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沉闷吗?你是能够改变现状的!
《儆醒!》杂志驻西班牙通讯员报道
年逾半百的玛格丽特和布赖恩碰上难得的好机会:领取一笔可观的退休金提早退休。当时他们决定南下到地中海一带,在阳光明媚的海滨安享晚年。在海边的别墅过着无忧无虑、安闲舒适的生活——他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两年后,他们的美梦化为泡影。布赖恩解释说:“我们的生活看来毫无意义,天天百无聊赖。我当然会到海滩游泳,间中跟朋友打高尔夫球或网球。要是别人不怕絮烦,我会喋喋不休,说个没完。谈论什么?无关紧要的琐事。”
年约二十一二岁的吉泽拉已为人母,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下午母女照常到公园消闲。女儿在沙堆上玩得很高兴,专心致志地堆砌泥饼和沙堡。妈妈则坐在附近一张长凳上,细心看顾女儿。她是否真的这样做?且看,她的确在那儿坐着,不过一面聚精会神地收听电台广播,一面抽烟。在迷蒙的烟雾里,她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女儿。她已尝透郁闷的滋味。
17岁的彼得是一名高中生。制作精巧的电子游戏产品他应有尽有。虽然这样,他却呆在房间,心里闷沉沉的。他开动电视屏幕,打算玩玩电子游戏,但始终提不起兴趣。这个游戏他已玩了无数次,甚至懂得怎样智胜电脑的谋略。听听音乐?手上的唱片全都听过不知多少遍。他实在闷得要死,因此嗟叹说:“我不知怎么办才好。”
你正在消磨时间吗?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觉得生活枯燥乏味的。许多人仍然过着开心愉快、富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们不断学习新事物,并且把自己的创作天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他们还与别人培养友好关系,但至为重要的就是跟上帝建立亲密关系。
各行各业的人都会闷闷不乐,这是在所难免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每3个德国人就有一个感到生活沉闷乏味。雄心勃勃、不能静下来的雅皮士经常出入广受欢迎的娱乐场所。为了打发时间,无业青年惟有听嘈吵的音乐,大喝廉价啤酒。中年的蓝领工人整个周末都沉迷于观看电视,白白浪费了时间。行政人员下班之后感到失落迷惘。上述所有人都共同抱怨:闷得发慌。
古代的哲学家用“厌世”一词来形容沉闷,而沉闷的德语对应词就是“无聊”。时间好像过得很慢、工作看来毫无意义、渴望“摆脱生活的种种烦恼”——这一切都是再普遍不过的征象,显示出人正备尝烦闷的滋味。
甚至富有人家也难免会感到沉闷。评论过超级富豪的挥霍生活之后,《时代》杂志的罗杰·罗森布拉特指出:“世上的超级富豪拥有华丽堂皇的深宅大院,饲养大动物,举行豪华派对,招待达官贵人。名成利就之后,大部分富豪会作出怎样的宣称呢?他们感到十分苦闷。苦闷透了。”
人们一度以为增添闲暇就是解闷的灵丹妙药。他们假定,只要改善工作环境,终止以往单调乏味的苦活,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人人便会享有富于报酬的生活。令人遗憾的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要打发空闲时间其实比一般人所想象的更为困难。许多人从星期一起就热切等待周末来临,他们期望周末过得愉快,可是到头来却大失所望。
沉闷的不良影响
有些人以为沉溺于各种兴奋刺激的活动,就可以排遣烦闷。另一些人则强迫自己埋头苦干,拼命工作,因为他们不知怎样打发工余时间才好。其他人借酒消愁,也许为了寻求刺激,他们不惜滥用各种麻醉剂。不少娱乐界的明星都过着繁忙的生活,兼且放荡无度。曲终人散之后,他们服用可卡因等麻醉剂,借此填补心灵的空虚。少年未婚妈妈的数目不断上升,原因之一是她们觉得百无聊赖。许多未婚妈妈以为怀孕生子能为她们的生活增添意义。
沉闷也是罪案激增的成因。《时代》杂志评论,许多年轻人在16岁毕业之后,终日无所事事;与其他在职的同辈相比,西欧的无业青年“较容易自寻短见、滥用麻醉剂、未婚怀孕,以及触犯法纪”。情形看来又再次证明这句古老谚语的确所言不虚:“撒但招引游手好闲的人到处惹祸闹事。”——可参阅以弗所书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