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你的孩子以什么东西作玩具?
“一味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一句古老的谚语这样说。在儿童的生活上,玩耍一向担任重要的角色。游戏能够帮助儿童增长智力,伸展肌肉,以及培养有用的技能。尽管这样,今日的儿童玩具已成为一门赚钱的企业。玩具世界并不是由儿童或父母控制的,而是由制造商、零售商、广告商,以及脑筋灵活的市场研究人员操纵的。既拥有制造玩具的新技术,也有强大的传播媒介做后盾,他们正重新阐明玩具的定义,此举为父母和儿女带来严重的影响。
无疑,许多玩具商对儿童的福利都表现真挚的关注。虽然这样,利润却往往是他们优先考虑的因素。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玩具能否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儿童的想象力,而是纯粹在于玩具的销路。用布料、木材和塑胶制成的简单玩具已经过时了,不能吸引买主;栩栩如生的高科技产品才保证有好销路,由于玩具的样式跟实物无异,儿童的想象力根本无从发挥。
举个例说,一位制造商在市面推出一组装有人体模型的玩具车,细小的人体模型一旦感应到冲击力就会自动解体。玩具车相撞的时候,人体模型的手脚、头部,就会脱离身体,纷纷抛出玩具车的窗外。另一样酷似实物的玩具试图让女孩子假扮孕妇。玩具商设计了一个背囊式的口袋,给女孩子围在腹部,口袋设有模仿胎儿活动和心跳的装置。
有些人相信这样的玩具富于教育意义。一间玩具厂的公关经理唐娜·吉布斯声称,这套怀孕模拟装置能够“让小女孩以娱乐的方式体验为人母亲的感受”。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表现同样的热诚。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贝里·布雷泽尔顿医生认为,这种玩具“侵夺了父母与儿女分享宝贵资料的机会”。从事儿童研究的教授戴维·埃尔金德博士认为“这些玩具过于极端”,并且指出“[儿童]根本无法理解或体会”这个仿似胎儿的洋娃娃。他补充说,至于模仿汽车失事的玩具,效果的确生动逼真,但既然电视节目已经充满暴力镜头,“我们又何必用这种玩具去进一步渲染暴力呢?”——《环球邮报》,1992年2月8日。
此外,其他受欢迎的游戏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例如刻画战争的电视游戏以及威力强劲的超级喷水手枪。美国玩具制造商公会主席指出,“不论什么时候,在市面出售的玩具据估计多达15万种。”有鉴于此,对父母来说,选购玩具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这方面而言,父母应该以什么作为准则呢?对于今日某种类型的玩具,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表现关注吗?以下的文章会考虑这些及其他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