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6 6/8 30-32页
  • “人烟稠密的城市”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人烟稠密的城市”
  • 警醒!1996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人烟稠密的城市——是怎样形成的?
  • “城市已不再是越大越好”
  • 更严重的难题
  • 于事无补
  • 大城市面临窒息危机
    警醒!1994年
  • “城市人口爆炸”
    警醒!2001年
  • 城市为什么危机重重?
    警醒!2001年
  • 城市粮食供应面临危机
    警醒!200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6/8 30-32页

“人烟稠密的城市”

这项描述无疑对东京、圣保罗、拉各斯、墨西哥和汉城等大城市适用,虽然圣经中的先知耶利米所论及的城市并非它们,他所指的是耶路撒冷。这项描述是耶利米在巴比伦人于公元前607年将该城摧毁后不久写的。——耶利米哀歌1:1,《现译》。

世界人口现时差不多有60亿之多,因此,人烟稠密的城市并非罕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城市人口明显有不断增加的趋势。1950年,世上拥有500万居民的城市只有7个。可是,据估计,随着我们踏进另一个世纪,拥有超过1000万居民的城市将会增至21个,包括上述5个城市在内。

人烟稠密的城市——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郊区居民迁入城市谋生,内城区的居民则搬迁出来,以期寻找更宽敞、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这些地区中,他们需要乘坐汽车,公共汽车或火车上班,这样,人烟稠密的城市便因此形成。不需多久,这些郊区,连同内城区,就共同形成一个大都会。

有些大都市只是像“青少年”罢了。特诺奇蒂特兰——现今称为墨西哥城——是在1325年建立的。及至西班牙人在1519年抵达,这个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也许已有人口接近30万了。

可是,正如人到中年便会经历增胖之苦,有些城市也因其历史渐久,以致人口有所扩增。例如,198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场地汉城,其根源可追溯至基督时代之前的日子,但在大约50年前,当地人口只有现今的十分之一。时至今日,在该国的4300万居民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民已将其视为家了。

与汉城这个名字类似,东京这个名字也含有“首都”或“京城”的意思。事实上,东京就是“东方京城”的意思。其实该地原名叫江户,但由于首都在1868年从位于西部的京都迁移该地,它的名字遂改为东京。早在基督时代之前,江户一带已有居民,但及至1457年,一位大有权势的武士在那里筑起堡垒,现今这个人烟稠密的城市才在那个时候奠下基础。这个城市是在17世纪期间建立的,但到了18世纪中叶,当地人口已有100多万了。曾有人说,论到世上拥有最多霓虹光管广告的现代化大城市,那么就非东京莫属了。

另一个同样朝气勃勃的现代化大都市就是巴西的圣保罗。这个城市是由葡籍的耶稣会传教士在1554年建立的。该市的道路康庄,现代化的摩天大厦林立,它看来的确充满活力与朝气。事实上,在1994年1月,当地的居民——保利斯特斯——庆祝该市第440周年的纪念。圣保罗起初仍是一个小城市,但到了1880年代,巴西新兴的咖啡业所带来的金钱有如磁铁一般,吸引了许多欧洲移民,以及随后的亚洲移民,纷纷涌入。

此外,葡萄牙人也有分在尼日利亚发展出一个大都市来。事实上,早在欧洲人于15世纪末叶到达之前,拉各斯一带已有一些约鲁巴人,他们是前殖民地时代非洲中人口最稠密,以及最富于都市化的热带人民之一。在1800年代中叶之前,这个城市是个著名的奴隶贩卖市场。后来,英国在1861年并吞了这个城市,到了1914年,它成为了当时这个英国殖民地的首都。

“城市已不再是越大越好”

诚然,大都市也有优点的。一般来说,城市越大,其中的居民就越多机会过一种多采多姿的社会及文化生活。此外,大城市也有利于经济发展,因为人口越多,市场就越旺盛,就业机会也越大。事实上,大城市的经济利益有如一块强大的磁铁一样,吸引许多人前往寻找理想天地。可是,假如他们找不到工作,以致最后沦落贫民窟,甚至可能需要行乞街头,或是找不到适当的住所而变成无家可归,结果,他们就顿时如梦初醒,痛苦不堪!

《全国地理》杂志争辩说,大城市委实太大了,该杂志说:“不多年前,城市因扩大而大受世人注意。城市够大是好的,事实上,最大的那些城市曾夸耀它们在世界中所居的地位。但到了现在,城市已不再是越大越好了。时至今日,人们如果渴望争取‘世界最大的城市’这个头衔,就好比有人告诉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说他染了重病一般。这个病症虽可救治,却不可一笑置之。”

试图防止人们过量涌进城市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许多大都市遂另谋对策,兴建一幢幢千篇一律、外观相近的住宅大厦,或是把摩天大厦盖得更高,甚至另辟蹊径。例如,日本的建筑公司现正实验兴建大型的地下城,好让数百万人在那里工作、购物,甚至居住。“地下城不再是梦想了,”一位建筑行政人员说,“我们期待这个计划在下个世纪初会正式实现。”

甚至从实际的角度去看,城市也不是越大越好的。灾难实际能够打击地上任何角落。可是,灾难一旦打击城市,人命和财物的损失就会很大。且举个例:东京就经历过自然和人为的严重灾难。1657年,当地有差不多10万人在一场大火中丧生。此外,1923年也有类似的人数在一场大地震及严重火灾中死亡。不但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接近25万人在一场大轰炸中丧生。

世界难题也从其上的城市反映出来,包括市区污染以及交通堵塞。墨西哥城把这两种难题充分显示出来,事实上,这个城市曾被描述为“城市灾难的样本”。当地有超过三百万辆汽车在街上挤得水泄不通。不但这样,据一份1984年的报告指出,代表墨西哥过半生产总值的工厂每日所造成的污染,导致“人们在呼吸的时候,就相当于每天吸两包香烟一样。”

当然,这些难题并非墨西哥城所独有的。试问有哪一个现代工业化城市是没有污染和交通堵塞的难题呢?在拉各斯,繁忙时间的交通被描述为“慢驶时间”,这个描述实在贴切得很。这个城市横跨四个主要岛屿;接连大陆的桥梁已无法应付拥挤的车流,交通因而几乎陷于瘫痪。《5000日挽救地球》一书忖道:“徒步[比乘车]更快的时候临近了。”真的临近吗?

更严重的难题

事实上,还有更严重的难题正影响大都市。除了住屋短缺、学校过分拥挤,以及医院员工不足之外,难题也牵涉到心理方面。一位很有名望的德国生态学家保罗·莱豪森博士声称,“很多精神病和社会失调,不论部分还是全部,直接抑或间接,都是由人口过度挤迫所致的。”

大都市促使其中的居民对社会失去归属感,整个城市人潮如涌,不分脸面。就在浩瀚人海中,城市居民也可以感到孤单寂寞,渴望寻得朋友和同伴,可惜却无处可寻。这种情况使人产生的隔离感相当危险,因为由多个种族所构成的国家可能因而分裂,形成不同种族或部落的党派。经济上的不平以及歧视——不论是实际的抑或是想象的——能够导致灾难发生,正如洛杉矶在1992年所爆发的种族暴动一样,结果造成50多人死亡,超过2000人受伤。

然而,城市生活的最大危险是,人们较易忽略属灵的事物。由于在城市生活的消费十分高昂,因此,许多人遂被种种的生活忧虑分散注意力。没有其他地方比城市提供更多令人分心的东西,以致使人忽略远较真实同时又具有恒久价值的事物。没有其他地方比城市更能提供各式各样的娱乐——不论是好是坏。就是这种灵性贫乏的情况危害了耶路撒冷,也就是耶利米所说人烟稠密的城市。

于事无补

鉴于种种巨大的难题,《5000日挽救地球》总结道,“别说未来的世代,就是连提供适当的生活水准给现今的城市居民,看来也无法办到。”事实上,仅是要满足目前的需要“已给环境和社会加上无法承受的重担了”。预观未来,该书说:“城市人口一旦激增至目前的三倍时,期望克服这些艰巨的难题仅是奢望。”

毫无疑问,城市正陷于祸患。由于大都市的规模较大,它们所面对的祸患也更甚!它们的痼疾使整个世界变得奄奄一息。

[第30页的图片]

拉各斯,人潮如涌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