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碌工作——导致什么后果?
《儆醒!》杂志驻日本通讯员报道
“‘精力饮品’正大受欢迎,市面上有200多种不同牌子的精力饮品销售,总销额每年达700万美元,”日本的大报章《每日新闻》报道说。由于这类饮品据称能为疲乏的工人立时增添精力,因此极受欢迎。该项报道继续说,“这件事足以表明,日本人不顾紧张、睡眠不足,或闷热的夏日气温,仍不断拼命工作。”
在太平洋的另一方,“差不多每八个美国人便有一个每周工作60小时或更长时间,”据美国劳工统计署透露。属于中层管理级的人认为,他们不得不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工作,以致工作有时变成了支配他们生活的因素。
在差不多每种文化中,刻苦耐劳、做事认真、工作勤恳的人均备受赞誉。甚至古代的一位圣经执笔者也说:“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上帝的手。”(传道书2:24)以一般而言,世界各地的人仍然同意这种看法。不论人们是否把劳碌工作视为好事,许多人都夙兴夜寐,每周工作五天、六天,甚至七天。
可是,这一切劳碌成就了什么呢?诚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诸如日本和德国所经历的经济“奇迹”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艳羡不已。这两个国家在战败之后崛起成为举世触目的经济强国。可是,拼命工作对许多人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日本的生活水准虽然大大提高了,但正如《每日新闻》指出,许多日本人“仍然未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真正丰足”。更糟的是,在他们拼命追求所谓的丰足生活之际,许多人都毁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由于工作过劳、精神紧张而一命呜呼。类似地,美国的一项研究透露,在接受调查的三千名经理当中,有三分之一认为自己工作过劳、精疲力竭,对自己的工作也失去热心。
职业妇女也发出苦恼的信号。意大利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国的职业妇女平均每周比她们的配偶工作多30小时。除了要在办公室或工厂长时间工作外,她们回家之后还要料理家务。一位女工向《欧洲人》杂志承认说:“我差不多没有任何社交生活可言。我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了。”
家庭生活又如何呢?“为了实现所谓的美国梦,我们不惜牺牲自我和家庭去追求金钱和权力,”纽约一位研究工作过劳问题的专家赫伯特·弗罗伊登贝格尔说。由于许多在海外工作的英国商人埋首于业务,有些妻子因而感到寂寞和郁郁不乐。然而,绝非惟独她们才有这种感觉。
请也考虑这种情形对日本的家庭产生什么影响。在该国的中年白领工人当中,晚上八时前回家的还不到半数。有些妻子已不再把丈夫视为真正的终身伴侣了;她们也不再渴望丈夫在家里多花点时间。一个电视广告把这些妻子的失望综括起来,说:“丈夫最好是身体健康,但却不留在家里。”
从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劳碌工作有好处也有坏处。在这件事上人若走极端,就会产生难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劳碌工作成为一件真正的好事、乐事而非沉重的负累呢?
在另一方面,人若把工作放在一切之先,或不计代价地拼命工作,这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让我们仔细看看劳碌工作的这些方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