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安德鲁使我们获益良多
我在驾车上班时,回顾近几天发生的事,不禁沾沾自喜。我刚成为第二个孩子的父亲。今天,内子贝蒂·珍和我们的小安德鲁快要出院回家了。
可是,在他们准备出院前,内子致电给我,当时她语带焦虑。我于是立即赶往医院去。她一看见我便说:“有点不妥了!”我们一起坐着等候医生和儿科顾问医生出来。
顾问医生一见我们,便带着沉重的语调对我们说:“我们确定你们的儿子患上唐氏综合症。”她表示我们的儿子很可能在智力方面有缺陷。我顿时呆若木鸡,头脑变得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进去,幸亏还能看见眼前所发生的事。
医生抱起安德鲁,向我们指出她察觉有不妥的原因。婴孩的头部软弱下垂。这种肌肉萎缩现象乃是患上唐氏综合症的新生婴儿的特征。在随后的交谈中,我们的神智渐渐恢复,于是便向医生追问许多在脑中泛起的问题。他患有什么的缺陷呢?我们可以预期有什么事发生?我们可以教他学些什么?他可以学多少?医生解释,这一切都视乎他生活的环境,以及他与生俱来的能力。
自那时以来,20多年已过去了。我们尽力给予安德鲁配得的爱心和关怀,并在能力范围内设法教导他。但回顾过去,我们看出自己所做的,不仅是施与而已。
明智的忠告
在我们作出调整去接受安德鲁之前,许多怀着爱心的朋友已向我们提出不少忠告;这些忠告都是他们从亲身经历而得的体验。他们是一番好意的,但正如所料,不是所有劝告都证明是有效和明智的。然而,经过多年的试验之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明智劝告综合成两大宝贵意见。
有些人为了安慰我们,于是说安德鲁并不是真的有缺陷。但另一位老朋友却劝勉我们说:“不要否认这个事实!你越快接受他的能力限度,你就能越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并会设法帮助他。”
结果我们发现从这些逆境中学得了一个重要教训:除非我们接受现实,否则就谈不上有任何治愈我们感情的良方可言。虽然否认现实往往是人的天性,但既然有些‘临到众人的事是无法预料的’,我们若越拖延不愿接受,我们便只会越迟采取行动去应付和作出所需的努力。——传道书9:11。
在这些年间,我们遇见有些父母,他们的儿女都无法跟上正常学校的课程,或要入读一些特殊的学校。这时,我们就不禁纳罕,究竟有多少孩子其实是有缺陷或残障的呢!他们当中有些会否患有“隐形的缺陷”,意即不是像安德鲁一样,而是在外表上跟正常的孩子并没有任何分别的呢?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很容易给人辨认出来,但另一些缺陷却是外表无法察觉的。因此,有多少父母会怀有不切现实的期望,拒绝接受孩子的能力限度,致令彼此都感到心力交瘁呢?——可参阅歌罗西书3:21。
从我们的经验中得到证实的另一项忠告是:别人会怎样待你的孩子,你操有最大的影响力。你怎样待他,其他人也会怎样待他。
在过去数十年间,人们对待身心有残障的人的态度正不断转变。但其实这许多转变都是由一些有缺陷的人自己、他们的亲属、一些普通人和有关的专业人士所促成的。有些父母勇于带头,打破必须把儿女送院或带往专业机构接受护理的传统做法。结果,他们甚至将整个有关情况改写过来。五十年前,大部分有关唐氏综合症的医学书籍所采用的统计数据,都是由一些精神病院或收容所提供的。但时至今日,这些观点已完全改变过来。这时常是因为患者的父母和其他人不断探索新护理方法的缘故。
学会更体恤人
奇怪的是,我们很容易会骗倒自己,以为自己真正具有同情心。但直至我们身处其中面对难题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原来极其肤浅。
安德鲁的情况推使我们看出,许多不幸的人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的。事实上,他使我们正视一个问题,我们正怎样对待那些软弱、迟钝和年长的人呢?
我们很多时会带安德鲁到公众场所,有些陌生人看见我们泰然自若地将他视为家庭的一分子,都不禁上前向我们倾诉他们心底的苦况。安德鲁在场似乎向他们提出了保证,我们一定会同情他们的窘境。
爱的力量
无疑我们从安德鲁那里领会到的最重要心得是:爱不仅是一种心智上的功能表现而已。让我来解释一下这点。身为耶和华见证人,我们崇拜的基础之一是,真正的基督教是超越种族、社会、政治的分歧和偏见的。这个原则使我们确信安德鲁一定会为我们的属灵弟兄姊妹所接纳。一些专家认为,期望他在崇拜的聚会里静坐,专心聆听是不切现实的。但我们并没有理会这项劝告。相反,自他出生以来,我们都一直坚持带同他一起出席聚会和从事逐家逐户的传道工作。正如所料,会众里的各分子都以仁慈和怜悯待他。
有些人甚至会对安德鲁特别呵护备至。他看来也深深感受到这点。在这方面他并没有受智能不足所影响。跟这些友伴在一起时,他会很容易克服与生俱来的害羞感,散会后他便会主动走到他们跟前。我们多次观察到,即使在一群人当中,他也可以毫不犹豫地认出哪些是特别爱护他的人。
在表达爱心方面,安德鲁也有同样的良好反应。他对待婴孩、老人和宠物都很温柔。有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走到一些陌生人的婴孩面前。这时,我们就会在旁监视他,恐防他不经意地对婴孩粗鲁无礼,我们便可以及时制止。但他却多次证明我们的恐惧是多余的。我们看见他总是好像保姆般呵护地抚摸这些婴孩。
我们的一些心得
由于所有患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在外表上都很相似,所以我们也自以为他们人人的品格都会很相似。可是,我们很快便获悉,他们其实会跟自己的家人更相似。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安德鲁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不喜欢做一些辛苦的差事。但我们发觉,如果我们耐心、坚忍地不断训练他去做一件工作,直至成了习惯之后,他便不会再将其看作苦差了。如今在家里做点杂务已成了他的自然习惯,只有一些额外的工作他才会视为苦差。
回顾在安德鲁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留意到有个看来有点矛盾,却又很有趣的情况出现。我们发觉,在教养安德鲁方面所采用的一切原则,其实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跟其他儿女和一般人的关系之上。
例如,我们有谁不会对真正的爱作出积极响应呢?如果别人将你和另一个人作不利的比较,而对方在能力或经验方面都跟你有很大差异,你岂不会感觉不公平和沮丧吗?再者,有时我们岂不也会不愿做某些工作,但由于坚持下去,最后却可以将其克服过来,甚至从中获得满足吗?
虽然由于人短视的缘故,我们也曾为抚养安德鲁而多次落泪;但我们也享有过不少欢乐时光。我们也发觉由于安德鲁的缘故,甚至在许多跟他完全无关的事上,我们自己也成长了不少。我们学会了不论一生的际遇如何,处境多么艰巨,这一切都可以模铸我们成为较好的人,而非凡事只晓得怨天尤人。
另一件事对我们有重大意义,就是我们正期待一个伟大的日子来到,届时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安德鲁的缺陷得以复原过来,这会为我们带来很大的舒解。圣经应许不久在上帝公义的新世界里,所有盲人、聋子、瘸子和哑巴都可以完全恢复健康。(以赛亚书35:5,6;马太福音15:30,31)试想象,如果你能亲身目睹全人类都在心智和身体方面获得医治,并且可以尽量发挥他们的才干,这会是多大的乐事!(诗篇37:11,29)——外稿。
[第12页的附栏]
残障的程度
有些专家将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病人分为三类。(1)可栽培的(轻度):这些人可以接受若干学术上的技能训练。他们当中有些人曾实际成为演员或甚至讲师。有些则可以在基本的监管下成功地过独立的生活。(2)可训练的(中度):这些人可以学会一些实用的技能。虽然他们至若干程度可以受教去照料自己,但却需要获得更多的监管。(3)严重的(深度):这是工作能力最低的一群,他们需要获得长时间的监管。
安德鲁是属哪一类呢?我们现在知道他属于“可训练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