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虽小,压力却大
“儿童的苦恼诚然细小,但儿童本身也细小。”——珀西·比希·谢利。
请看看下图的大礼帽。第一眼望去,帽子的高度看来大过帽边的阔度。但其实两者均是一样。物品的大小是很容易看错的。
照样,成年人也很容易看错孩童所受压力的程度。‘孩子的难题根本微不足道,’有些人想道。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成年人不应当根据难题的大小去作判断,”《儿童的压力!》一书警告说,“反之要留意的是难题造成了多少苦楚。”
许多时,孩子所感受的苦楚比成年人所意识到的大得多。一项研究证实了这点。该项研究访问了一些父母,问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感情状况有什么看法。差不多所有父母都认为儿女“十分快乐”。然而,在儿女单独接受访问时,大多数孩子都认为自己“不快乐”,甚至感到“苦恼”。父母大大低估了儿女所面对的恐惧。
在另一项研究里,山本馨博士访问一群儿童,叫他们评估生活上20件事的压力度,以七分为最高。然后他请一群成年人按照他们认为孩子的想法去评估同一组事件。在20件事中,成年人评估错了16件!“我们大家都认为自己了解儿女,”山本博士总结说,“但我们时常并未能真正看得到,听得出和明白到真正困扰孩子的事。”
父母必须学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人生的各种经历:通过孩子的眼光。(请参阅附框。)在今日这样行尤其重要。圣经预言“末世会有压力巨大的危险时期来到,……难以应付,也难以抵受”。(提摩太后书3:1,《注释本圣经》)孩童也免不了这些压力,很多时他们更是主要的受害者。孩童所受的压力有些仅是“随少年而有的”,其他的则异乎寻常而值得特别留意。——提摩太后书2:22,《新世》。
[第21页的附栏]
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事情
父母身亡=罪咎。孩子想起以往自己有时对父母感觉不高兴,罪咎感便可能油然而生。
离婚=遗弃。孩子的想法是,既然父母能够不再彼此相爱,也可能不再爱他们。
醉酒=紧张。克劳迪娅·布莱克写道:“在父母纵酒的家庭里,每天都免不了恐惧、遗弃、拒绝、矛盾,以及实在或潜在的暴力。这绝不是健康的环境。”
父母争吵打架=恐惧。对24位学生所作的研究显示,父母争吵打架会使孩子感到十分紧张,甚至引发呕吐、面部抽搐、脱发、消瘦或增胖,甚至患上溃疡。
要求过高=挫折。“不论孩子往哪里去,”玛丽·苏珊·米勒写道,“他们看来都在父母指定的赛程上拼命奔跑。”父母向孩子大施压力,要他们在学校,在家里,甚至在游戏中都出人头地。孩子永无法得胜,赛程也永没有尽头。
新生的弟妹=损失。现在父母的注意力和爱护分散了,孩子可能觉得自己失去了父母,而非得了一个弟妹。
学校=分离和焦虑。对艾美来说,离开父母去上学就仿佛每天都死去一点似的。
错误=羞辱。安·爱泼斯旦医生声称,由于孩童的自尊心不稳定,他们“往往把事情看得过度严重”。此外,这位医生也发现,在促使儿童自杀的成因当中,羞辱是最常见的理由之一。
残障=挫折。除了同辈无情的嘲笑之外,身体有残障或弱智的儿童可能还要忍受老师和家人的不耐烦。孩童由于能力限度而做不到的事,老师和家人就表示失望。
[第20页的图片]
老式的大礼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