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6 1/8 19-23页
  • 昔日的生活漫无目的,如今已找到人生意义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昔日的生活漫无目的,如今已找到人生意义
  • 警醒!1996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行差踏错带来的苦果
  • 竭力改邪归正
  • 漫无目的的生活持续下去
  • 当雇佣海员
  • 人生意义的曙光渐露
  • 尽兴而回,败兴而去
  • 在英国攻读戏剧
  • 告别漫无目的的生活
  • 家人刮目相看
  • “你打错电话了”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1年
  • 事奉上帝使我深感满足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1993年
  • 遵行上帝的旨意,一生充满喜乐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8年
  • 弃暗投明
    警醒!199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1/8 19-23页

昔日的生活漫无目的,如今已找到人生意义

一个大清早,我突然被两名魁梧的男子惊醒,他们搜遍了我的睡房。想象当时我是多么惊恐张皇。母亲呆望着他们,脸色苍白,茫然无助,显然她是受惊过度。这两名男子原来是密探。

我即时便晓得他们要找什么。虽然我外表装腔作势,其实却心惊肉跳。我知道警察正在大举搜捕我们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党青年窃贼。密探们粗暴地着令我换过衣服,然后把我押返警署盘问。

我何以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事情的经过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时代。在我十余岁的时候,我已觉得自己是个积重难返、无可救药的少年罪犯。1960年代,许多青年都将无理性的反叛行为视为“洒脱”,而我亦人云亦云。我16岁便开始经常在邻近的桌球室流连,后来我就读的中学开除了我的学籍。不久,我便跟一些青年纠党盗窃。经过几次盗窃都顺利得手之后,我觉得既兴奋,又刺激。每次行窃之后都自鸣得意。

我们一党青年一连九个月多次入屋盗窃。对象特别是一些专业机构的办公室,因为这些地方通常都会存放大笔款项。由于一次又一次都能够逍遥法外,我们变得越来越胆大妄为。最后,我们决定行劫县立银行的一所分行。

这回我们首次尝到失手的苦果。虽然当晚我们可以顺利偷进银行里,但却无法偷走大笔金钱,因为我们只能开启现金出纳机。而更遭的是,我们惊动了联邦调查局(FBI)。FBI在追查之下,很快便将我们一网成擒。

行差踏错带来的苦果

我被控触犯78项行窃罪名,法庭公开把这些罪名一一宣读出来,这使我感到无地自容。加上我们的罪行更被当地报章大事报道,这使父母受到沉重的打击。我的确丢尽了他们的面子,但当时我完全不会体恤他们的感受。我被判入教导所一段时期,意味到要被拘禁至21岁为止。可是,在律师的有力协助下,我得以改判入特别的少年管教所。

虽然我避过了囚禁的刑罚,但却规定要跟社区和所有旧相识隔离。为了这缘故,我被送往纽瓦克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这是一所专门收容像我一般有难题青年的学校。再者,我每周还需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原来这一切都是由父母安排的,他们为此花上了巨量的金钱。

竭力改邪归正

由于这项判决受到广泛宣传,在我家乡的报章于是出现了一则社论,标题是“姑息足以养奸”,这篇文章旨在批评不法分子竟然受到从轻发落一事。这篇社论首次打动了我的良心。所以我将该段社论从报章上剪下来;并向自己发誓,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补偿自己为父母所带来的一切痛苦、难堪和金钱损失。

我要向父母证明自己会改过自新的其中一个方法便是,完成我原本正在攻读的中学课程。自此我便努力读书,我一生从未试过这么用功。结果在学期结束时,我在感化官陪同下再次被提到原审法官面前。他看见我学期成绩平均都达乙上,所以在严肃的面孔上不禁也露出微笑。于是我得以返回原校读书,并在翌年毕业。

漫无目的的生活持续下去

当时是1966年,我的同学纷纷到越南参战,而我则在西弗吉尼亚州入读协同学院。在修读期间,我被诱吸毒,加入和平集会和接受一套全新的文化观念,我不禁对传统价值观发生怀疑。我一直在寻索一些东西,但又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在感恩节假期里我没有回家;相反,我乘便车向南部进发,越过蓝岭山脉前往佛罗里达州去。

我从未试过到这么远的地方去。这次我的确有机会游历四方,看见许多新奇的事物。就在感恩节那日,我被控以游荡罪名而在代托纳比奇被拘禁起来。我感到无颜再见父母,但监狱当局却替我通知他们。这回父亲再次替我支付大笔罚款,使我不致系身囹圄。

自此,我便没有继续读书。我突然渴望再次外游,于是便拿着一个行李箱,乘便车漫无目的地在美国东部沿海一带地方流浪,做一些粗重的工作来维持生计。虽然我不时会探望父母,但他们却对我的行踪全不知情。但奇怪的是,他们每次见到我,看来总是很欢喜似的,但我却很难安顿下来。

我没有再继续读书,也就无法再以学生资格申请延迟服役。这时我在入伍轮候名册的排名已排到前头位置,所以随时都会被召入伍。但一想到要过着严格的纪律化生活和失去目前的自由,就感到不寒而栗。所以我决定乘船离开美国。其间,我有机会投身新的事业。这使我终于找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吗?

当雇佣海员

我家的一个老朋友是美国商船队的一位船长。他告诉我,他们最近设立了一项训练轮机员的课程。我欣然接受了这项为期两年的浓缩课程。这样行有两个好处,一则可以拖延入伍时间,二则有机会考获一个轮机员的学位。我在1969年毕业,并获颁发文凭。我于是在三藩市首次签约成为一艘轮船的三级轮机工程师。这艘船随即载着大批弹药前往越南。航程一路平安无事。到达新加坡时,我辞去了该船的工作。

在新加坡,我再受聘在一艘所谓的“逃舰”上工作。它之得名是因为船上雇用的全是结集在码头附近的非公会劳工。这艘船行走越南沿海附近的非军事地带区域,由南部的金兰湾至北部的岘港。这里枪炮声连绵不绝。但在经济方面,这航线的确使人赚取丰厚收入。由于有可能面对战火袭击的危险,所以我们也获得一些额外的补偿金,这使我每年收入超过3万5000美元。尽管我入息丰裕,但仍感觉空虚茫然。我纳罕人生究竟有什么目的?我究竟何去何从?

人生意义的曙光渐露

有一次,我们受到敌军炮火猛烈袭击,后来锅炉服务员艾伯特告诉我,上帝行将会怎样为地球带来和平。我很留心听他谈及这个不寻常的信息。我们在返回新加坡时,艾伯特又告诉我,他原本是个耶和华见证人,但现在已没有跟他们交往。于是我们一起尝试寻找在新加坡的耶和华见证人。但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所在。可是,就在我们出航的前一个晚上,艾伯特在一家酒店的大堂找到了一本《守望台》杂志,上面印有一个地址。但我们已没有时间按址寻访了。可是,船只在翌日清晨驶往日本的佐世保,在那里停航两星期以便进行维修。

我们支付了所有船员的薪金,然后才离船上岸,艾伯特辞去船上的工作。但一星期后,我惊讶地收到一封来自他的电报。他通知我耶和华见证人会于该周末在佐世保举行大会。我决定出席这个大会看个究竟。

当日——即1970年8月8日——的确令我永志难忘。我乘计程车前往举行大会的地点,步入数以千计的日本人群之中,他们全都衣履整洁。虽然他们大多都不懂英语,但似乎所有人都想跟我握手。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所以虽然我完全听不懂日语节目的内容,我仍决定再次出席第二日的大会,看看会否受到同样的欢迎。情形果然一如所料!

我们雇用了一批新船员之后一星期,便出发前往新加坡去。我抵步后第一件事便是乘计程车前往印在《守望台》杂志上的地址。一位友善的妇人出来应门,问我需要获得什么帮助。我拿出印有地址的《守望台》杂志来,她立即邀请我入屋,并且介绍我认识她的丈夫。他们原来是从澳大利亚来的海外传道员,诺曼和格拉迪丝·贝洛特。我解释自己怎样得到这个地址。他们热诚地款待我,解答了我许多问题。最后我带着一大购物袋的圣经书刊离去。在接着的几个月,我在越南沿海一带航行时读过了许多书刊,包括《导至永生的真理》一书。

至此,我一生首次觉得自己有真正的目的和方向。所以在回到新加坡时,我便辞去我的航海工作。

尽兴而回,败兴而去

现在我首次有真正想家的感觉。所以几星期后,我便带着兴奋的心情返家,一心想将所有有关耶和华见证人的事告诉父母。可是他们却反应冷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的劣根性实在令他们反感。回家仅数星期,我已因为大发脾气而在当地的夜总会捣乱。清醒过来时我已身在狱中。

自那时起,我开始觉得自己已无药可救,更遑论要控制自己暴烈的脾气了。可能由于我反叛任性,所以觉得不能再久留家中,我于是再度离家。几日后,我便乘挪威货船往英国去。

在英国攻读戏剧

我喜欢英国,但当地社会人浮于事。我决定碰碰运气,前往各所戏剧学校去试音。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我竟被伦敦戏剧艺术学院录取了。我在伦敦的两年时间都耽溺于醉酒和社交,当然也吸食各种毒品。

我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回美国探望一下自己的家人。但你可以想象这回我的可怕容貌会怎样将他们吓得一跳?我披着一件印有两个金狮头的黑色披肩,颈前有一条金链子将其连接起来;还有一件红色丝绒背心和镶有皮边的黑色丝绒裤,藏在高筒靴内。父母看见我这个样子,当然大为不满。我觉得自己身处这样保守的环境,跟他们简直格格不入!所以我决定返回英国去。1972年,我考获戏剧艺术文凭。至此我又达到了另一目标。但一个恼人的问题仍不断萦绕脑际。我究竟何去何从?我仍然觉得人生需要有真正的目的。

告别漫无目的的生活

此后不久,我终于在生活上稍觉安定下来。因为我认识了一位邻舍卡罗琳。她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教师。她性格保守稳重,跟我迥然有别。我们相识了两年,但并没有涉及儿女私情。她后来要往美国三个月。由于我们交情甚笃,所以我安排她在父母家中暂住数星期。父母也可能纳罕为什么她会跟我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人来往。

卡罗琳离开不久,我告诉朋友我也想回家去。他们于是为我安排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会。可是,我其实并没有返回美国,我只是去了伦敦的南肯辛顿。在那里租了一所地下室住宅,然后便致电给伦敦耶和华见证人的分社办事处。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在生活上采取什么途径。不出一星期,一对和蔼可亲的夫妇前来探我,立即跟我安排一个固定的圣经研究。由于我已读过见证人的刊物,所以我满腔热诚,要求他们跟我每周研读两次。鲍勃看见我这么热心,很快便邀请我到王国聚会所参加聚会。我也很快便出席每周的所有聚会。

我获悉耶和华见证人是不吸烟的,所以我决心立即戒除这恶习。我的仪容又如何?我再不想自己标奇立异,于是买了一件衬衫、一条领带和一套西服。我很快便符合资格从事逐户的传道活动。虽然起初十分紧张,但却渐渐很喜欢这件工作。

我猜想卡罗琳回来时,一定会惊讶不已。结果她的反应比我想象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根本不相信我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这样的改变,包括打扮、仪容和许多其他方面。我向她解释,研读圣经怎样帮助我,并邀请她也开始研究圣经。起初她有点戒心,最后也同意了,但声明只跟我一起研究。我很高兴看见她很快便响应和体会圣经的真理。

几个月之后,卡罗琳决定返回澳大利亚去。她在悉尼恢复研究圣经。我则继续留在伦敦直至七个月后受浸为止。这时我再次渴望返回美国的家乡探望家人。这次我决心要痛改前非。

家人刮目相看

我的父母都在半信半疑,他们想知道我这次又在玩什么把戏,但我看来的确举止端正得体!我很欣慰这次真正 觉得回到家中。虽然父母很自然会对我所作的戏剧性转变感到疑惑,他们却十分机巧,而且也对我表现一贯的仁慈和忍耐。在随后的几个月,我有特权与他们主持一个圣经研究。我也开始跟两个姊姊研读圣经。因为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使她们对圣经深信不疑。真的,这次我真正 重投家庭的怀抱!

1973年8月,我跟随卡罗琳一起到澳大利亚去;并且很高兴看见她在1973年耶和华见证人举行的国际大会跟另外的1200人一起受浸。我们于接着的周末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结婚。自此我在那里从事全时传道工作20年;并以长老身分在当地的会众服务了14年。

我非常感激内子,在她协助下,我们很高兴养育了三个孩子,托比、安伯和乔纳森。虽然我们也会面对一般的家庭难题,但我仍然可以一方面以先驱身分从事全时的传道服务,同时又可以照顾家人的物质需要。

说到美国的家乡,父母如今已是耶和华手下献了身的仆人。他们俩虽年届80高龄,仍继续参与公开宣扬王国的工作。父亲是当地会众的服事仆人。我的两个姊姊也热心为耶和华服务。

我多年漫无目的的游荡生活终于已成过去,我的确深深感激耶和华。他不但帮助我以最佳的方式运用自己的生命;他也祝福我,使我有一个温暖团结、相亲相爱的家庭。——大卫·朱·帕特里克君自述。

[第23页的图片]

大卫和他的妻子卡罗琳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