚至波及全人类和未来的世代。暴力和罪行,滥用麻醉剂,爱滋病蔓延,空气和水的污染,以至滥伐森林,这仅是影响我们各人的一些发展而已。冷战结束,西方民主和市场经济概念的广泛传播,也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影响未来。现在,就让我们仔细察看其中几个因素。

罪行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你居住的地区治安如何?你安心在晚上单独出外散步吗?仅是30、40年前,许多人甚至可以出外而不用锁上大门。可是时移势易,今日好些门户安装两、三把锁,门窗也要安上窗格子。

现今的人都惧怕穿上最好的衣服和饰物上街。有些城市的居民仅因为身上所穿的皮夹克或貂皮大衣而遭劫杀,也有人在贩毒集团枪战时不幸中流弹身亡。每天差不多都有许多无辜的路人,包括儿童在内,受伤或丧生。没有装置防盗系统的车辆泊放在街上,随时都有可能被汽车窃贼光顾。在这个歪曲的世代,人性也随之改变。诚实和忠贞这些优良品质差不多已被人遗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荡然无存。

罪行和暴力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来自不同来源的头条新闻证明了这一点。“警匪追逐,犯罪集团和罪恶;莫斯科一应俱全”;“韩国进入了新纪元,罪行也接踵而来”;“布拉格的街头罪行影响日常生活”;“日本向黑帮宣战,黑帮大举反攻”;“八爪鱼(意大利人对黑手党的称呼)的克星——意大利第一号反黑手党斗士被炸至粉身碎骨”。罪行的确是世界性的难题。

今日的罪行比以往暴力得多。人命如草芥。《世界新闻评论》报道说,“联合国正式承认巴西里奥热内卢市郊的一个贫民窟,乃是世上暴力最烈的地方,每年有超过2500人死于谋杀。”在哥伦比亚,毒枭差遣骑摩托车的年轻职业杀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死亡手段与竞争对手和欠债人算帐。时常,你若凑巧目击罪行发生,无论是在哥伦比亚或其他地方,那你便有祸了。很可能你便是下一个受害者。

另一项重大改变是有越来越多的罪犯,使用致命的全自动武器犯案,也有数目激增的公众人士选择携枪自卫。既然枪械流通量日益增加,不论是因罪行抑或意外,因枪械而导致的死伤人数自然地逐步上升。携枪或家里藏械随时可以使人变成杀人凶手,这已经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了。

罪行与毒品

五十年前,谁又会想到毒品竟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今日它是构成罪行和暴力的一个主要原因。理查德·克拉特巴克在他所著的《1992年后的欧洲——恐怖主义、毒品和罪行》一书中预见“毒品交易的增长,至终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贩毒的利润不但赋予毒枭庞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哥伦比亚便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同时也资助了世界各地的犯罪活动。”他继续评论说:“把哥伦比亚种植的可卡因卖给欧美的瘾君子,这种毒品交易乃是世界上促成恐怖主义和暴力罪行的主要温床之一。”

罪恶浪潮和全球囚犯数目的上升,显示出世上有千百万人有强烈的犯罪意图,并且无意改邪归正。太多人看出犯罪可以致富。由于这缘故,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坏,也越来越危险。

爱滋病——促成人改变的催化剂?

这种病起初看来主要影响同性恋者,但现在它已经成了各方各族、各种生活模式的人的咒诅。爱滋病不再囿限于同性恋者了。在非洲好些国家,爱滋病正夺去许多异性恋者的生命。结果是突然之间,对有些人来说,性滥交不再成为时尚;他们这样行并不是为了道德的缘故,只因恐惧染上爱滋病而已。今日流行的口号是“安全的性行为”,政府大力推荐的防范措施是使用避孕套。洁身自爱却是最不受欢迎的安全措施。可是在不久的将来,爱滋病对整个人类大家庭会有什么影响呢?

《时代》杂志新近作出以下的报道:“到了公元2000年,爱滋病可能会成为这个世纪最严重的瘟疫,比1918年的流行性感冒还要厉害得多。当年的流行性感冒杀死了2000万人,相等于世上人口的百分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士兵的两倍有多。”正如一位专家指出:“爱滋病将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疫症。”

虽然人类动用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和其他货币来研究爱滋病,却丝毫不见成效。最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爱滋病研讨会上,1万1000位科学家和其他专家出席研究这个问题。《时代》杂志报道说,“会议的气氛了无生气,反映出十载的挫折和失败,以及与之有关的悲剧不断上升。……人类没有把握征服爱滋病,情况就像起初一样。至今仍找不到疫苗,没有成功的病例,甚至连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有效医疗方法也没有。”对于那些现已呈HIV阳性反应的人来说,他们看来迟早都会染上爱滋病,这些人的前途真是一片黯淡。在这方面而言,世界的改变同样是每况愈下。

世界政治的改变

过去四年间,政治气候的变化令许多政治领袖大感意外,特别是美国的政客。忽然间,美国发觉在政治舞台上再没有一个能够与之抗衡的对手。情况就好像一队士气高昂、百战百胜的篮球队,突然察觉再没有人愿意跟它比赛一样。《外国政策》总编辑查尔斯·威廉·梅恩斯于199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总结这种窘境说:“美国现在的外交政策不再是避免将国家卷入一场灾难性的战争,而是要努力维持美国和[前]苏联之间那出人意料之外的和平。”

核子科技知识的扩散带来了新威胁,采用常规武器的战争则此起彼伏,这种发展正中世界各地军火商的下怀。在一个高叫和平的世界里,许多政治领袖却大肆扩军,穷兵黩武。濒临破产边缘的联合国虽然忙于四出斡旋,却始终无法根治世界的各种流弊。

国家主义带来难以改变的咒诅

共产主义开始分崩离析时,前美国总统布殊向大众宣传“一个世界新秩序”的概念。然而,正如许多政治家都发觉,提出动听的口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积极的改善却大费周章。杰费里·戈德法布在他的著作《共产主义没落——中欧追求民主》一书中说:“举世对‘世界新秩序’的憧憬很快便告幻灭,原因是古老的难题依然存在,甚至变本加厉。解放所带来的欣喜……时常被政治的紧张局势,国家主义的纷争,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分歧和经济崩溃所带来的失望一一掩盖了。”毫无疑问,前南斯拉夫的内战充分反映出政治、宗教和国家主义的分裂影响。

戈德法布继续说:“对外国人的恐惧,以及个人缺乏安全感,已是中欧人民生活的写实。民主并不会自动带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利益。市场经济虽然一方面应许为人带来财富,但同时也为缺乏经验的人造成了许多高深莫测的难题。”

很明显,这些难题不仅困扰着东欧和前苏联的各共和国;排外情绪和经济不稳是全球性的难题。为此,人类大家庭付出了痛苦和死亡的代价。在可见的将来,人们这些根深蒂固、导致仇恨和暴力的态度看来并不会有多大改善。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教育,无论是通过父母抑或来自充满国家主义精神的学校教育,都大力提倡不容异己、仇恨的精神,并且把基于国家主义、民族和部落,或者言语的优越感灌输给人。

《亚洲周刊》(英文)将国家主义称为“最后剩下的丑恶主义”,是一个丝毫没有改变、继续引发仇恨和流血的因素。该周刊指出:“人若以身为塞尔维亚人为荣,便意味到要憎恨克罗地亚人,亚美尼亚人的自由意味到向土耳其人报复,祖鲁人的独立意味到要征服科萨人,罗马尼亚人的民主意味到要驱逐匈牙利人,那末,国家主义已经露出了最丑恶的面目。”

我们还记得爱恩斯坦曾经说过:“国家主义是幼稚病,是人类的麻疹。”差不多每个人都曾经在某个阶段染上这病,它也不断扩张。远在1946年,英国历史家阿诺德·汤因比写道:“爱国主义……至很大程度已经替代了基督教,成为西方世界的宗教。”

在目前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期望人类的行为会有所改变吗?有些人说惟有在教育方面彻底改革才能促成这事。经济学家约翰·K.加尔布雷思写道:“人性决定了进步的速度。因此……改善断不可能发生在没有进步的人身上,人若获得自由和接受教育,进步便成为可能。……克服文盲仍然是首要的事。”我们有希望见到世上的教育制度有朝一日会教导人表现爱心和容忍,而非仇恨和怀疑吗?在什么时候,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种族仇恨才会被信任和了解取而代之,从而确认所有人都隶属于同一个人类大家庭呢?

明显的是,这个世界亟需积极的改变。桑德雷·波斯泰尔在《1992年世界的动态》一书写道:“我们若然真正期望有一个较好的世界来到,未来的八年里必须出现一些重大改变,这些变更甚至要比目前的改变还要大,而且影响深远。”但我们正朝着哪个方向走呢?理查德·克拉特巴克指出:“整个世界依然是不稳定和危险的。国家主义和宗教的狂热都会持续下去。……1990年代将会是这个世纪里最危险或最进步的十年。”——《1992年后的欧洲——恐怖主义、毒品和罪行》。

不断改变的环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人类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活动对环境构成严重影响。大规模砍伐树林使数之不尽的动物和植物绝种。由于森林好比我们这个星球的肺部系统,大受破坏的森林也降低了地球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维持生命的氧气的能力。另一项恶果是地球的表土受到削弱,至终把土地变成沙漠。

关于这点,很多人业已发出警告,其中一位乃是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他的著作《地球在天平上——生态学和人性》里,他指出:“按照目前砍伐树林的速度计算,差不多所有热带雨林都会在廿一世纪中被砍伐净尽。我们若容许这件事发生,人类便会失去了这个星球上最丰富的遗传学宝库,随之而逝的将会是许多有可能医治人类各种疾病的方法。事实上,现今有数以百计重要、普及的药物,都是从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里提炼出来的。”

戈尔相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生存。他说:“随着我们继续无孔不入地破坏各种生态环境,我们的文化便显得越脆弱。……在这个世代里,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火山爆发更戏剧化地改变了地球大气层的成分,而后果则可能会持续影响到未来几个世纪。”

不单是大气层受到威胁,根据戈尔和其他人的研究,我们赖以维生的水源也受到侵害。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水源污染的恶果正以极惨痛的方式,借着霍乱、伤寒、痢疾和腹泻等疾病导致的高死亡率表明出来。”戈尔接着引证事实说,“逾17亿人没有足够的安全食水供应。超过30亿人缺乏妥善的卫生设备[厕所和下水道],他们正暴露在水源遭受污染的危险中。举例说,在印度有一百一十四个城市和市镇的人把粪便和其他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在恒河里。”恒河是千百万人食水的来源!

世界银行一位副总裁高塔姆·S.卡滋提醒曼谷一群听众说,“东亚的水源极可能会演变成为下世纪的危机。……纵使东亚各国的政府都清楚知道,安全的食水在健康和生产力方面所带来的种种裨益,他们面对的难题是,现有的公共设施无法有效地将宜于饮用的食水提供给市民,……这是环保发展里被人遗忘的一环。”在环球各地,生存的一个基本要素,清洁的食水,每每为人所忽视和浪费。

以上便是我们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各方面的情况。世上许多地方已转变成藏污纳垢之所,严重危害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各国政府和大企业愿意主动采取适当的步骤,力求避免大量损耗地球的资源吗?

宗教在改变世界吗?

在宗教方面,我们发觉这可能是人类最失败的地方。一棵树若以结出的果子来分好坏,宗教就必须为它所结出的仇恨、排除异己和宗教战争受审判。在很多人眼中,宗教在外表上美丽夺目。一旦出现种族歧视、国家主义和经济不稳定,压力一下子便把这层装饰物完全剥掉了。

既然基督教是‘爱邻人和爱仇敌’的宗教,前南斯拉夫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教士会赦免属下的教友所从事的一切杀戮和仇恨吗?在北爱尔兰,为什么多个世纪以来,“基督教”的教训只产生了仇恨和谋杀?非基督教又如何?它们有结出较佳的果子吗?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和神道教能够提出历史证据,证明它们能够和平共处吗?

宗教不单没有以积极的方式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反而担任一个煽风点火的疯狂角色。世上的各宗教鼓吹爱国狂热,祝福参与两次世界大战和其他许多战争的军队。宗教从来就不是一股改变世界的进步力量。

因此,就可见的未来而言,我们可以对宗教怀有什么期望呢?事实上,我们能够期望现今的世界制度会有好转吗?会有怎样的改变?我们的第三篇文章会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探讨这些问题。

[第7页的图片]

暴力和罪行的激增乃是改变的另一个征兆

[第8页的图片]

国家主义和宗教仇恨继续酿成流血事件

[鸣谢]

Jana Schneider/Sipa

Malcom Linton/Sipa

[第9页的图片]

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改变了生物圈的精巧平衡

[鸣谢]

Laif/Sipa

Sipa

[第10页的图片]

1933年,教皇的使节巴萨略·托雷格罗萨欢迎希特勒。历史上,宗教经常卷入政治和国家主义中

[鸣谢]

Bundesarchiv Koblenz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