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伤害的地球——前景如何?
两百年前,美国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说:“对于未来,我只能以过去来判断。”过去人类一直损害自然环境。人类日后会改过自新吗?种种迹象表明,世人至今还未有悔改之心。
在保护环境方面,人类已取得若干进展,这是值得赞许的;可是,这一切都不过是表面功夫,治标而不治本。房屋的木建部分一旦开始朽烂,重新髹漆并不能阻止房屋倒塌。如果要保存房屋,惟一办法就是在结构上作重大修葺。类似地,世人必须改变作风,调整运用大地资源的方式;光是阻止损害继续扩大起不了什么实质作用。
分析过美国20年来的环保管制措施之后,一位专家得出以下的结论:“世人必须预防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而非仅是阻止情况继续恶化,因为这样做实效不大。”很明显,防止污染总比消除恶果好得多。不过,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人类社会就需要彻底改革,大企业家也需要调整他们的政策方针。《照料大地》一书指出,世人得要“改变目前流行的价值观、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才可以好好保护地球的环境。为了挽救地球,人类需要改变哪些价值标准呢?
危机成因既深远又复杂
自私自利。关于保护环境,人类必需采取的第一步就是把地球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先。不过,很少人会愿意放弃富裕的生活。即使这样的生活方式会破坏地球,危害后代的性命,他们也满不在乎。在西欧,荷兰的污染情况至为严重。该国政府推行防止污染运动,并且控制汽车流量,结果大受反对,最后只好把计划撤销。荷兰的交通是世上最拥挤的,但居民就偏偏不愿放弃驾车的自由。
不论是决策者还是公众人士,双方都受自身利益所牵制。政客惟恐失去选票,所以不愿推行环保政策。另一方面,建议要是影响利润、妨碍经济增长,工业家就会设法阻止政府加以实施。
贪心。利润与保护自然资源,两者任择其一,人们总以金钱利益挂帅。工业家财雄势大,不惜花钱游说政客把管制污染的措施减至最低程度,甚或完全撤销管制。臭氧层遭受破坏就是一大明证。迟至1988年3月,美国某大化学品公司的主席声称:“目前科学证据还未表明,有必要把含氯氟烃的排放量大大降低。”
可是,同一家公司却建议,逐步淘汰含氯氟烃的制成品。工业家改变了主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穆斯塔法·图勒巴解释说:“关键并非在于环境有没有遭受破坏,而是在于谁会取得[经济]优势。”现今许多科学家都意识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人为环境灾祸就是臭氧层遭受破坏。
愚昧无知。我们所知十分有限,可说浅陋异常。密苏里植物园主管彼得·雷文解释说:“在热带雨林,生物的种类何其丰富多采,我们仅是略知一二。关于月球的表面,我们反而知道更多,真是令人费解。”世人对大气层的认识也相当有限。到底人类可以把多少二氧化碳喷进空中而不影响全球气候呢?答案无人知晓。可是,《时代》杂志却指出,“世人还未清楚了解会有怎样的结果,就贸然对大自然进行规模这么庞大的试验,此举简直是鲁莽得可笑,后果可能会恐怖得令人难以想象。”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到1990年代末期,臭氧层会变得越来越稀薄,皮肤癌的新病例每年可能会增加数十万宗。臭氧层遭受破坏,对农业和渔业所造成的损害仍未为人所知,但预计两者都会大幅减产。
缺乏远见。与其他灾祸不同,隐伏的环境难题不知不觉间会把我们攫住。这种情形无疑妨碍有关方面,在环境遭受永久破坏之前,采取一致行动。1912年,“铁达尼号”邮轮沉没,《挽救地球》一书把我们目前的情况比作当时船上的乘客:“很少人知道潜在的危险会酿成这么悲惨的后果。”该书的作者认为,除非政治家和实业家肯面对现实,着手寻找可行的长远解决方法,而非只顾谋取短期利益,否则挽救地球的努力难望成功。
自我中心。在1992年举行的地球高峰会议,西班牙总理费利佩·冈萨雷斯指出,“难题既然影响全球,解决方法就必须适用于全球。”的确言之有理,不过要寻找各国都满意的解决方法却是艰巨的任务。出席地球高峰会议的美国代表直言不讳:“如果要美国人改变生活方式,就万万不行。”在另一方面,印度环境学家玛内卡·甘地却抱怨说:“一个西方孩童在日常消费上的支出相等于125个东方人的消费力。”她声称,“在东方国家,自然环境素质下降,原因差不多总是在于西方国家大量消耗当地的资源。”列国屡试共同改善自然环境,但由于各国先求自身利益,难怪所有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尽管面对这些基本难题,我们还是有理由满怀信心瞻望未来。一个理由就是地球的防御系统富于适应性。
大地恢复元气
像人体一样,地球具有惊人的复原能力。一个显著例子发生于上个世纪。1883年,印尼的喀拉喀托火山轰然喷发,爆炸声在5000公里以外也可听闻。火山把差不多21立方公里的物质喷洒到空中。该火山岛竟然下沉了三分之二。九个月后,岛上的惟一生物就是一只非用显微镜就不可见的蜘蛛。时至今天,岛上遍满茂盛的热带植物,而这些植物又成了各种各样的雀鸟、哺乳动物、蛇和昆虫的栖息处。这个火山岛已成为乌戎古伦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全凭国家公园所提供的保护,岛上的生物才得以恢复生机。
同样,人类所造成的破坏都是可以消除的。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地球就能够恢复元气。但问题是:人类会让大地获得所需的歇息吗?可能性不大。不过,创造地球的一位却定意要让地球恢复元气。
“愿地快乐”
上帝从没有打算让人肆意败坏地球。他吩咐亚当‘耕种和料理’伊甸园。(创世记2:15,《新译》)耶和华赐给以色列人很多保护环境的律法,这足以表明他的确关注自然环境。例如,按照律法规定,以色列人要在第七年,也就是安息年,让地歇息,不耕不种。(出埃及记23:10,11)后来以色列人屡次无视上帝这项吩咐,又不遵守其他诫命,最后耶和华容许巴比伦人把这地变成荒凉,无人居住;土地就这样荒凉70年,“直到这地享满了安息为止”。(历代志下36:21,《吕译》)鉴于有历史先例可援,难怪圣经说上帝会“败坏那些败坏大地的人”,好让大地能够摆脱人类的破坏,得以恢复元气。——启示录11:18。
这样的行动仅是第一步而已。生物学家巴里·康芒纳说得不错,地球能否存留“主要取决于两件事,就是人类要停止与大自然对抗,从今以后不再互相残杀”。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世人就必须‘受耶和华教导’,学会互相照顾,好好料理地上的家园。这样人类才会“大享”平安。——以赛亚书54:13。
上帝向我们保证,地球的生态系统必定会恢复活力。沙漠地区不会继续向前推移,反而会“像番红花一般开花”。(以赛亚书35:1,《新译》)粮食短缺会不复存在,因为“地上五谷丰登”。(诗篇72:16,《新译》)大地的江河会“拍手”,水中的生物不会因污染而渐渐死去。——诗篇98:8,《新译》。
这样的改变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呢?就在“耶和华作王”的时候。(诗篇96:10)在上帝治下,地上一切生物都会保证获得祝福。诗篇的执笔者说:“愿地快乐;愿海和海中充满的,都翻腾响闹;愿田野和其中的一切都欢乐,那时林中的一切树木都必欢呼。”——诗篇96:11,12,《新译》。
在正义的统治下,大地既蒙创造主祝福,就必定会享有光辉灿烂的前途。圣经描述届时的情景说:“[正]义和平安互相亲嘴。信实从地上生出,[正]义从天上俯视。耶和华也必赐下好处,我们的地要多出土产。”(诗篇85:10-12,《新译》)那日子一旦来临,地球就会从此化险为夷。
[第13页的图片]
像人体一样,地球具有惊人的复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