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踪飘忽的动物——受人爱又受人恨
《儆醒!》杂志驻加拿大通讯员报道
一头豺狼站在陡峭的山冈上,在皎月的银辉照耀下,漆黑中的影子仍清晰可见;它昂起头来,毛茸茸的长尾巴在两腿之间,耳朵往后翻,口儿张开;它的长啸声响彻晚空,听起来叫人毛骨悚然。老实说,光是想起它的长啸声就叫人不寒而栗了!
并非人人都有如此眼福,可以一睹这种行踪飘忽的美丽野生动物,它们一般叫灰狼,又称林狼。但无论如何,这种奇特的动物不禁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受人爱又受人恨
不论人对豺狼有什么看法,但仅是听到“狼”这个字眼总叫人感到有点不安。人们对豺狼充满误解、偏见和恐惧。由于豺狼敏于捕食其他动物,有些人因而鄙视它。豺狼也经常为农夫和牧场主人带来麻烦,因为它们不时前来捕食牛羊或其他牲畜。不少传说也大肆丑化豺狼的名声。谁不曾听过“披着羊皮的狼”或“狼狈为奸”一类的片语呢?童话里也有描述“奸狡的豺狼”一类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描述一只豺狼试图吃掉一个小女孩。这使人认为豺狼是会袭击人类的。
然而,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对豺狼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豺狼是极其害羞的动物,并且尽量远离人类。事实上,据GEO杂志最近一篇文章报道,原来豺狼十分害怕人类。豺狼的外表虽然凶猛,但认为北美洲野生的健康豺狼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的想法是全无根据的。
生物学家保罗·帕凯曾对豺狼作过广泛的研究,他自幼年便十分喜爱这种野生动物。他把自己观察所得的一些情况记录下来。他声称时常看见豺狼表现得很快乐,有时看来很寂寞,有时则富幽默感。有一回,他观察到一只年老跛足的豺狼无法捕食,其他豺狼于是把一些食物与它分享。这只老迈的豺狼虽然看来已没有多大用处,但其他豺狼却仍然重视它,帮助它继续活下去。但由于豺狼经常成群结队地猎食,这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猎食行动
狼群结伴猎食其实仅是为了糊口和喂饱幼狼而已。但无可否认的是,狼群经常猎食牛羊,这的确会为农夫带来不少难题。这种猎食者具有极佳的视力、敏锐的嗅觉、良好的听觉、惊人的齿力,这还不止,它们也善于奔跑和快步跑。不错,豺狼的确是个猎食能手。它们也是机会主义者。你若认为这种灵巧的动物会轻轻放过任何垂手可得的猎物——尤其是肥美的牛羊,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狼群只是刻意选出一些瘦弱的动物来——因为这类猎物较易得手——以致不知不觉地“便宜了”其余的猎物,就是这样,其他较强壮的动物便有更多食物可吃。
豺狼的沟通方式
豺狼那嘹亮慑人,几哩外也清晰可闻的长啸声又如何呢?对豺狼来说,这仅是一种日常活动而已——一种沟通方式。例如,某只豺狼也许在一次猎食行动中与其他豺狼失散了,于是爬到高高的岩礁上,引吭长啸,以期引起同群的注意。豺狼也借着嗥叫而向其他动物声明自己的领域。它们有时纯粹是发出愉快的嗥叫声。当你看见一群豺狼一起嗥叫时,你也许会认为它们正享受一场大合唱。它们若能和谐一致地嗥叫看来会好得多,但它们却偏偏喜爱此起彼落地一唱一和。当然它们也有其他沟通方法。人们把这些叫声形容为呜咽、怒吼、狂吠、尖叫,以及巢穴中小狼儿的嘎吱声。此外,豺狼也用身体的姿势来彼此沟通,这种方式也有助它们在同类中建立地位,并且加紧彼此的联系。
美丽的动物
请近前来看看这种极其漂亮的生物。它身上厚厚的灰毛(有的是乌黑色的)最为瞩目,当中还夹杂着一些黑、白、棕三色的长毛。请也仔细看看它那金黄明亮的眼睛,它的目光多么锐利。请也留意它面上独特的斑纹。这一切特征使豺狼看起来多么别具一格。现在人们开始对豺狼的未来深表关注。原因何在呢?
以往欧亚两洲和北美洲都经常有豺狼出没,但现在加拿大、阿拉斯加以及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地人烟较为稀少的区域开始鲜见它们的踪迹了。人们认为必须划出一些荒野地区作为豺狼的栖身之所。既然人类学会与诸如鹰、熊和狮子一类的猎食者共存,因此,有人问道,“何不也学会与豺狼共存呢?”
让豺狼重投大自然怀抱
正如人们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要保护而非赶尽杀绝。时至现今,一些大型的国家公园不但是人们郊游的好去处,事实上,它们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地区。据《加拿大地理》杂志报道,负责管理郊野公园的人员希望看见一个由大自然调节的生态系统。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主要猎食者——豺狼——绝迹了40年之后,到了1980年代,又自行重归洛矶山脉南部一带的地区,但数目只有65只而已,虽然如此,许多人认为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豺狼在法国绝迹了50年之后,该国报道它们又再次回来。a类似地,意大利再次出现豺狼的踪迹,它们再度在罗马附近的蒂沃利出没。
现在当局正考虑把濒临绝种的豺狼带回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40多年前,豺狼尚未在该国完全绝迹,当时它们乃该区自然体系的一部分。现在有许多人,尤其是郊野公园的游客,渴望它们再次归来。然而,从事畜牧业的人对豺狼重归他们的山岭却深感忧虑。正如狼科生物学家戴维·梅赫说:“豺狼一旦重返黄石,人们在公园以外对豺狼的管制便会成为一项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究竟这种行踪飘忽的生物会有什么命运呢?
豺狼的未来
不少人开始赞成让一种他们一直大感讨厌的动物归来,这显示人们对这种动物的态度出现了重大的改变。《豺狼——生态与濒临绝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一书写道:“拯救这些生物的行动为时未晚。拯救行动是否成功则视乎人类对生态和豺狼的习性认识有多少,以及是否继续研究豺狼的生活,并且有没有学会把豺狼视为有权与人类分享地球的朋友而非竞争的对手。”
和平共处
过去几年来,人类和豺狼之间的关系也许已经大为改善,但冲突一旦出现,真正的和平便难以维持了。但在不久的将来,在创造主的王国统治下,一切仇恨和恐惧都会成为过去,届时人类会怀着一种信任、分享的态度与这种强壮但敏感而害羞的生物共处。
饶有趣味的是,圣经在几处预言性的经文里对豺狼所作的描述,使我们对这种生物没有多大好感。例如在使徒行传20:29,30,圣经以隐喻的方式描述叛道者为“凶暴的豺狼”,他们攻击绵羊般的基督徒会众,并且把羊群中的一些分子诱离会众。
但当圣经中以赛亚书的预言获得最后应验时,现今彼此为敌的动物将会彼此和平共处。正如以赛亚书65:25表明,动物界那种弱肉强食的情况将会不复存在:“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
虽然人类正尽力容忍豺狼的存在,但上述的经文却表明,上帝定意要在新事物制度里给这种动物一席地位。到那时候,地球将会成为所有生物——包括豺狼在内——的共同家园。
[脚注]
a 可参阅英文《儆醒!》1994年1月22日刊“世闻点滴”标题下的有关资料。
[第25页的图片鸣谢]
Thomas Kitchin/Victoria Hurst
[第26页的图片鸣谢]
Thomas Kit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